读书笔记01《向幼儿专家学习开发孩子潜能》大j。

我是糖豆小美,一个能坚持运动却戒不了零食的打卡妈妈。

父母成长

01育儿是呼吸,不是憋着一口长气。

生活是一场马拉松。直到跑完人生第1次马拉松,我才意识到,跑马拉松并不是一直匀速,而是在状态好的时候比平时快一点,然后调整好,继续下一次冲刺。育儿也是如此。你必须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顺利。

人生有三次成长:第1次成长是我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第二次成长是当你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的事情;第三次成长,是即使知道事情的结果是不可控的,你也愿意为之努力的时候。

体验:没错!大J的文章总能轻松说到我的心里。鲍晓出生后,我也有焦虑的倾向。我恨不得一直用教育来占据鲍晓的时间,但我必须自己成长,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读英语作为早期教育。后来,这种状态结束了,因为我开始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鲍晓。分成两个极端。自我成长也是我焦虑的来源。感觉什么都要学,但是每天做的事情都不能有效果。因为精力严重不足,经常虎头蛇尾,然后拍着胸脯后悔。鲍晓的教育完全被搁置了,他感到内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我只是觉得短跑可以用短跑的心态追求速度,但是孩子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呢?现在慢慢放下自己,减少不必要的需求和欲望,发掘自己真正关心的技能和兴趣,试着一个一个去完成,比如读书做笔记。我始终相信,总有办法实现我真正想做的事情。

现在鲍晓的教育也放松了。在她的成长中,我是一个助手。只要我尽力提供一个足够好的环境,剩下的就看她了。

做一个“真正的”而不是“标准的”父母

在这一节,大J通过一个读者妈妈的干儿子坚持的故事,结合自己和小D相处时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一个观点:道理比标准重要!

父母不是神,情绪是会存在的,育儿标准不可能完全执行。这就需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你可以直接对孩子说:妈妈很爱你,但是妈妈现在真的很累。能不能让她休息一下,自己玩玩?

我试过这个方法,19个月的女儿好像真的懂了,安安静静的玩积木,我真的有高兴哭的冲动。

所以我经常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方式,逐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再强迫自己按照标准行事,而是学会思考标准规定的背景和自己的门槛期望。

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专注”在养育孩子上。

这一节讨论焦虑的问题,讲述了她在看了其他育儿文章或者牛儿的经历后,会对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最后,大J放弃了“把篮子里的菜都抓起来”的概念,想好了自己要做什么“菜”,就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食材:哪些是一定要做的?在还有精力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做些什么?我可以先不做什么?

然后通过指定一些小目标,一个一个去实现,养成了坚持的习惯,收获了很多成长。对此我深有体会,比如早起背单词的习惯。虽然我有时候比较懒,只是看了一遍单词,但是现在基本上能认出熟悉的单词了。我也坚持日语写作。我明显感觉自己的表达和叙述比以前流畅了,也不想写什么硬的东西,因为小目标是写,而不是文章有多好。首先养成习惯很重要。

金句:从“列表式”育儿到“目标导向式”育儿,每天改变一点,改变自我对话的模式,以积极思维为导向。

大家都很焦虑。我们不需要克服焦虑,但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之相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满足和进取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