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有什么民俗活动?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因《易经》将“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合阳,二九为重,故称重阳,又称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一直沿袭至今。

欣赏美丽的菊花

菊花也叫黄花,属于菊科,品种很多。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以来栽培菊花就很普遍。菊花是长寿之花,被学者誉为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喜爱和赞美它,所以经常举办大型的菊花展。菊展自然是在重阳举办,因为菊花和重阳的关系太深了;所以重阳也叫菊花节,菊花也叫九华。赏菊已经成为重阳节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人人赏菊,有数种。其黄色和白色的雌蕊称为“万宁菊”,粉红色的称为“桃花菊”,白色的称为“木香菊”,黄色的圆形的称为“金陵菊”,纯白色的称为“西戎菊”。到处都是。”明代《陶安梦》中记载:“兖州少神家风气袭宫。赏菊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灶、其盘、其盒、其盆角、其观者、其杯盘、其壶、其杯、其褥、其酒;它的面食,它的衣服图案,所有菊花人晚上点蜡烛,蒸干,颜色不止几层。酒席散了,把苇帘拿掉露出来。”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录》:“花九花者为菊。每逢重阳节,富贵之家,九花百盆,装饰得前廊后轻的宽敞建筑(前廊高后廊低,前廊低后廊高,比喻高低)。四面堆积者,谓之‘九花宝塔’。”在《贾青录》中,我记载了苏州赏菊的活动,说:“菊花初开,花老虎的农民晒干了几百盆(古代大腹小口的器皿),抬进城来。人买瓶洗为酬,或五七器一套,熟丝放于梗中,果然能压制背部。或者在广亭楼给玩家堆几百盆,绉纸就是一座山,不,菊花山。而且茶馆特别红火。”其他书籍中也有赏菊的记载,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时至今日,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仍组织大型菊花展,菊花被扎成各种动植物、人物等造型,非常漂亮。

攀登高峰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是爬山。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升天节”。爬山没有统一的规则,一般都是爬山,爬塔。爬山早在西汉时期,《长安志》中就有记载,人们在九月九日游览汉都。东晋时有一个著名的“帽子从龙山上掉下来”的故事。据《晋书·孟家传》记载,九月重阳节,晋代大司马桓温和参军将军孟佳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佳看山景,不知道帽子被风吹走了。桓温让人写作文嘲笑他,他也不示弱。他的作文答辩曾一度成为佳话。南朝人吴浚在《续齐·和合传》中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故事:汝南人与费长房一起游览风景、旅游。费长芳让他让家人在重阳节做绛囊,绑上山茱萸的胳膊,爬山,喝菊花酒,以避祸。桓景照办了,躲过了这场灾难。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重阳节期间人们避邪避灾的心理。当然,人们爬山不仅仅是为了爬山,更是为了看山上的红叶野花,喝酒吃肉来享受,这样爬山和野炊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代孙思邈《千岳金方令》中说:“重阳节,必观酒兴,登山势,以飨宴,享秋志。酒必取山茱萸菊花,必饮之。”记住隋朝的风俗和后世的差不多。南宋,梦梁璐五年出版:“日月飞梭,盼重阳。.....就是‘孟佳去龙山落帽,元明去东里赏菊’的那一天,就是这个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天》第一片:“今我重于九,不耐菊花。试着找一个高的地方,携手拍一张崔伟的照片。让你的眼睛照耀在万仞苍白的悬崖上,云会保护黎明的霜,你会知道我和你一起来。古寺倚竹,飞檐绝尖。”本文叙述了重阳赏菊登高的魅力。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爬得相当高,《燕京岁时》说:“京师叫重阳九月九。每到九月初九,人们就提着锅和菱角,出门就往高处爬。南有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北有蓟马、净化场,远西有八处。诗词饮酒,烧烤蛋糕共享,求一时之乐。”无论文人墨客,都喜欢爬山之后在山上野餐烧烤。有的有钱人带着窗帘、烧烤、车马、乐器,爬平台、爬坡,搭窗帘、摆桌椅,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唱戏、听歌、看舞蹈。比如清末的慈禧太后,每年都会在北海东边的桃花山爬山、野餐、烧烤,并设置蓝布围栏,防止闲人偷窥。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地,也有不少登山者。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爬山。再比如广州,那里爬白云山的游客比重阳还多,喝酒写诗,很热闹,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没有小山,所以以上海南部的冯丹大厦和豫园的大假山为攀爬高雅收藏品的地方,也是非常热闹的。到了民国,我干脆登上了一座24层的国际饭店。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牛山、江西南昌王腾亭等。也是高海拔的度假胜地。尤其是王腾亭,因为唐代重阳节时王波在亭上题写了《王腾亭序》而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斗笠台,纪念金代孟佳的斗笠,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因为重阳节是秋节,节后花草树木开始枯萎,所以有重阳节踏青叫“刺青”的说法,与三月春游叫“踏青”的说法相对应。清代潘荣弼在《景帝年间纪胜》中写道:“(重阳)有治,终日饮于郊,名曰‘刺青’。”这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关于爬山习俗的起源,众说纷纭:一种可能来自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可以救人于灾。因此,人们应该在重阳节去山上玩,以避免灾难。也许一开始是为了祭祀山神以求好运,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9月9日,老阳的数字在当月和当天,这是不吉利的。于是就演变出了一系列避凶求寿的活动,并不是魏文帝曹丕所说的“适寿”之数。这是《五杂碎》中的观点,是明新陈代谢产生的。到了重阳节,秋收已过,农事相对清闲。此时,山野的野果、药材等正处于成熟季节,农民们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植物原料进行副业生产。这种在山里的聚会被农民称为“小秋收”。爬山的习俗最初可能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重阳的那一天,是后来的事了。那就意味着一开始就把它当成一个符号,宣传它的功能,就像春天适合种树一样,所以人们就搞了一个植树节。另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合登高望远。

