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大苹果》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编制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小班语言活动《大苹果》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班语文活动《大苹果》教案1活动目标:

1.了解童谣的内容,学会模仿童谣。

2.知道吃水果前要洗手。

3.鼓励孩子大胆猜、说、动。

4.发展孩子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5.引导孩子在儿歌中学习,感悟人生。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读童谣,懂得吃饭前洗手。

活动难度:尝试改编儿歌。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老师展示神秘口袋(里面有一个大苹果)。让孩子们猜一猜,摸一摸口袋里有什么。

2.展示大苹果(今天,大苹果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二,初步了解儿歌的内容

1,老师模仿大苹果的语气,把儿歌念了一遍。

问:你刚刚从大苹果听到了什么?

2.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及时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图片,方便孩子们记忆。

问:为什么大苹果说:“手脏了就别碰我?”

第三,孩子学会读儿歌

1.看黑板上的图片和课文,读一读。

2.请小朋友表演儿歌。

第四,尽量模仿儿歌

1,秀香蕉(但是这里的香蕉很悲伤,为什么悲伤?因为刚读的儿歌里孩子爱吃苹果,所以很难过。孩子们,你们喜欢香蕉吗?然后我们也给香蕉编好听的儿歌。

2.苹果和香蕉的歌有什么区别吗?(老师指导孩子如何模仿儿歌)

3.除了苹果和香蕉,你还喜欢那些好吃的吗?

4.尝试改编这首儿歌,让孩子们为他们的朋友作曲。

5.让孩子选择一幅画来创作儿歌。

动词 (verb的缩写)知识转移

1.邀请孩子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孩子吃饭前洗手。

3.孩子们品尝苹果

活动反映:

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儿歌《我是大苹果》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教材的选取到教学方法的设计:我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饭感兴趣,让孩子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会读童谣,并尝试着有兴趣地模仿童谣,在迁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懂得吃饭前要洗手。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发散思维,让孩子不仅喜欢吃苹果,还喜欢吃其他水果。

缺点:

1,在教具的制作上,我用了图片和文字,为了让孩子更容易记住童谣的内容。但是,在教具的准备上,有些是不充分的。在给孩子模仿编织的过程中,我只给孩子准备了各种水果,没有准备其他食物,比如蔬菜和蛋糕。这样会误导幼儿,以为吃水果前要洗手,其他食物就不用洗了。所以我们可以在这里准备更多。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老师的指导不够,没有办法让孩子掌握和创作儿歌,导致孩子很难创作儿歌。

3.活动各个环节时间浪费严重,导致一个小班活动时间超标。

4.孩子学儿歌背的次数不够,还没记清楚就开始创作儿歌,无法为孩子的作曲打下基础。

小班语言活动“大苹果”教案2的设计思路:

1.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我们班结合“长大了要学会做”主题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儿歌《我是大苹果》就是很好的教育题材之一。

2.在幼儿时期,兴趣是他们学习活动中最强的心理因素。孩子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自发地将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取得良好的效率。所以任何活动都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在儿歌《我是大苹果》的教学活动中,从教材的选取到教学方法的设计,都更多地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儿歌,朗朗上口;喜欢角色扮演)和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对吃感兴趣),让孩子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会读童谣,并尝试着有兴趣地模仿童谣,在迁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懂得吃饭前要洗手。

3.在制作教具时,我采用了“大苹果”胸饰。形象生动的《大苹果》让孩子更快地融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大苹果,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表现。背景图片(各种好吃的东西)都可以给孩子用,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实体苹果更能满足孩子喜欢吃苹果的心理特点。

4.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和社会情感,让孩子不仅喜欢吃大苹果,还喜欢吃小苹果。并想先请客人吃苹果。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孩子喜欢听和背诵童谣,在理解童谣的基础上,尝试改编童谣,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2.让孩子们知道吃饭前要洗手。

活动准备:

若干食物卡、篮子、盘子、1个大苹果胸针、若干实物(苹果)、一张图片(小孩、小苹果)和一个小口袋。

重点和难点:

1.要点: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读童谣,懂得吃饭前洗手。

2.难点:尝试改编儿歌。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老师展示了一个小口袋(里面有一个大苹果)。让孩子们猜一猜,摸一摸口袋里有什么。

初步了解

学习儿歌的内容

1,老师模仿大苹果的语气:啊,我是大苹果,谁喜欢嘲笑我?为什么?

