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化八闽艺术书画

八闽文化八闽艺术书画

福建美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图案、花纹和造型。早期陶器表面的绳纹、篮纹,在陶器加工成型时,留下来的编织物模篮、绳的印花图案,并不具备固有的审美意识。后来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逐渐产生和发展,器皿表面出现了平行纹、山纹、蛋纹等十余种装饰纹样,具有装饰内涵。其中锯齿形、三角形和S形可能与越南东南部的蛇图腾崇拜意识有关。

福建原始艺术不仅表现在陶器的装饰图案上,也表现在造型上。如黄土仑出土的一件鸟形壶,壶颈呈喇叭状,一肩边缘饰有上翘的弓形钮,犹如鸟的短尾巴,表现了陶工的模拟夸张。其他如虎形器、鼓形器、杯形器等,都表现了创作者的审美意识。

据我们所知,从秦汉到隋唐,福建没有画。这一时期的早期艺术作品是福州出土的南朝墓葬中的寿山石雕——卧猪。唐五代著名的艺术作品有福州乌石山东南侧石壁上的唐代佛像和唐代书法家李的《般若波罗蜜多》石刻。漳州南山寺石佛阁中有一尊由自然巨人雕刻的托米像,是唐代罕见的大型作品。福州五塔墙上的浮雕是五代福建雕塑的代表作品。

宋代出现了几位著名的福建画家。惠崇,和尚,建阳人。擅长诗画,尤擅小景,江南春色,烟雨鹿雁,画中有诗,画中有景。他的画在宋代有很高的地位,受到苏轼、王安石等名人的称赞。苏轼曾写过一首关于惠崇《春江一景》的诗:“竹外桃花三两,鸭先知暖春江。芦蒿满地短苇芽,正是河豚要上的时候。”费道宁,淮安(今福州)人。惠宗加入翰林画院,擅长花卉绘画。他的画从素描入手,花叶疏密,淡雅多彩,富有立体感,色彩和谐润泽,贴近自然。郑是廉江人。他以“泪墨写离骚”(《清亭集》卷八)的心情作诗,抒发亡国的悲愤。他写兰花,疏花,单叶,无根。人们问他,说:“你还不知道土地被一些人拿走了!”(《宋代遗民录》卷十三)

宋代福建也出现了几位有影响的书法家。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楷书端庄秀丽,集二王与颜姝于一体;行书温柔妩媚,像晋人的风韵;草线用飞白法,潇洒自如。蔡京,游仙。他的书法沉稳、浑厚、开朗、严谨、不拘一格,无外乎规矩。尤其擅长汉字,如大观碑六字刻字碑文,在宋人中实属罕见。蔡卞,蔡京弟,也擅长书法,并有自己的家庭。行书的笔法是竖、紧、陡的。荆、卞的书法因其人品不佳而为世人所不齿。

明清至近代,福建书画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几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书画家,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形成了地域性或学徒制的画派和篆刻派。

卞京兆,字,沙县人。花鸟画,“花之美颜,鸟之鸣声,叶之正反,色之寓意,既以笔勾勒,又用墨得宜”(《闽中书画》卷四),成为明代宫廷花鸟画的鼻祖。他的儿子楚方、楚山,女婿张可欣,侄子余存生,以及同乡邓、罗辑、刘启、陆朝阳等都学了他的风格,史称沙洋派。

曾鲸,字,是莆田人。他的肖像画在国画的基础上,借鉴了西画的“明暗法”,创造了“墨骨法”即先用淡墨画出五官轮廓的线条,再用淡墨逐层渲染,表现出凹凸的阴影。“每幅画都像一幅画,几十层烤染,必有匠心。”蒋绍书评价他的画,“刻画如镜,妙而动情。它丰富的颜色是湿润和生动的。虽然正值壮年,但希望能期待一下。”笑,很写实”(见《无声诗史》卷四)。曾鲸的画像风靡一时,当时的名人如董其昌、黄宗羲、黄道周、王世民等都是曾鲸所写。曾鲸弟子众多,四十余人以学生闻名,形成影响深远的博派。在清康乾年间,他仍然称霸画坛。

黄慎,字公茂,公茂,号英朴子。宁化人。早年师从同郡上官周学习工笔画,师承传。中年人受怀素草书的启发,用狂草作画,用秃笔挥洒自如,线条豪放脱俗,生动写意,别具一格。他的人物画题材广泛,有历史名人、神仙、佛像、渔夫、纤夫、乞丐、穷僧、普通百姓、穷文人,而且往往数量不多,形神兼备。他画的花鸟虫鱼,妙趣横生,用笔奇特;山水画是山水画,气象苍劲。黄慎一生孤傲冷漠。他在艺术创作上孜孜不倦,代表作数不胜数。

