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惊吓的时候该怎么办?

孩子害怕、惊吓的时候该怎么办?

孩子害怕害怕怎么办?当孩子遇到害怕的事情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可能会有大吵大闹或者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接下来,我会告诉你,当一个孩子害怕害怕的时候,该怎么做。希望能帮到你。欢迎阅读分享!

孩子害怕恐惧怎么办1场景一:

2岁的曹保果刚刚上完早教课。这时早教中心开始组织课间节奏感练习。

工作人员穿着娃娃衣服走出来,很多小朋友凑过来摸摸或者抱抱娃娃,果果却直往后面躲,脸上一副害怕的表情。

奶奶焦急地看着,怕孙子失去和娃娃接触的机会,直接把水果扔到娃娃面前,说:“没什么好怕的,里面是你的老师。”

最后,果果终于吓得泪流满面,后来连早教课都不愿意去了。

场景二:

晚上,妈妈在做饭,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早上我一个人坐在垫子上玩玩具,窗外下着雨。

突然雨变得更大了,一道闪电划破夜空,接着是一声雷鸣。陈晨“哇”地一声哭了,跑向他的父亲。

这时,父亲说:“你是个小男子汉。你为什么这么胆小?刚刚打雷了,你就不哭了。”

我亲眼目睹了这两个场景,这两个场景代表了很多父母在害怕的时候对待孩子的方式。

要么否认孩子的恐惧,强迫孩子去适应;要么认为孩子不够勇敢,给孩子贴上“胆小”的标签。

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变得更加胆怯和害怕。

每当我在育儿中遇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我都会先思考孩子产生这种情绪或行为的原因,这样我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的恐惧和害怕往往是由这三个方面引起的:

认知能力的发展

随着孩子的成长,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他们会在脑海中想象各种美好或可怕的事情,比如灯灭了躲在房间里的怪物,吸我血的虫子等等。

虽然这些想象对成年人来说很荒诞,但孩子会相信。

解释情况的能力弱。

恐惧来源于未知,孩子生活经验不丰富。他们遇到没见过的东西会手足无措,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比如孩子遇到乌云和暴风雨,不知道这样的天气是否安全。这种未知会让他们感到恐惧。

过去的负面经验

还有一些恐惧来自于过去的负面经历。孩子扩大这种恐惧,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引起他们的恐惧。

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样,有些孩子可能已经被会叫的狗吓到了,所以会害怕见到所有的小猫小狗。

其实恐惧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每个人都经历过恐惧。从某种角度来说,“恐惧”可以保护我们远离危险,但是无所畏惧的人很容易受伤。

所以,害怕也不全是坏事,一个害怕什么东西的孩子也不能叫胆小。

那么,当孩子害怕害怕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帮助孩子缓解和表达情绪。

深呼吸,放松

深呼吸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紧张和恐惧。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如何与我们一起深呼吸,并告诉他们这样做:

1.用鼻子慢慢吸气,让空气像气球一样充满胸腔。

2.慢慢地用嘴呼气。

3.慢慢重复上述动作5次。

接受并倾听孩子的恐惧。

当孩子告诉我们他对某件事的担心和恐惧时,不要急于否认,让孩子觉得他的恐惧不值一提。

而是要带着尊重认真倾听,可以帮孩子说出情绪感受,也可以描述产生这种情绪时可能带来的生理感受。

比如妈妈看到你的身体缩在一起,一直在后退,是不是怕小狗咬你?

这样做的好处是帮助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感到被理解,而不是认为害怕是一种耻辱。

用游戏和绘画来表达。

有些孩子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如果这种恐惧和害怕长期积累在心里,肯定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这时,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和绘画的方式,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恐惧。

比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打扮成他害怕的样子,爸爸妈妈来扮演孩子;

或者给孩子一些绘画工具,让他们画自己害怕的东西。

帮助孩子理解恐惧的经历和场景。

换个角度看。

这是一种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人的想法和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

比如有的孩子害怕消防车、救护车的鸣笛声,因为声音尖厉响亮,给人带来紧张感。

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确实这种声音会让人不舒服,但是喇叭声可以让路上的其他司机知道消防车在工作,他们要注意让开,这样消防员才能及时灭火,保证大家的安全。”

让孩子知道自己害怕的东西其实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助于打消孩子的恐惧。

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家长也可以编造一些有趣搞笑的故事,讲述孩子担惊受怕的经历和场景。

有一段时间丑丑特别怕打雷和鞭炮,我就给他买了一本《再也不怕又大又响的东西》的绘本。

福思,里面的羔羊,也怕打雷。羊爸爸把打雷的过程编织成一个“去云成宝开演唱会”的故事,暴风雨的声音和影像瞬间在孩子心中变得亲切。

慢慢适应

家长需要给孩子时间慢慢改变和适应。克服恐惧和害怕需要勇气。

另外,孩子可以一次迈一小步,慢慢接受原来害怕的东西。

比如对于害怕娃娃的孩子,我们不建议直接塞到娃娃怀里。相反,我们可以让他们先和娃娃打招呼,然后慢慢向前迈一步——握手,然后试着拥抱。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对孩子来说其实并不危险,但是孩子还是害怕和恐惧的事情。

如果孩子经历了一些创伤性事件,产生了恐惧等应激反应,需要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家长也可以向当地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孩子害怕、惊吓的时候该怎么办?2恐惧事件之一:对动物的恐惧。

“走开,小狗,别靠近我,你会咬我,吃了我……”

恐惧的背后:

对动物的恐惧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可能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动物玩具或真实动物的伤害,而特别害怕一种或几种动物。而有些‘宝宝’害怕动物,是因为平日里受到父母的威胁,比如“宝宝吃不好就会被隔壁的猫抱走”。

此时的宝宝正处于智力快速发展阶段,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看来,可爱友好的小动物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吃人的怪物,面对动物时会感到威胁。

赶走恐惧:

首先,家长在教育上不要威胁宝宝,以免让宝宝对动物的残忍做白日梦。其次,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毛绒玩具,比如小狗小猫,让宝宝先摸玩具,再摸活体动物。

等宝宝胆子比较大了以后,可以试着和宝宝一起喂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玩耍和睡觉的习惯,在宝宝觉得足够安全的时候让他试着去摸(不要强迫,如果宝宝不愿意,就不要强迫)。也可以买一些关于动物的光盘,和宝宝一起欣赏。也许会从现在开始激发宝宝对小动物的喜爱和兴趣。

第二个恐惧事件:对黑暗的恐惧

“别丢下我,我什么也看不见,黑暗中有什么?会不会有凶兽,可怕的怪物?”

恐惧的背后: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婴儿怕黑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三岁前的婴儿一般都有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万物有灵论,即他们会把一切都看成是有生命的、有意图的。这种心理现象的负面表现就是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恐惧。

他们很难区分现实和虚构,所以常常把绘本、电影、故事中经常在黑暗中出现的鬼怪、野兽、机器人等情节或形象与现实生活混为一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长采用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如“如果宝宝不听话,晚上让鬼来抓他”等威胁性语言来吓唬宝宝,甚至把宝宝锁在黑暗的房间里作为惩罚手段,造成宝宝对黑暗的恐惧。

赶走恐惧:

如果宝宝对黑暗有很深的恐惧,父母会在晚上陪着宝宝,直到他睡着,在宝宝的房间里点亮一盏小灯。当宝宝胆子大一点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助宝宝克服恐惧。比如在晚上,带领宝宝玩一个在黑暗的房间里找东西的游戏,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黑暗带来的恐惧,让他在黑暗中逐渐获得勇气。

第三个恐惧事件:害怕巨大的噪音

“这么大的声音一定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恐惧的背后:

婴儿在幼年时更害怕听到噪音。如果你听到雷声、鞭炮声、警笛声等。,宝宝会醒,甚至会哭。这是因为1-6个月的宝宝对声音比较敏感,大的噪音会让宝宝感到害怕。

赶走恐惧:

当宝宝因为噪音刺激而哭闹时,家长要立即把他(她)抱起来,给予他(她)足够的安慰,避免不断地让宝宝接受让他们害怕的噪音,继续强化。当宝宝长大后,为了消除宝宝对巨响的恐惧,可以向宝宝逐一解释各种巨响,如打雷、汽车警报声等,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鼓励宝宝,并让宝宝不时触摸这些声音,消除陌生感带来的恐惧。

恐惧事件4:分离焦虑

“妈咪走了,她不要我了?她会不会再也不回来了?”

恐惧的背后:

妈咪第一次出去工作的时候,壮壮正和奶奶玩得开心,妈咪就悄悄出去了,他一点都没哭。当他想起寻找妈咪时,发现她突然不见了。她哭了很久,最后哭累了,在奶奶怀里睡着了。从此,壮壮天天盯着妈咪看。一准备出门,壮壮的小手就像铁钩一样抓着妈咪的衣服不肯放手。

赶走恐惧:

在宝宝的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要训练他学会适应妈咪短暂的分离,教会他每次妈咪离开都要和她说再见。每次出门都要明确的告诉宝宝妈咪要去哪里,用宝宝能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下一顿饭。

不管他懂不懂,他都必须坚持去做。和宝宝玩一个分离的游戏,在和宝宝告别的时候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承诺等等。,能给他带来一些愉快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减轻甚至消除与妈咪分离带来的恐惧。

第五个恐惧事件:对陌生人的恐惧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要抱我,要亲我。他一定想把我从妈妈身边带走,对吗?”

恐惧的背后:

当当在家活泼调皮,经常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这个小家伙,在家很活跃,出门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赶紧把头藏在妈咪怀里,用手紧紧拽着妈咪的衣服,生怕被抢走。大叔想摸摸他的小脑袋,他哇的一声哭了。当一个客人来到家里,他必须抓住他的妈妈,并满足他的叔叔看起来更强。他也吓得一直哭,不把人哭走是不会停的。

赶走恐惧:

对生命的恐惧是大多数婴儿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到2岁时,这种现象会有所缓解,直至最终消失。对待胆小的宝宝,一定要尊重他的选择。如果他不想被陌生人拥抱,就不要勉强他。父母可以把宝宝抱在怀里,隔着一定的距离和陌生人聊天,让他逐渐适应那些陌生的面孔,一点一点接受陌生人。

平时可以带宝宝出去玩,每次出门都和邻居朋友打招呼,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陌生人,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

第六个恐惧事件:害怕打针

“那个又冷又尖的东西会咬我,很疼!”

恐惧的背后:

对于婴儿来说,打针是最真实的痛苦。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在小针头戳进皮肤的那一刻泪流满面。从此以后,只要看到针、针头,甚至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他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自身体上的疼痛,另一方面来自对冷针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赶走恐惧:

宝宝害怕疼痛和打针是正常的,但家长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给宝宝买一个医生的玩具。该玩具包含听诊器、体温计、针头和针管,然后告诉宝宝,当他心爱的娃娃生病时,他可以自己给宝宝量体温、听心跳、打针。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为陌生而加重疼痛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