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给孩子上早教班?
超前教育的危害会在小学三年级爆发。孩子在学前班打下的基础,往往是“不好的基础”。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刚开始可能很优秀,但是到了三四年级,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就会明显出现问题。这就是家长和老师经常担心的“三年级现象”。孩子的学习在初三前后会有很大波动。第一,三年级课程的设计会增加思维的逻辑难度。第二,接受过“超前教育”的孩子,接受的是死记硬背的消极脑力劳动,容易让孩子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只是反复学习熟悉的知识。高一高二相对简单的学习可能会有一些优势,但会逐渐失去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和克服困难的兴趣,很容易在后期的学习中吃力不讨好,适得其反。让孩子“打好基础,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家长的一个误区:第一,没有搞清楚孩子打球需要的“基础”是什么;第二,不了解学前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况(其实只是为了让孩子记忆)。其实,一个科学的好的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核弹头一样储存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一朵烟花,只能耀眼一时。高等教育不可取,但早期教育是必要的。早期教育,从时间上来说,是指0-6岁的孩子,也就是上小学之前的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教育。比起给孩子上一堆学前班和培训班,下面的能力培养更值得家长关注。一、生活习惯大师我国学前教育的创始人陈鹤琴认为,真正的学前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应该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采取相应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如,在1之前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在1-3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证明,作息规律、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应能力也很强。二、语言发展语言发展对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有重要作用。谈绘本不仅能培养孩子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还能大大促进孩子的词汇量;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孩子表达自己,鼓励孩子表达自己,而不是父母。三、运动发展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运动分为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精细动作:折纸、绘画、橡皮泥、剪纸、积木等游戏不仅能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极大地促进儿童手、眼、脑的协调。大运动:球类运动、游泳、爬山、骑车等大运动非常有益,不仅能帮助孩子长高,还能锻炼身体素质。大运动发展好的孩子,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