裴山茱萸赞菊花

重阳节有祭拜山茱萸的习俗,故又称“山茱萸节”。山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人们也喜欢在重阳节戴菊花。山茱萸的别称是“辟邪翁”,菊花也被称为“延寿客”。佩山茱萸山茱萸是一种可入药的水果,因产于无棣(今江浙一带)的山茱萸品质最佳,故又称吴茱萸,也叫月胶或矮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能长到十几尺高,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相间的花,壮如辣椒籽。秋天后成熟。果实嫩时黄色,熟时变紫,有温中、止痛、理气的功效。山茱萸叶还能治霍乱,根能杀虫。《本草纲目》说它麻辣清香,性温,能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戴山茱萸可以辟邪消灾。重阳节崇拜山茱萸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流行。人们以为在重阳节插山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一个香囊,把山茱萸放在里面,叫做山茱萸包,有的插在头上。大部分是妇孺穿的,有些地方,男人也穿。金代葛洪的《西经杂记》中有考努斯参加重阳节的记载。除了佩戴山茱萸,人们还佩戴菊花。唐朝就有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一直流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在门窗上贴菊花枝叶,“以除邪秽,以招财进宝”。这就是头上的菊花的庸俗化。在宋代,还有人把彩带剪成山茱萸和菊花送给对方。其实,重阳山茱萸类似于端午节的雄黄、菖蒲,目的是驱虫防蛀。因为重阳节过后是十月小春,天气回暖了一段时间;重阳前的一段时间,秋雨潮湿,秋热尚未消退,衣服容易发霉。这段时间是桂花盛开的时候,所以人们称之为“桂花蒸”,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防虫。山茱萸有一点毒,可以杀虫。制作山茱萸胶囊的习俗就是这样来的。但宋元以后,佩山茱萸的习俗逐渐稀少。其变化的原因大概是来自重阳节重心的转移。在早期人们的时间生活中,重阳强调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当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的生活给予更多的期望,祈求长寿和延续。因此,“延寿客”(菊花)的地位终于超过了“避邪翁”(山茱萸)。