2.(展示孩子的图片)“孩子们都很爱我。听着,军队也喜欢我。他们想用他们的小手抚摸我。哦,别碰我。”为什么大苹果是这样的?大苹果会对军队说什么?

3.老师带着大军去洗手。

欣赏并学会阅读儿歌

1,欣赏儿歌《我是大苹果》

(1)老师戴上大苹果胸针:“看,我是谁?”

(2)大苹果唱歌。

2、孩子学会读儿歌

(1)小朋友一起唱大苹果之歌。

(2)让孩子扮演大苹果,表演儿歌。

试着模仿儿歌

1(展示悲伤的小苹果)看,小苹果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你喜欢小苹果吗?(为小苹果编曲)小苹果笑了。

2.苹果的歌和小苹果的歌有区别吗?(老师指导孩子如何模仿儿歌)

3.让个别孩子摸摸口袋里的食物,学着模仿儿歌。

4.除了大苹果和小苹果,你还喜欢什么好吃的?

5.尝试改编这首童谣,让孩子们为“大苹果”的朋友们作曲。

(1)今天,“大苹果”也邀请了很多好朋友。看:(展示背景图)

“这么多好吃的,上来选一个。”

(2)让孩子为手中好吃的东西创作儿歌。

6.个别孩子模仿儿歌。

7.请给客人讲儿歌。

知识转移

1.邀请孩子吃苹果:“谁想吃?”

2、引导孩子吃饭前洗手。

3.孩子们品尝苹果。

小班语文活动《大苹果》教案三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和学习单词:又××,出汗,气喘吁吁。

3.要知道当你看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你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

4.我初步知道,长大后,我可以试着去面对事情。

5.感知故事中拟声词的趣味。

教学准备:

ppt制作的故事《大苹果》。

教学过程:

首先,引起兴趣。

第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

1,播放ppt1:

(1)看,孩子们,谁在绿草地上走来了?他看到了什么?

(2)这是什么苹果?(学习单词:你×你×)

(3)看到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你是在哪里找到的?(小朋友猜)

2、播放ppt2,3:

(1)大家看看,小老鼠是怎么推这么大的苹果的?(引导孩子观察老鼠的表情和动作)

(2)词汇丰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从行动中学习)

3.播放ppt4:

(1)当大苹果被推到一条很宽的河里,小老鼠会怎么想?

(2)想想吧,孩子。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老鼠过河?

小朋友想了那么多办法,让我们看看小老鼠是怎么过河的。(播放ppt5和6)

4.播放ppt7:

乌龟叔叔背着一只老鼠和一个大苹果游过了河。老鼠会说什么?乌龟叔叔会怎么说?

第三,完整的欣赏故事。

1.你喜欢故事中的哪种动物?为什么?(儿童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到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应该主动帮助别人。

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我们应该学会说爱的甜言蜜语。"

附故事:

大苹果在绿色的草地上。小老鼠看到一个又红又香的大苹果,想把它推回家。

小老鼠使劲推,“哎呦哎呦”,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大苹果被推到一条很宽的河边:“我怎么过河?”乌龟叔叔伸出头说:“别担心,小老鼠,我会帮你的!”乌龟叔叔背着一只老鼠和一个大苹果游过了河。

小老鼠高兴地说:“谢谢你,乌龟叔叔!”乌龟叔叔说:“不用谢!再见!”

百科:苹果是低热量食物,每100克产生60千卡热量。苹果因其溶解性高,易被人体吸收,被誉为“活水”。有利于溶解硫磺,使皮肤光滑细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