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吉林商厦火灾详情
“我回头一看,旁边的棚子顶上有一团拳头大小的火。”张井泉事后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描述道。
灭火器在柜台旁边。张井泉赶紧拿了一根,冲上前去,站在柜台上,把它喷在火上。在银器摊附近的黄德伟赶过来给他换灭火器。不远处,从事御寒大衣生意的王提来一桶水,朝棚顶泼去。
但是屋顶离地面太高,灭火器的作用范围有限,火势越来越大。“才三五分钟,房间里就充满了烟雾,让所有人都睁不开眼睛。我拿出手机拨了119,然后大家就开始往外跑。”王对说道。
此时,在商业大厦的五楼,张和往常一样,正在和模特舞蹈团的高级团队成员们跳舞。舞蹈老师突然冲进来:“楼下着火了,大家赶紧跑出去!”"
80多位老太太从几个教室里涌出来,却发现楼里一片漆黑,已经有人在哭了。危急时刻,有人发现窗外有一个缓慢的平台。“我喊,别慌,排好队。”张事后告诉记者,在她的组织下,大家排好队,迅速有序地向站台移动。
随着烟雾越来越多,暂时逃生的人不得不继续往上爬。一人多的距离,有一架直抵楼顶的梯子。这时,4名男子及时出现,你拉我拽,在火势蔓延前,帮助80多位老人成功爬上屋顶。接到求救信号的消防队员迅速用梯子救出了所有人。
四楼福安居家具商场经理祖光就没那么幸运了。当她发现大楼里有烟时,她组织员工疏散到楼下。当她和几名员工下楼后,发现还有员工被困在里面,于是她又返回商场寻找。最后,我被困在了大楼里。
直到遗体被认领,祖光的家人还是不愿意接受她已经离开的事实。
与此同时,在大楼外,已经赶到现场的本报记者看到,浓烟正从这栋五层楼的建筑中冒出。烟有时是黑色的,有时是黄色的,有时冒出火焰。由于担心烟雾中可能含有有毒气体,附近的居民纷纷跑到商店购买口罩。一时间口罩价格从两块涨到十块。
直至当日21时53分,火势才被完全扑灭。从17九点开始,大火持续了12个多小时。火灾现场的烟覆盖了半个城市。华灯初上,本报记者站在离火灾现场很远的地方,仍能看到漫天飘散的浓烟,像一片乌云压着城市。
2010 11.6,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媒体通报,本次火灾造成19人死亡,另有24人受伤住院。
火的痛苦和城市的悲伤
据初步了解,死亡的19人主要是商厦工作人员和商铺管理服务人员。火灾发生时,商场刚刚开门,除了五楼一些跳舞的老人,没有多少顾客进来。
在吉林市政府工作的王伟每天中午都会去吉林商厦五楼健身。他告诉本报记者,中午和周六周日是这个商场最忙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发生火灾,大量顾客不熟悉商场内的通道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吉林商业大厦始建于1987,开业于1990,1992改制为民营企业。位于当地核心商圈,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曾经风光无限。此后商业业态几经变迁,产权关系日益复杂。火灾发生前,该楼一楼为部分个体商户经营小百货,二楼、三楼为大富豪鞋城,四楼为福安居家具商场,五楼为舞蹈学校和健身房。楼里有64个商户,49个经理,325个经理。
吉林公安消防总队参谋长金继文告诉本报记者,为了扑灭这场大火,吉林市出动了69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员参与任务。通过积极救援,位于商厦南侧的苏宁电器和商厦二楼的鞋城免受损失。
火灾发生后的第二天,本报记者再次来到现场,看到虽然建筑整体框架犹存,但已如一片废墟。建筑东侧有几个暗豁口,与周围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巨幅广告横幅只有一个破损的一角在风中摇曳,隐约可见“倾销商品”的字样。
“这么宏伟的建筑一眨眼就变成这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原来的兴奋。”一些路过的当地人摇头叹息。
火的痛苦也是这座城市的毁灭。吉林市素有“北方之河”之称,松花江呈倒“S”形穿城而过,境内有水电站建设形成的松花湖。“我们的城市就是不缺水。”当地官员在招商引资时喜欢讲这句话。但就是这样一座不缺水的城市,历史上却数次遭遇火灾。
1911 5月8日,吉林市发生火灾,烧毁了全市三分之二的建筑,5万多间房屋化为灰烬。1994年,吉林博物馆发生火灾,6800平方米建筑被毁,多处文物被毁。2004年,吉林市钟白商业大厦发生火灾,造成54人死亡。
这场大火成了当地很多人心中的隐痛。这一次,当火灾再次发生时,虽然硝烟散去,但时间抹去了逝去亲人的悲痛,也抹去了商户们毕生努力的悲痛。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处理善后事宜。在火灾中遇难的黄在大富豪鞋城食堂工作。丈夫脑出血,生活需要有人照顾。他儿子16岁,刚上高一。“姐姐走了,这个家能怎么办?”黄的弟弟在辨认尸体后哽咽了。
祖光的丈夫一直记得火灾当天妻子给她发的短信,想喝豆浆。“不知道她有没有吃过豆浆?”婆婆号啕大哭,“孩子,你烧成那样疼吗?”?多痛苦啊!"
火灾那天,张井泉和其他商人站在街上,看着火势越来越大,他们想哭。“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的表,还有为别人修理的表,都被烧掉了。我真不知道我指的是什么生活。”张井泉低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