纸鹞

放纸猫头鹰是徽州庆祝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也就是说,徽州的民间重阳节,主要以纸飞鹞为特色。这种习惯不仅在徽州流传的民歌中有描述,光绪的《徽州府志》中也有描述。纸风筝也是一种现代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以前,北方习惯称之为“纸风筝”,南方习惯称之为“风筝”。徽州的“纸鸢”称谓,明显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称,有“南北杂糅”的味道。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风筝,最早的类型都是鸟。相传为公灾(鲁班),他“削竹为鹤,而飞之”,“作木鸢见宋城”。这里的“竹鹊”和“木鸢”是风筝的原型。不过那时候没有纸,只能用竹子做。清人笔记说“韩信率十万大军在垓下围攻项羽,用牛皮做风筝,吹笛之人奏思乡曲,声声悲愤,楚军八千弟子尽散”。这里说的汉代的风筝只是牛皮做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问世后,出现了纸风筝,出现了“纸风筝”、“风筝”等名称。“风筝”这一名称的出现,在五代就有记载,《询草录》中说:“风筝,即纸风筝,又称风风筝。五代初,叶莉在宫中做纸鸢,引路为戏采风,再以竹为鸢头之笛,使风入竹,声如阿正,谓之风筝。”唐朝以后,风筝盛行,清明节被定为风筝节。宋代以后,风筝在普通百姓中流行起来。从此,风筝的造型不再局限于喜鹊、风筝、鹞等鸟类,而是昆虫、鱼、神。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非常精美的手工艺艺术,徽州民间的纸鹞一改原貌,多为方平面加尾,造型与民间所附的门神、神位相似,故怀疑是神雕风筝的简化。在徽州民间,风疹的产生极其简单。拿一根弯曲的竹子和一根垂直的竹子,拿着一张正方形的纸,附上一个尾巴并调整好线,然后飞起来。有一种没有尾巴的方纸,略大,叫“猫头鹰奶奶”,因其飞行时稳扎稳打而得名。此外,偶尔还会发现其他形状的纸猫头鹰。在重阳节,人们经常在街道和野外爬山和放风筝,这既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大人,也很壮观。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放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猫头鹰,可以说是徽州特有的民俗。原因很难知道。不过从惠州的南方气候来看,时间似乎还是挺合适的。雨季在清明节前后,春雨不断。这个时候显然不适合放纸猫头鹰。然而,秋高气爽,重阳节前后风大,人们不得不根据传统习俗爬山和进行户外活动。这个时候放纸猫头鹰,适合天时地利人和。

吃重阳糕

除了上面说的喝山茱萸、菊花酒、吃菊花菜,重阳还有很多饮食方式,最著名的就是吃糕。北方吃重阳糕的风特别大。据《西京杂记》记载,是汉代九月九日吃松饵的习俗,也就是最初的重阳饼。诱饵是古代的蛋糕。“李周”带有用于祭祀或宴会食用的诱饵。汉代就有小米饼,可能离今天的饼不远了。彭饵,想必类似小米糕之类。到了宋代,吃重阳糕之风盛行。饼与高谐音,吃饼是为了吉祥之意,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制作随意,有“粗花糕”、“细花糕”、“金钱花糕”等。贴一些香菜叶作为标志,中间放些橄榄、枣、核桃等粗糙的干果;精细的花糕有三两层,每层都夹着精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枣脯等。钱花饼和细花饼基本一样,只是小一点,就像“钱”一样,多是上层贵族的食物。据说早些年,人们不在面饼上放枣和栗子,或者蒸糯米黄麦做的粘饼,看起来像“上金”“上银”的花饼。有一首诗描述了重阳糕的制作:彩云:篝火在响,机器在夜忙。织女一喝高登酒,还是重阳节,店里都是蒸枣糕。九月九日拂晓,九月做蛋糕是古人的本意,孩子头上顶一块蛋糕,嘴里说一句话,祝孩子万事如意。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放两只小羊,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在重阳糕上贴上红色的纸旗,点上蜡烛。这大概是指“点灯”和“吃饼”而不是“爬”,用小红纸旗而不是山茱萸。现在重阳糕仍然没有固定的品种,重阳节各地吃的软糕叫重阳糕。重阳糕不仅在家吃,还喂给亲戚朋友吃,叫“送糕”;我还邀请我已婚的女儿去家里吃蛋糕,称之为“英宁”。

