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技巧
早教该不该上,是很多妈妈特别纠结的问题。对于选择了早教的家长来说,学习陪伴孩子上课的技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你的态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上课的效果。来看看我整理的陪伴孩子早教的技巧吧。
上早教班的目的
带3岁以下的孩子去上老师教的各种课(大部分都有家长陪同)不是为了学习认字、数数、诗歌、舞蹈、画画、运动。这些都是中介。年轻朋友上早教班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习上学。包括:
1)理解并遵守老师的要求;
2)熟悉如何与老师沟通互动;
3)与其他孩子互动。
幼儿教育的成功经验,不在于孩子认识多少单词,会唱什么歌,会跳什么舞(当然这些都是好的),而在于他们不仅会遵守课堂上的规则,而且会全神贯注于课堂上的活动,会真正从中得到乐趣,喜欢去上课。这是最成功的早期教育,因为这段经历为孩子未来十年的学校生活做了最积极的准备,让孩子学会上学,喜欢上学。
引导孩子学什么?
1,学习基本课堂规则
1)不要乱动老师的东西,不要乱翻柜子、篮子等。在老师的房间里除了对孩子开放的电器;
2)需要听老师或其他人说话唱歌时,不要大声说话或大喊大叫;
3)该坐下的时候,不要爬/走/跑,尤其不要挡住别人的视线;
4)不要在课堂上吃东西或喝饮料,除非是特别的饮酒/点心时间。
因为早教老师的任务是主导课堂活动,而一节课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孩子又比较小,所以老师一般不会对在家长陪同下违规的孩子采取特别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老师默许违反规则,而是默认引导孩子遵守课堂规则是家长的责任(除非课程本身是为了让孩子为上幼儿园做准备,要求家长尽量少参与,主要是训练孩子听老师的要求)。
因此,父母在这方面的责任应该包括:
1)课前给孩子讲解课堂规则;
2)如果孩子违反了班规中的规则,家长首先要提醒;如果孩子继续违规影响课堂,就把孩子带出教室。
3)课后和孩子一起总结遵守课堂规则的情况。
很多家长认为,在课堂上,所有的引导和教育责任都在老师身上。即使他们的孩子去翻老师的东西,跑来跑去挡住其他孩子的视线,他们还是不理。直到违规太严重,老师才告诉家长需要家长配合,或者其他家长不得不劝说提醒孩子。一般这个时候,因为孩子违规太久,已经默认了这些规则是可以违反的,如果被家长制止,会很抵触。很多时候因为年纪小,自制力不够,很难静下心来。最后老师让家长强行带他们出教室。虽然这对孩子来说也是有教育意义的,但整堂课都会是一种负面的体验。
因此,课前的讲解和课上的及时提醒,有助于帮助孩子以平静的心态理解和接受课堂规则,并遵守规则。让上课的过程成为积极的学习经历。如果家长不清楚任何规则,他们可以问老师。
2.听老师讲课,和他交流。
比起遵守课堂规则,这一点很难走出来。只能引领和等待。父母最合适的引导,就是做一个合适的榜样。比如跟着音乐跳舞,家长也可以适当扭动参与。另外,主要靠孩子主动,家长耐心等待。即使鼓励孩子参与互动,也最多用提问来表达,比如?你想要吗?就问一次。不愿意就不要强求。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在公共场合做不想要的互动。。这些强迫行为只能让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和紧张。如果孩子有疑虑,不要欺负引诱,更不要冷嘲热讽。不要让其他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感到紧张。父母需要帮助来缓解紧张。留到课后轻松的谈话,孩子压力会小一些。
如果孩子不愿意与老师互动,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
1)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交流的地步。
2)观察其他孩子如何与老师互动,自己默默学习;
3.)对老师或环境不熟悉,热身过程中;对活动内容/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主题难度太大/太小。
因为各种可能的因素,而且孩子也不一定能/愿意告诉父母,父母保证班级环境和老师友好的最好办法就是耐心等待。
3.与孩子交流
这基本上是家长最不需要掺和的事情,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和别的孩子玩,和哪些孩子玩。最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长能做的就是随便和老师等家长聊聊天,一是给孩子做个榜样,二是自己也能结交新朋友。
当然,如果孩子违反了与其他孩子沟通的最基本原则,比如行为暴力(推、打、咬、抓等。)、语言不当(粗话、尖叫等。),不排队,长时间占用玩具等。,家长有责任及时提醒和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在3-18岁孩子的十年学校生活中,上学比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重要,但这种能力往往被各种更具体、更容易量化、更容易比较判断的东西所取代。我觉得孩子懂一些知识点,准备上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