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埃里克早期教育

1.实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3.面对现在的教育现状和社会危机,我们有责任吗?

洪兰是台湾近二十年来最著名的教育家和脑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并在耶鲁大学接受神经病学博士后培训。现任台湾省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主任。

教育专家尹建莉是畅销书《好母亲胜过好老师》的作者,该书销量超过400万册。2010年以448万元的版税收入获得作家富豪榜第九名。

我们的记者徐征。

对于父母来说,关心的问题大多是相似的:“我怎样才能增加孩子的智力?”“记忆培训班有效吗?”“有没有测智商的地方?”.....各种智力开发班、早教班、数学英语培训班很受欢迎,家长趋之若鹜。只要班上宣传“智力开发”或者“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就不怕不出钱。

10月22日,165438+好孩子:三分是上天注定,七分靠教育举行。作者是以《一个好母亲胜过一个好老师》一书创造了400万销售神话的教育家尹建莉,以及台湾著名的教育家和脑科学家洪兰。这是一本帮助家长打破教育神话,从大脑发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孩子成长规律的新书。记者对话了两位专家和出席发布会的我的知心姐姐陆琴,听听他们为家长们做出的科学解答。

三分命中注定,七分靠学历。

记者:自从您出版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这本书已经连续四年占据各大书单的前列,成为中国大陆家庭教育的畅销书。“好妈妈”和尹建莉已经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品牌。请问,这本书的书名是怎么确定的?“三分命中注定,七分靠教育”是什么意思?

尹建莉:《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的书名是洪兰教授和出版社的编辑经过一百多次思考后决定的。这本书的书名就提炼了这本书的思想基础:《三分钟注定上天》强调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为后天的教育功能提供了平台和基础,每个孩子的人格都必须得到尊重;“七分靠教育”说明,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父母抓住这七点,就能大有作为。

陆琴(知心姐姐):洪兰教授不仅是一位教育家,还是一位科学家。她是台湾省近二十年来最著名的教育家,台湾省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著名脑科学家。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培养好,但是在教育孩子上,缺乏科学,教育需要科学。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家长迫切需要的科学道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家长都认可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违背了科学。人生是长跑,不是短跑,不能因为短期的趋势就毁了孩子的未来。这本书很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神经科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说。

记者:现在,各种儿童智力开发班、早教班、数学英语培训班很受欢迎,家长趋之若鹜。社会上这些儿童教育培训班只要打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就不怕家长不出钱。请问这科学吗?

洪兰:现在,父母非常焦虑,他们普遍认为越早学习越好。特别是看到别的孩子“走在前面”,怕自己的孩子起步晚,丢了性命。

事实上,神经学上并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实验已经找到了终身学习的神经机制。

我读书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教条,就是大脑中的神经元死后不会再生。这就是让孩子早赶晚不赶的误区的根源。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究鸟类的比较心理学家发现,雄性鸟类唱歌的神经元在秋季繁殖季节结束后萎缩,但在第二年春天又长出新的神经元。

1998年,瑞典医生埃里克森在显微镜下看到海马体中负责记忆的齿状回神经细胞闪闪发光,表明病人是在注射了放射性水BrdU(一种蛋白质,如果要生长新的神经元就需要这种蛋白质)后出生的,表明人类大脑中的神经细胞正在再生,原来的教条被推翻了。

虽然我们不知道人类大脑海马体每天有多少新细胞诞生,但是从成年小鼠的实验中我们知道,每天有5000-10000个新细胞诞生,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老狗学不会新招数”,我们可以学一辈子。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这只成年老鼠努力学习新的东西,它大脑中新生神经元的寿命会更长,留下的细胞也会越多。所以,需要思考的作业越多,就能产生越多的新细胞;大脑中保留的新神经元越多,其学习成绩就越好。认为一个人的大脑在青春期后就定型了,不可改变,这是完全错误的。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们在他的一生中因为新的经历而不断重塑他的大脑。所以家长朋友没必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竞争。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你迟早能赢在起跑线上。

“右脑发展”是一个谬论

记者:在学前班里,有一门所谓的“右脑发育”课,而“右脑发育”的概念似乎已经被广泛认可,即左脑指挥右肢,右脑指挥左肢。反过来,左边的身体活动驱动右脑,右边的身体活动驱动左脑。这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洪兰:一直有一种说法。然后推导出,因为人平时用左手少,所以右脑会不发达。但实际上,国内外大量的实验科学例子表明,儿童大脑是同步发展的,并没有证据表明右脑先启动后驱动左脑。左手只能锻炼左脑,不能锻炼右脑。

大脑的可塑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即使孩子小时候有脑损伤,正常的大脑通常也会接管受伤大脑的功能;即使成年后受了伤,康复仍然有相当大的效果。

解剖学上,双眼左半部分投射出右视野,右视野投射到左脑;两只眼睛的右半部分投射出左视野,左视野到达右脑。不是右眼对左脑,是左眼对右脑。所以让孩子捂一只眼睛来开导另一只大脑完全是扯淡。但直到现在,还有人要求孩子用左手写字,遮住右眼,以此来启蒙右脑。他们不知道大脑是一个合作的大脑。只要中间的桥梁——胼胝体不被切断,信息的交流就是快速畅通的。

我们还有90%的发展潜力吗?

记者:在各种教育类的广告中,都有“人脑只使用了10%,其余90%有待开发”这样的广告语。科学上是这样吗?

洪兰:有人找到了这句话的来源。原来这是20世纪初美国世博会一个展台的广告,并不是科学论证。于是像滚雪球一样,家长被骗了,整天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却没有人停下来问一句“这种说法的证据在哪里?”

现在反驳这种谬论很简单,因为脑成像的研究和技术已经发展到你可以直接看到这个人在思考、记忆、说话、听音乐时大脑的工作情况。实验表明,当盲人触摸盲文时,他的视觉皮层被触摸调用。如果一个正常人被蒙上眼睛5天,他的视觉皮层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去做听觉和触觉之类的事情。那么,大脑怎么能让另外90%什么都不做呢?

人类的大脑重约三磅,占我们体重的2%,但却消耗了我们20%的能量。当它使用10倍的能量时,它不可能只工作10%而让另外90%无所事事。

大脑的神经是“用进废退”的,常用的区块会相应增加,长期不用的地方会挪作他用。最重要的是,大脑不是支持多余人员的地方。所以绝对不存在“只用10%大脑”的说法。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顿(Dan Niston)曾撰文批评这一谬论。他说:“那些告诉你你的大脑只用了65,438+00%的人,其实只是在用你自己大脑的65,4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