华喦,本名宋德,秋月,上杭人。花鸟,山水,人物,都是一起的。他的花鸟画重视写生,构图新颖,形象生动。他的山水画构图雄伟、壮丽、清新。他的人物画往往与山水画相结合,通过环境和气氛来烘托人物的感情,塑造出极具幽默或独特感觉的鲜明形象,具有一定的深度。华喦喜欢用干墨和浅色作画,颜色很漂亮。他长期生活在杭州和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在清代吴越画坛独领风骚,对后世影响深远。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福建画坛出现了“诏安画派”。代表人物是诏安的谢、沈瑶池等数十位知名画家,他们一脉相承,世代发展。画风影响了福建省,又传到了台湾省和广东。

谢,本名颜乔,名唤,懒云山,书画禅意。苏樱是诏安画派的领军人物,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兰竹见长。它的笔触苍劲秀丽,书香之气溢于笔墨纸砚之间。画中松柏挺拔,在尺度上有千寻之势。朱兰继承了宋元以来闽人的绘画方法,又吸收了郑板桥的奢华精神。它创新而轻薄,这是古人所没有的。画的花鸟很有华喦的风格。道光年间,谢受板桥财主林之聘,赴台雕刻林宅花园。他是台湾的主要画家。

近代的仙游县被誉为福建的绘画之乡。在同一时期,三个著名的画家,李霞,,黄出现了。他们既探索文人画,又长期从事寺庙壁画,将民间绘画的优点吸收到作品中,被称为“民间画师”。因为他们在题材、画法、造型色彩上都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所以被称为“仙游画派”。仙游画派以充满民族传统绘画和民间绘画风格的优势享誉海内外。

李霞(1871—1938),本名云仙,是一个有髓的卵石和提琴手。李霞的人物山水画都很优秀,他师从梁楷、黄慎、华喦,笔触苍劲,色彩新颖,神韵生动,形神兼备。在李霞的人物画中,人们常用“破虏”、“钉头鼠尾”来形容,笔法奇幻。特别是制作大型人物画时,我喜欢用鸡毛为中心的笔法,圆润硬朗,表现出作品的豪放雄浑。李霞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李庚(1885—1964)出生于大帽山。李耕师从黄慎、华严、郑板桥和上官周,他以强壮和笨拙而闻名。笔法超脱姿态,极富变化,造型夸张,形、神、韵兼备。李以山水、花鸟、画仙写佛著称。

宋元明时期,福建木刻、书刻业发达,绘画中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建安版画。印数众多,居全国前列。版画多由民间手工艺人制作,题材丰富,构图生动多变,线条简练,绘画简单自然,人物形象生动。它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草书盛行于福建书坛,如张瑞图、黄道周、许由等。其风格高傲,追求个性解放,表现性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张瑞图(1570-1641),字大公,又名二水,又名郭婷山人、芥子居士、白浩寺道士。晋江(今泉州)人。在张瑞图的书法中,吸收了露锋散发的方法,特别强调直直的侧锋和锐利方便的折笔,终颖锐利,折角锐利。空中借势,落笔,肘移右收,折锋紧,纵横逍遥,与董其昌、邢东、米的温柔相反。他的草书充满了纸和云,飞舞跳跃,势不可挡,气势凶猛。

明代篆刻有徽州派、扬州派、莆田派、如皋派、吴门派,其中莆田派(又称闽派)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宋珏。

宋珏(1576—1632),本名碧玉,莆田人。会写会画,尤其擅长篆刻。他研究秦汉?印度深受文鹏和何震的影响,喜欢八股文入印,格调高雅优美。继任者包括吴晋和林露。

康有为认为清代有四位书法家是书法大师,柳永的书法大师,邓的书法大师,的金石学大师,易炳寿的书法大师。

易炳寿(1754—1815)字组相似,号莫青、莫安。汀州宁化人。易炳寿的书法风格薄而凝练,篆书结合,没有夸张的燕尾曲折,而是一个蚕头一个蚕尾,直而直。其提笔处圆润缠绵,运笔意即停。在两者之间,如果有什么,那就是最美的。他的隶书字体结构典雅,严整干净,横平竖直,布阔白净,四面饱满,气度恢宏,洞高高耸。隶书越大越壮,对联的书写极为壮观。

清末郑也是福建著名的书法家,但因其人品问题,世人很少提及。郑的书法集小篆和之大成,尤以开信见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行书植根于苏东坡和黄山谷,并与魏碑相融,笔力浑厚,骨骼密集,有一种清正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