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新生儿少对孩子有好处吗?

为了让孩子独立,我们要少抱他,让他哭一会儿好吗?因为担心新手妈妈辛苦,所以希望更轻松的训练孩子。这样对吗?

有妈妈骄傲的告诉我,我家的月嫂很厉害。月子里基本不抱孩子,孩子都是自己躺着。母亲们有时似乎同意这种逻辑。毕竟没有拥抱也能把孩子养大,我们希望能轻松一点。但是,这样好吗?

有些人会告诉你,孩子要想独立,不能总抱着。让他自己躺着,培养独立性。是真的吗?/你不说。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从你怀孕的那一刻起,婴儿就成了你身体里的过客;宝宝一出生,就成了你怀里的临时房客。"

在这种暂时的停留中,母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母亲的天赋和直觉为孩子“守住”和创造一个稳定的、包容的环境。持的概念包括持的空间和持的体验。如果真的能抱着孩子,孩子能感觉到自己被照顾的很好。妈妈可以因为自己而感到幸福和快乐。当孩子向外探索的时候,妈妈会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给孩子抱着。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母亲可以安抚他。当孩子感到不安和混乱的时候,妈妈也可以帮助孩子整理自己的心情。这些能力是心智发育较好的妈妈天生的能力。母亲也通过学习促进反思,回应孩子的感受。

其中,肢体拥抱很重要。孩子从娘胎里来到空荡荡的世界,需要“回来”到妈妈的怀抱。母亲的手臂,像子宫一样,环绕着他,给他“最渴望的安全感”和温暖。这种感觉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尤其重要。

“通过身体上的关心来表达爱,给婴儿身体上的满足,母亲开始让婴儿的精神融入婴儿的身体。”

所以妈妈可以把孩子放在床上,围着宝宝互动,让自己放松,但也要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拥抱他们,而不是训练他们,因为拥抱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

独立是每个人对孩子未来的期望,“不抱”是部分家庭成员未来实现这种期望的方式。

艾拉·夏普(Ella Sharp)说:鼓励孩子遵从一个预先安排好的计划,对孩子和母子关系都是有害的。妈妈们希望加快孩子的进度,通常是因为焦虑。

那么焦虑是什么呢?

妈妈到底想不想抱孩子?想!孩子在妈妈怀里有多舒服,妈妈抱着柔软温暖的孩子有多舒服,那种完全被依赖被需要的感觉让妈妈们乐在其中。

但是妈妈们担心,就像别人说的那样,任性地抱着孩子,孩子长大后会不会足够独立?宝宝六个月期间,母子沉浸在彼此需求和及时回应的默契和乐趣中,真的有害吗?

依赖是独立的前提,因为“紧密联系”导致“安全探索”。我在早教中心看到一个链接叫分离时间。那些一岁半以上的孩子,会把妈妈丢在教室中间玩玩具。那些和妈妈很亲近的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很少回头看妈妈,因为他知道妈妈就在那里,他不需要花费精力去确认自己是否安全,因为妈妈一直给他的体验就是安全。

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茵说:小婴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不断增长的好奇心,愿意了解他们心中的人和事,并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高兴。他与母亲的联系如此紧密,这种极其强烈的依恋性质很容易把他赶走。这样的依恋造成害怕失去这个绝对重要的人,结果他对依赖她产生了恐惧,潜意识里倾向于放弃她。

当孩子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妈妈们可能会抱怨。孩子总是要靠自己,很多妈妈也会买围巾,方便自己带着孩子到处走。

但是,到了四个月左右,那些完全满足的孩子就会扭动下来,停不下来。他们想离开母亲,自己去探索。他们的好奇心和想和母亲分开的愿望促使他们离开母亲,躺在地上练习翻身、坐和爬行。

儿童保健医生和心理医生分别担心什么样的“拥抱”?

一个儿童保健医生告诉我,他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家属,不让孩子下去活动。孩子明明想下来玩,家里却不允许。这样一来,孩子发展大动作的时间就慢了。

曾经当过儿科医生的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也说过:有些孩子甚至从婴儿早期就不容易安静地躺在床上,也不允许他们躺在那里自由活动,这样他们就会失去重要的体验机会。

我们前面说过,当孩子想被抱的时候,家庭并不是为了“训练”而抱,这对孩子是有害的。孩子明明想一个人待着,却非要被人抱起来。这两种情况都是家庭成员看不到孩子真正需求的结果。

所以,这不是一个“该不该抱”的粗暴问题,而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区别。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跟心理学家叶敏捷聊的时候,他说:“应对”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妈妈在抱着孩子的时候,要和孩子互动,要对孩子的眼神、声音等等做出反应。事实上,妈妈自然会做的事。

如果平时照顾孩子的人抱着孩子却没有反应,那么这种拥抱就会大打折扣。拥抱是传递爱和关注的媒介。

家里的老人跟我说,不要经常抱,让孩子自己躺着。他们哭也没关系。如果他们哭多了,就会习惯躺着,这样孩子就听话了。

但我总觉得不对劲。我从来不用哭闹免疫。成年人还是希望有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回应他们。为什么我们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回应我们最亲爱的孩子呢?

孩子一出生,她的整个世界就只有妈妈。靠妈妈抱抱不是很正常吗?为什么要训练孩子躺下?

我一直不同意这一套。虽然一开始抱着孩子睡觉真的很累,但是后来真的很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现在八个月了,孩子很害羞。只要在家里一直粘着我,给我一个拥抱,家里所有的老人和亲戚都说我孩子和外人在一起不自在,不能给别人一个拥抱。他们都说,如果他想要一个私人拥抱,给他一个拥抱就好了。(解释:这其实是因为孩子在感知上能把妈妈和别人区分开来,这是孩子认知能力的一大进步。而且,这个时候孩子回到妈妈的怀里,粘着妈妈,是为了更好地为进一步的发展做准备。)

我和我的孩子们关系密切。说白了,我总觉得我能从孩子的眼睛里读懂他们。我的孩子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爱笑,觉得他很放心,但是看到陌生人想抱她就躲,陌生人哭着要我抱她回去。

我觉得孩子生疏很正常,但每次老人说起孩子生疏的问题,我总觉得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