喝菊花酒

菊花,中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第一次霜冻的时候,只有这种草茂盛。由于其独特的性格,菊花成为活力的象征。早在屈原笔下,就有“晚膳秋菊落英”的说法,即吃菊瓣。菊花酒在汉代就有了。魏时,曾在重阳把菊花送给钟舞,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河南南阳山有一户人家,因为喝了开满菊花的甘谷水,所以长寿。在梁的《采菊》中有“采菊东篱下,采珠互诉,朝露湿”之说,也是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时期,菊花酒仍很流行,明代郜琏的《尊生八记》中仍有记载。这是一种受欢迎的健身饮料。在重阳节,中国有喝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必饮的消灾祈福的“吉祥酒”。中国的菊花酒酿造早在汉魏时期就已流行。据《西京杂记》说“菊花适,收茎叶,酿杂粟。明年九月九日烹之,即饮之,故称菊花酒。”晋代陶渊明也说过“酒能治百病,菊能治衰老”。后来,喝菊花酒逐渐成为一种民俗,尤其是在重阳节。《荆楚纪年》记载“九月九日,裴椋食莲耳,饮菊花酒,得寿。”明清时期,菊花酒中加入多种草药,效果更佳。其制备方法是将菊花榨汁,用酵母和大米酿酒,或加入生地、当归和枸杞。菊花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为它可以疏散风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有“治头风、清耳目、除瘘管、治百病”的功效。在古代,菊花酒是专门为第一年的重阳节酿造的。9月9日,采摘刚开的菊花和一点绿色的枝叶,与粮食混合酿造,然后一起用来酿酒,放在第二年的9月9日饮用。据说喝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来说,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晕、降血压、减肥、瘦身、补肝气、和胃益血。这是一个喜庆的季节,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棂下一片片金黄。亲戚朋友除了爬山插山茱萸,还互相邀请喝菊花酒,赏黄花,真的玩得很开心。尤其是诗人,赏菊饮酒,吟诗作赏,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好句子。因为菊花酒,重阳成为祭祀酒神的酒神节。例如,根据《山东民俗重阳节》的介绍,山东酿酒厂在重阳节祭祀酒坛之神,酒坛之神就是杜康。在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都要用药材酿酒。传说好酒是因为1999年杨的强势而酿出来的。每当第一次酿酒,老板就在贴有“杜康祖师之神”的地方点上香烛,摆上供品,祈求酿造顺利(见《中国取英民俗志》)。在湖南宁远,每年九月九日,“重阳酒必竞酒庆”。这些习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很深。

[编辑本段]当地风俗

除了以上常见的习俗,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重阳节在陕北是收获的季节,有一首歌是这样说的,“九月,将重阳节,故秋收忙。小米,小米,涨涨涨。”陕北的重阳节在晚上,一天就是一整天的收割脱粒。晚上,在树梢上,人们喜欢吃荞麦面和涮羊肉。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的小山,点上火,谈论土地,等到鸡叫了才回家。晚上爬山的时候,很多人会摘一些野菊花,放在家里女儿头上辟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着蒸九层重阳米果的古老习俗。中国古代有重阳“吃饵”的习俗,就是今天的饼和米果。宋代《玉烛集》说:“九日蚀后饮菊花酒者,届时将收获小米、糯米,因其味黏而尝新物,因而成为习惯。”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在《闽九曲》中说:“闻节近重阳,惊闻野香,手提花篮拾野香。玉杵捣成青粉湿,珍珠叫郎味。”近代以来,人们将米果改造成了独具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稻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取出沥干,与水混合磨成浆,加入明矾(溶于水)搅拌,加入红糖(加水煮沸制成浓糖液),然后放在蒸笼上,铺上干净的煮布,然后九次舀入米浆,蒸几分钟后煮出,米粉上涂花生油。这个米果分九层,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面分明,半透明。它是甜的,软的,可口的,并且不粘牙齿。敬老是重阳最好的礼物。在一些地方,人们还有机会在重阳爬山,扫墓和纪念祖先。蒲县人在重阳祭祖多于清明,所以有三月小清明,九月大清明的说法。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升天纪念日。村民们经常去妈祖庙或梅州的天后宫和宫庙祈福。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丰富了新的内容。1989年,中国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在这一天,各地要组织老年人爬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品格。

河北省

9月9日在香河县,有公婆的家庭会互赠礼物,这被称为“追节”。永平府未来的晴天雨天都是重阳天气占的。如果重阳节下雨,这几天也会下雨。周颠县没有山,县内的人比重阳节爬楼的人还多。

