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岁看老”。你对幼儿教育有什么看法?

有些父母总是为他们可爱的孩子感到难过。早教真的有必要吗?时间可以再等一会儿吗?

一方面是对现在孩子的怜悯,一方面是对孩子将来成才的渴望和期待。这样矛盾的心态只会给以后孩子的教育带来麻烦。真正爱孩子,父母必须克服孩子的心理问题。早期家庭教育虽然是给孩子的,但其实是在培养家长。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接受教育,也就是如何做一个好父母,这是一个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孩子成长的头三年非常重要。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分析,一个家庭成员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往往与家庭的沟通方式和家庭结构密切相关。青少年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不当。例如,一些“脾气暴躁”的学生家里经常有脾气暴躁的父母。如果父母重视教育,以身作则,在孩子3岁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那么孩子就会懂得控制自己,通过正确的渠道表达自己的不开心、悲伤、失望和沮丧,并在成年后养成正确的处事方式。换句话说,孩子成年后的行为,也是他童年的投射反映,俗话说“一岁看老,三岁看老。”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幼儿成年后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孩子需要父母陪着成长。

很明显需要家庭的早期教育,但是进行这个过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首先,孩子的成长需求是第一位的,家长可以据此来判断和指导怎么做,所以早期的家庭教育会事半功倍。

其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父母的陪伴。

陪孩子逛街是一种陪伴,陪孩子去动物园观察小动物也是一种陪伴,但显然后者具有更深远的教育意义。所以,仅仅从字面上理解陪伴是不够的。这种陪伴更多的是一种* * *的成长。如果你想期待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人才,时间、金钱和有意义的陪伴缺一不可。父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学会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成长过程。而早教不仅仅是孩子和家长的成长,更是进步亲子关系的陪伴方式!

爸爸妈妈的愿望

现在市面上流传着各种育儿智慧的书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前所未有。比如他们看到“狼爸”“虎妈”“猫爸”的样子,都羡慕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考上名校,会做古诗,钢琴弹得好。面对这些成功父母的经验,你是不是就给孩子买一本他们的经验主义?或者,你会在佩服别人的同时冷静思考:我也渴望我的宝宝成功,但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有一个现象特别奇怪。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中处于疏离状态。但孩子一旦入学,家长安排的各种“才艺培训班”、“成长夏令营”就会占据孩子的周末时间。即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往往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技能,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著名作家伊丽莎白?奥康瑙尔曾经写道:每个孩子的生活都预示着他将要走的路。所以,与其想着让孩子成为“父母想让他成为的人”,不如学会引导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

家长和孩子要保持优质的亲子沟通和互动。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生活智慧是关键,比如先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在父母的引导、鼓励和认可下,让孩子充满自信,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在人生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在同一个花期,所以家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况且,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旦你成为父母,你就已经步入了教育孩子的旅程。给孩子生活中的智慧,会让他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