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教育名言”是否言过其实?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贫穷和孤独”,“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最近在很多老师的朋友圈里,有一个“最著名老师教育名言排行榜”,其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排在第一位,引起了很多老师的骂声。

记者发现,这些“教育名言”的背后,既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和教育的一些期待,也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和教育的误解。

为什么老师讨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1.两位老师的无奈

晚自习下课铃响了,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走出教室。郑(化名)一个人坐在讲台前,想着刚才政教处打来的电话,“又有一个学生违纪了”,心里不知所措。

郑是一所职业学校的老师。工作之初,他经常在各种会议和讲座上听到陈鹤琴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成为郑事业成长的最初动力。

但是理想比不上现实。作为一名班主任,郑面对的大多是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包括留守青少年、单亲儿童、心理偏差儿童。平时学生表现不好时,郑总会想起这句“教育名言”,一遍遍检讨自己,企图找到自己“教不下去”的根源,进而下大力气实施教育。

但让他无奈的是,工作中有收获,有成就感,但一切似乎从来都不尽如人意。“我不可能教好所有的学生。还有很多成绩不好的人,也有很多不正当的行为。”

更让郑困惑的是,家长们往往认为老师应该教好孩子。

2016,某学生在一次月考中成绩下降,家长得知学校知道情况较晚。郑和他的父母耐心地分析了原因。原来,这个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郑发现后,没收了他的手机,但父母没有坚持原则,给孩子买了新手机。当郑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这位家长反而和他争论道:“你们老师就不能做做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吗?你在大学不是主修教育吗?好老师面前没有不听话的学生吧?”

父母的质问让郑郁闷了很久。“我觉得自己的专业水平确实需要提高,但是一个足够优秀的老师真的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出各种家庭的学生吗?”郑对说道。

余敏强是湖南平江县石三中学的一名教师。2014下学期,一个叫周的男生转到他班。周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他的父亲以游手好闲和赌博为生。他妈妈离家出走,平时由奶奶照顾。因为刚调到这里,周跟同学不熟,就用香烟引诱。下课后带同学去厕所抽烟,有点暴力,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

在于敏强三次家访后,周的父亲终于同意与他见面。会后,于敏强介绍了周的学校情况,并殷切要求配合教育工作。在交流过程中,周的父亲接到电话让他抓一局牌,于是不耐烦地对他说:“老师,我没时间听你说。我的孩子在你手里。教得好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说完,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

余敏强说,他遇到这样的家长,听到的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感觉就是‘蓝瘦香菇’(感觉要哭了)。”

2.一句被曲解的“名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这是他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

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宇泰小学教师金波认为,这句话被严重曲解了。作为教育的对象,任何学生首先要承认它是可以被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自己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但“教得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学生差异很大,不可能让他们各方面都急行军学习。

在金波看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才是对老师的激励——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会教”和“会教好”的老师也在逐渐成长。如果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教师应该反思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及时总结改进,选择更适合、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然后,不仅学生而且老师都取得了进步。

但现在,这句话被曲解为让每个学生都一样优秀。学生成绩差或者行为不端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不会教”。“这显然违背了全面看待事物的基本方法,十分可笑,也极不公平。”

株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办主任何认为,“没有不会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一种教育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教育信仰。它告诉我们要相信任何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潜力。如果一个学生教不好,说明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这个学生的教育方法。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学生,换一种教育方式会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有时同一个班级换一个老师,教育效果也会明显不同。

何温明认为“没有不会教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像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被教,而是要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到应有的程度。事实上,由于人体和智力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

四川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曾说,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责任和信念,以及基于这种责任和信念对教育者的严格要求。这种责任、信念和严格要求,让很多教育工作者创造了“教育奇迹”,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有很多生动的案例。所以这句话不能简单否定,但要承认它有一定的道理:不要轻易对任何学生失去信心。但是,这句话只是教育者严于律己,而不是一个教育评价标准。

那么,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呢?李镇西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要说“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学校教育除外;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标准,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全面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说“会”是因为在目前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教不好的学生”依然大量存在。原因很简单: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目的都是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也就是“没教好”——怎么会被“选中”呢?

