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百科中心理偏离正轨的孩子(2)
年幼的婴儿和正常化的儿童在面对周围环境时,会表现出对环境深深的热爱。
对于周围的环境,孩子也有类似的饥饿感。孩子在寻找能滋养他精神的东西,他在活动中找到这些精神养料。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生活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他将永远处于一种软弱和孤立的状态,他的精神生活将得不到发展。这样的孩子会变得不可捉摸,让人讨厌,缺乏智慧,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孩子天生的本能就像章鱼的触角一样伸出来,抓住并摧毁他希望快速得到的东西。一种占有欲促使一个孩子牢牢抓住东西不放,他会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它们。
那些强壮的孩子通过击退其他也想占有他们的孩子来保护他们的财产。有些孩子经常因为想要同样的东西而吵架。
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常常依恋于物质,这就是他们渴望向外部事物求助的原因。这种欲望深深地渗透到孩子的思想中,以至于人们认为这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
沉默的孩子也会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不值钱的东西。但是他们不擅长争论,一般不会和别人正面冲突,所以他们有这些东西的方式不同。他们更喜欢隐藏和积累东西,让人们认为他们是收藏家。
如果有人试图拿走孩子们收集的东西,他们会尽力保护它们。
对于一个不正常的孩子来说,当他被一个可以主宰一切的大人包围时,他自我感觉良好。
这样的孩子明白,如果他能用大人的能力移动,他的力量就会变得强大。于是,他开始利用大人帮他做一些他做不到的事情,这样他就能获得比通过个人努力更多的“收获”。
孩子的任性变成了大人的灾难。大人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他说:“我宠坏了我的孩子。”
即使是听话的孩子,他也有办法征服大人。这样的孩子最终通过哀求、眼泪、忧郁的眼神甚至他天生的魅力达到征服大人的目的。
在大人的心里,有一种神秘的驱动力支配着他的言行。反而表现出他对孩子的不信任,认为孩子一无所有,认为孩子“有缺陷”。所以大人一定要给孩子补东西,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面对一个软弱的孩子,大人把他当成自己的附属品,用自己的方式对待他。成年人的一些性格特征可以毫无顾虑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在家庭中,大人的贪婪和暴政在权威的伪装下不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大人看到小孩拿着一杯水,害怕杯子被打碎。此时,在贪欲的驱使下,他视杯子为珍宝,强行从孩子手中夺走。
事实上,如果客人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他会立即说杯子不值钱,他不会把发生的事情放在心上。
所以孩子一定有持续的挫败感,是唯一被认为不靠谱的人。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无能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大人禁止他碰的东西有价值。
一个孩子必须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但从来没有让他表现出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
孩子在工作的时候,妈妈的一个朋友来拜访,妈妈就会打断他的工作,带他去见客人。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大人觉得该散步了,就会打断他,给他穿好衣服,带他出去。
有时候,大人不仅不阻止孩子的活动,还不停地对他说:“你不想这样的,哪怕只是尝试,对你来说也没有意义。”如果大人无礼,他甚至会对孩子说:“这真是个傻孩子。你不知道你做不到吗?”
大人的这种行为不仅妨碍了孩子的正常工作,打断了他行为的连续性,还会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侮辱。所以孩子认为不仅自己的行为没有价值,而且自己也很笨拙,很无能。孩子的这种信念是抑郁和缺乏自信的根源。
孩子的内心形成了一种障碍,叫做“自卑”。这种障碍可能会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让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差。面对批评或困难,选择退缩,做决定时犹豫胆怯,经常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