山东省

昌邑北部的人们在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句谚语:“喝了萝卜汤,全家不苦。”鄄城人把重阳节称为财神的生日,家家户户都烤糕点祭祀财神。邹平在重阳祭范仲淹。旧时染坊、酒厂也在9月9日祭奠坦克之神。滕州的女儿,结婚不到三年,避免回父母家过节。有句话叫“回家重阳,必杀婆婆。”

陕西

西乡县重阳节,亲戚朋友赠送菊花、菊花糕。士子互赠诗酒据说这一天女人们可以从山茱萸口中得知,可以治愈她们的苦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把五色纸凿成斜面,连成旗帜,插在宫廷里。在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子”的面食。巫溪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汤。

上海

上海豫园重阳节举办菊花会,以新颖、高贵、稀有三个等级来评判。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访,亲友有丧才哭拜灵。桐庐县在九月九日准备猪羊带祖,称为秋祭。同时,粽子在重阳节被扎起来互相赠送,这就是所谓的重阳粽子。

江西省

德兴县9月9日割晚稻。

安徽省

铜陵县以第九个重阳节为龙烛节,迎接山神。砍竹砍马取乐,据说可以驱除瘟疫。

湖北省

五常县在重阳节酿造葡萄酒。据说这里酿造的酒是最清澈的,时间久了也不会坏。应城县的重阳节是许愿日,甚至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祭拜芳舍天祖之神。

福建省

在长汀县,毛豆节被称为毛豆节。在海城县的重阳节放风筝是一个游戏,它被称为“风Chak”。

广东省

甚至在四川重阳,少男少女聚在城外对歌,州民观看。南雄府邀请茅山道士于九月九日成立太后会,所有想生孩子的年轻女子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一只纸风筝,上面系一个藤弓,在半空中十分响亮。临高县的人们在重阳节早早起床,大家齐声高喊“抓山猫”,这是和平繁荣的好兆头。

广西省

在怀集县,重阳被视为元帝启蒙的日子。男女老幼都从城里出来了,他们都用大炮和上帝比赛。9月9日在隆安县,牛羊被允许自行采食。俗话说“九月九日,牛羊自会守食”。

四川省

从前,南溪县的文人聚集在龙腾山的岑山楼,纪念诗人岑参,被称为“岑会馆”。按照老民俗,重阳前后要用糯米蒸酒,做醪糟。俗话说:“重阳节蒸酒甜好喝”。

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9月9日爬山的传统习惯。赏大好河山,赏名胜古迹,已成为节日的一大盛事。时至今日,“干坤必胜,我们这一代人共攀高峰”“东风留不住,冉冉从巅峰崛起”“九月新喜,三农庆秋”等名言仍在民间传诵。

河南省

中国开封菊花节在1983举行。开封是唯一一个举办菊花年会的城市。每年的秋风都很大,黄色的花特别香。开封菊花会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扎根在开封大地,深深扎根在开封人民心中。其影响,就其广度而言,已远远超出开封的边界,闻名中外;就其深度而言,已经远远超出了“赏菊”的具体含义,而是作为一个成功的载体和平台,展现了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了经贸、旅游的“大戏”,促进了开封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开封菊社深深植根于古城热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早在唐代就已初具规模。唐代诗人刘禹锡形容开封菊花“每菊黄,满园绝如霜”。到了北宋时期,开封菊花更加出名了。重阳节期间,人们不仅要在花市上进行菊花比赛,还要养菊花、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在宫廷里举行“菊花会”。在《中国东京梦》中,有赏菊游客“舞于市内”和“别有深意之旅”的记载。明清时期,开封的菊花种植和赏菊仍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在开封游览禹王台时,留下了“枫叶落绿霜花菊堆白”的名句,镌刻在今天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封人民爱菊的传统习俗更加浓厚。每年10的金秋,广大市民和各界人士养菊赏菊,花市卖菊、沿街卖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市园林部门也多次举办不同规模的菊展。在1983开封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上,决定将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菊花节”会期为每年10至18+00。南阳号召大赛以“祝您健康长寿”、“白头偕老”、“合家欢乐”等美好词语为主要内容。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喊出独特的话语。届时,99位老人将一起参加登山比赛,登顶后将举行喊山比赛。工作人员会用分贝仪根据选手的声音来决定比赛的名次。清丰县的孩子们在重阳节玩纸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