3.教育万能论应该过时了。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是一种片面的说法,伤害了大多数老师的自尊心。”长沙县梅溪湖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刘鑫说,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这句名言只看到了老师的影响和作用,片面强调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忽略了学生之间天然的参差不齐的差异。其次,夸大了教育的有效性。教育不是一切,一个学生是否成功受到学生自身、家长、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语境下,“教得好”被理解为每个学生都考上了大学,甚至是重点品牌,这只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形成的片面理解,在思想上犯了绝对的错误。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校长周满意认为,学生受教育差不排除教师教学水平的原因,但教育只是影响孩子的外部因素之一,禀赋、智力与非智力的差异、家庭教育、同伴、社会等都是影响孩子是否成为“人”的因素。

“我们要看到,我们的父母教不好一两个孩子,反过来要求一个老师教好几十个孩子。谁不负责任?”湖南浏阳市刘阳河中学教师周方圆认为,无缘无故地夸大教师的作用,用不切实际的话要求教师,并不能完全改变孩子的教育效果。相反,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多想想我为教育做了什么,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凝聚“向心力”,才能让孩子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明天。

李镇西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一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分别是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自己能力和责任的事情。我们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把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后没有‘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如果这是老师的上进心,我对这样的老师表示敬佩;如果有人用这个来要求老师,我对这样要求苛刻的人表示极大的鄙视!”李镇西说。

老师最喜欢的“教育语录”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卡尔·雅斯贝尔斯

不是铁的敲打,而是水的歌舞,把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泰戈尔

教育根植于爱。

——鲁迅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的。

-亚里士多德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更是点燃一把火。

叶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者不是为了过去,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未来。

——蔡元培

老师不买“教育名言”

“好孩子爱吹牛。”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桥小学校长邹硕:

乍一看,这句话似乎有道理。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很多正向强化。但是很多人只知道表扬孩子,却不知道怎样表扬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于是在没有掌握使用方法的情况下,我给孩子乱夸了一通。一般来说,刚开始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后来会让大人心烦,让孩子困惑。更有甚者,孩子对批评充耳不闻,甚至不能接受自己有任何错误。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在群体中受挫,不容易交到朋友,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极为不利。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桥小学教师余元:

首先,这个概念是错误的。现在的孩子大多不缺乏表扬,相反,他们缺乏批评,“苦难教育”和“挫折教育”。

其次,如何表扬孩子?什么时候夸?什么样的孩子需要表扬?这一切都需要具体分析,一下子把什么都夸了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表扬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孩子不一样,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因地制宜。表扬应该也只能是教育方式之一,一定要和其他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孩子!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刘鑫: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名言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它们正好迎合了部分教育功利主义者的需求。简单来说,把教育培训当成摇钱树的商家抛出这样的口号,往往能有效刺激家长敏感的神经。

这种“伪名言”危害很大。起跑线是什么?如果出身也是指标之一的话,很多人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这种观念会让很多人产生自我毁灭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也导致了教育的恶性竞争和教育资源的浪费。比如很多资质很好的孩子,却被迫参加很多不必要的培训课程。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认为起跑线定得越早越好,尽早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违背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规律,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终身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蔡波仙家小学教师向敏:

最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教育培训机构。家长经常被这个响亮的口号搞糊涂。其实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会说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话的。拔苗有什么帮助?这也是一个真正的伪命题。近年来,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课外兴趣班被迫学太多而走向极端的情况屡见不鲜。孩子的童年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场赛跑。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着眼于孩子的一生。只有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而不是学习机器,才能给他幸福的生活。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贫穷和孤独。”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三中学教师丁海燕: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对师德的褒奖。但是,教师也是一种职业,教师也要吃、穿、住。大多数教师都是具有专业技术职能的专业人士,他们有自己的技能。教学是他们自己的谋生手段。如果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甚至生病,又怎么会有好的状态去教学生呢?为什么一定要把老师诬陷为“穷”?这不是对教师的道德绑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