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学习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一,超前教育现象及其不良影响

(一)超前教育让孩子不堪重负。

关于教育的大门什么时候给孩子打开,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目前在早期教育中,有一种“教育越先进越好”的思想倾向。有些地方把“上进”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原则提出来。早期教育中,有随意超越孩子年龄的教育,行为能力训练和智力开发都是“超早期”进行的。不难发现,一些年轻的父母已经不再满足于孩子只能认识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加减两位数,而是希望孩子能学会电脑操作,学会三位数以上的珠心算,尽可能多写汉字。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影响力不减。“梦见自己的孩子变成龙”“梦见自己的女儿变成凤”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把“十八般武艺”全部掌握。有一个记录,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在幼儿园“我最希望发生什么”的谈话活动中说:“我最希望我的钢琴被偷,这样我就不用再练了。”听听孩子的声音,这不是个别现象。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北京1000个家庭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您的孩子参加了以下哪些培训课程?”回答“是”的家长高达87.7%,还有一个问题问孩子:“假期你有多少时间自己玩?”65.3%的孩子回答:“没时间自己玩。”家长总是因为一些原因让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却很少按照孩子的兴趣去报名。很多家长强迫孩子提前学习,却不知道太难的知识导致孩子接受困难,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学习成为孩子的恶性刺激,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二)超前教育使孩子过于“早熟”

生活中有孩子不像孩子,孩子不幼稚的情况。孩子的“早熟”是不可取的,缩短了童年的快乐,过早进入成人世界。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早熟?首先,家长用大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从游戏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父母却不允许孩子“玩疯”,要求孩子坐下来好好学习。其次,孩子的熏陶和教育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他们模仿的对象变成了成年人。生活中很多孩子被局限在家庭的小世界里,只能模仿大人。孩子每天的所见所闻大多超出了自己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变成了大人。最后,家长的填鸭式教育给孩子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孩子生活在一个由父母组成的世界里,父母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着。父母总是控制孩子,灌输不能接受的知识,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无法沉迷于自己喜欢的游戏和活动。

我们应该恢复孩子的纯真,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控制自己,尽力让他们生活在儿童的社会中,把他们从以成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放出来。尽可能停止给孩子填鸭式的教育。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激烈的,只有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有起码的资格在未来社会立足。家长要有能力抵制媒体的“广告轰炸”,不要相信所谓的“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还孩子孩子的声音和利益。①

(3)超前成长对父母来说只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对孩子来说却是噩梦。

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家长的影响是深远的。当父母发现超前的教育并没有把孩子培养成神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会转化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高期望。一颗渴望孩子成功,渴望女人成功的心,会再次剥夺孩子的聪明。他们会不遗余力,花大价钱给孩子报各种特训班,课外辅导班,家长会有一个信念:只要孩子学习好,那么付出的代价也是值得的。人生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几年前,青海的夏雯因为成绩没有达到母亲的要求,被母亲活活打死。像这样的例子经常能听到。超前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教育专家的思考。在“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蔡自兴就高等教育发表了一些看法。他说:“少年班和高级班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值得讨论和质疑。”他认为,这种“超前教育”只重视智力因素和考试成绩,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重要得多。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情操、审美素养、沟通能力、创造力、劳动观念、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应成为衡量孩子素质的重要指标。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往往有一些共同的弱点,比如不会照顾自己,不懂得沟通,自负,神经衰弱。从这个角度看,“先进教育”的名义,其实是对少年教育的误导和误解。

第二,保护孩子的童年,让孩子自然成长。

(一)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让孩子自然成长。

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就像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一样。

样本。儿童和成人在同一生命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和规律。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保护儿童的天性,这就是今天自然主义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伟大的启示。

尊重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即根据孩子的成长和人内心的自然发展进行教育,让孩子的本能和天性得到发展,自然成长为一个懂得做人的人。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和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科学。我们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时,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它的结局只会像拔苗助长一样枯萎。

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必要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和人际智能,它们的智能优势在个体中是不同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这个速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就像农作物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阶段一样,如果忽视孩子成长的需要和机会,急于得到成长的成果,必然会导致不良后果。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其实都是成年人自身内心焦虑的表现。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成长的成长周期和规律,不要跟风,甚至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情。而是应该心平气和的教育引导孩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是如此。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具体表现,也是正确爱孩子的重要内容。

(二)自然增长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要适应自然,顺应自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不是与之背道而驰。教育应该帮助孩子的人生自然展开,而不是强迫孩子过早接受高深的教育,压抑孩子的天性。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卢梭在他的著作《爱弥儿-论教育》中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传统文化的腐败,反对损害自然本性的教育制度和方法。他大胆提出改造社会、改革教育的新主张,总结出一套适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既击中了旧教育的要害,又放射出新教育的曙光。根据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来发展和保持人性。在目前的学前教育中,不提倡实施超前教育,提倡自然教育,让学前教育顺应自然,给孩子一个健康、轻松、快乐的童年。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3)保护儿童世界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文化——儿童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视和网络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也更加了解了成人的世界。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渗透是前所未有的,儿童的思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理性。

成人眼中的客观世界只有一个,而成人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单调乏味的“科学”注解,所以成人的世界只剩下一种“语言”。对孩子来说,世界的注解是“一百种语言”。我们不应该把儿童的世界等同于成人的世界。既然成年人不能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为什么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世界,生活在一个成年人的世界里?儿童的世界是有意义的存在,成年人应该尊重和爱护它,真诚地保护它。首先,要真实地感受孩子的世界。我们要走进孩子的生活,和他们交流,和他们玩耍,保持童心,让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融为一体。其次,要了解孩子的世界。对于孩子,我们要通过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理解和感受他们的真谛,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爱他们所爱,乐他们所乐,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哭泣,一起成长。最后,要积极引导孩子建构生命的意义。关于孩子的一切,都在生成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充分激发他们的生活潜能,帮助他们构建更有意义的人生。

(D)自然教育允许儿童自然成长。

自然教育是目前最受推崇的教育方法,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他主张教育要服从永恒的自然规律,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在《爱弥儿-论教育》中,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还有卡尔·威特的《教育》、斯托夫人的《自然教子书》和斯潘塞的《我家的教育》,都大力提倡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理论的宗旨是遵循自然本性,以自然为师,使教育与人类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是对孩子发展最科学最有益的教育方法。

儿童不是“白板”,而是有着与成人平等的自身存在价值的生命体,儿童的生命应该得到尊重。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成长,但这种促进是适度的引导,而不是不讲条件、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盲目行为。教育应该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