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性格缺陷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什么方法会让你的孩子不快乐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父母爱孩子,但溺爱不是溺爱。

要知道,当过度的爱变成溺爱,很可能会“坑”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种典型的溺爱行为。

第一,包办代替,不舍得用孩子

网上有一张照片很抢眼。家长们带着孩子出了校门,他们都把孩子的书包扛在肩上,孩子双手摆动着跟在后面。

有刚上学的孩子,也有大一点的孩子。

背着书包走在前面的,是年轻的父母和年迈的爷爷奶奶。

大家对一切都觉得太正常了。有家长感慨:“书包重,怕累,担心孩子长不大。”

这是父母的普遍想法。如果你觉得你能帮助一些人,那就帮助一些人。

这种现象不仅仅指给孩子背书包,还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一种常见模式——包办代替。

也就是父母往往习惯性地去做孩子应该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来代替。

有的家长甚至说:“儿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做。”

但孩子迟早要走上社会,在面对竞争无能为力的时候,父母再哀叹也无济于事。

养一个孩子,废一个孩子,真的很简单,只要父母不放手,只要父母代替安排。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总是为孩子遮风挡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是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

我们要学会放手,鼓励孩子开始工作,教会孩子独立,让他以后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能够从容应对。

第二,特殊对待,轻松满足孩子的要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一个可怕的现象,那就是:

“父母和家里的老人把孩子宠坏了。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们在家里享受特殊待遇和特殊照顾。

比如一个人吃饭,好吃的摆在孩子面前,不给别人吃他也吃不到。

比如父母过生日可以不庆祝,孩子过生日必须买个大蛋糕。

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觉得自己特别,习惯了高人一等的姿态,自然不会有换位思考之心。

甚至,孩子会变得自大自私。

这样的孩子只会拿,这就是啃老族的由来。

从小的特殊待遇扼杀了他们吃苦耐劳的能力,所以他们会变得懒惰,难以自立,一旦得不到就会开始怀恨在心。

父母稍微违背自己的意愿,就极其愤怒,把父母当成敌人,互相拳打脚踢。

莎士比亚说:“忘恩负义的孩子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咬人的心。”

被宠坏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感恩的孩子,走不长久。

父母要记住,在家里,每个人都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每个家庭成员在人格上都应该是平等的。

第三,盲目保护自己的缺点,无条件保护孩子。

有一段微博视频,在网上引起公愤。

在一家早教机构,小男孩一直追着小女孩,小女孩就是不想和他玩。

在追逐中,不知道男生是想抢女生的球,还是想和女生握手。他们发生了争执,女孩不小心拍到了男孩的头。

后来,男孩的母亲掐住女孩的脖子,把她扔进了海洋池,导致孩子脖子上有淤青和抓痕。

当女孩的母亲来找她理论时,她自信地声称她正在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她的儿子。

男孩母亲的行为让网友们愤怒不已,纷纷攻击小女孩。

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渴望保护我的儿子,却又不得不谈是非。”

父母要保护孩子,无可厚非。

保护孩子也是父母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出发点是对孩子的爱,但要说“度”。

所以孩子保护不当就是保护自己的过错。

一味的护短,爱变成了伤害,最终只会伤害孩子。

如果你不愿意教育你的孩子,将来会有人帮你教育的。

所以,为了孩子的幸福,家长不要一味的袒护自己的弱点,而是要正确的教育孩子。

黄磊说了一句话:

世界上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没有完全相同的父母。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父母爱孩子,所以影响深远。

想让孩子将来有更广阔的前途和幸福的生活,就要学会正确的爱他们。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恰当自然的爱,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呢?

◆平等对待

◆避免代际溺爱。

◆培养独立意识

养孩子的过程不对,结果也会不对。

所以在教育上,一定不能溺爱,要让孩子自己走。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