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早期教育百科全书

1,美国教育部提倡培养“家长”。

美国人非常重视人的独立和自强,所以从1岁半开始培养自己的自助能力。他们认为,掌握自助技能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对婴幼儿和家长都有好处。婴幼儿的自助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扣扣子、拉开拉链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

2.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各种服务。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五岁以下儿童的学前教育,并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许多服务。宝宝从出生到五岁,可以加入各种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

3.法国重视儿童艺术教育。

法国父母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且这些教育都是在孩子婴儿期的早期,父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培养和激发艺术细胞的课程。他们首先尊重孩子,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4.加拿大不提前教写字和数数。

在加拿大,婴儿稍大一点就可以被送到“幼儿园”。他们可以不上课,而是参加美术、劳动、音乐、唱歌等活动。不同的是,这类早教学校不会开设写字、数数等课程。加拿大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时期是运动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如果让孩子过早地读、写、数,会消耗他们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运动发育。

5、日本社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是全家出游的时候,孩子总会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自己的随身物品。幼儿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家长老师只是稍微指导一下。

6.德国让孩子和大人争论。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论是下一代走向成年的重要一步”,所以他们鼓励孩子和父母争论一些事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争吵,孩子觉得父母是公正合理的,他会真的爱你,依赖你,更尊重你。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他通过争论理解了,也会全心全意去做。如果你有问题,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参与辩论来启发你。

7.人们让孩子们知道书是甜蜜的。

在每个人家里,孩子稍微懂事的时候,妈妈就会打开圣经,在上面滴一点蜂蜜,然后让孩子亲吻圣经里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是甜的。在古代,人们的墓地里经常会有一本书,说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逝者会来阅读。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有终结的一刻,但知识没有终结。

8.丹麦教育从“人”开始

丹麦人的思维更“超前”。丹麦孩子给父母一张“四格成绩单”,语文、数学、社会、自然没有分数,没有老师评语,没有排名。其实这张成绩单是孩子自己写的或者画的,上面只有四个方格,分别是“最喜欢的东西”、“最讨厌的东西”、“最好的东西”、“最希望学到的东西”。

丹麦儿童教育从“人”开始,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侧重点。在幼儿期,重点是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和社区能力;随着年龄大一点,重点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上,培养孩子运用跨学科知识,探索兴趣,更多地了解自己。当年龄较大的学生到来时,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团队合作和积极探索知识上。

9.“自然育儿法”在韩国很流行。

近年来,在韩国父母中,“自然”育儿法受到重视并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是尽可能让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回归自然,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在自然状态下成长。从小就让孩子一个人睡。无论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都开始流行让孩子一个人睡。

10,芬兰世界第一教育的秘密

在教育方面,芬兰比许多国家有一些优势。芬兰移民人口少,没必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照顾移民的语言和文化适应。芬兰国民的教育水平也很高:他们被瑞典统治了几个世纪,在此期间,学习自己的语言成为民族主义的象征,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语言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