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说树底相思,四郎恨曼迪不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相思树下诉说相思,思念以前的男人,同时又恨他,而这个男人并不知道这一切。

这首《竹枝词》是梁启超于1911年到达台湾省后所作。全文是:

晚上大盘下跌,就要闻一闻男女对唱。翻译它的意思,如果你悲伤,你将无法克服谷峰的冤屈。为李写一封悼念信是很遗憾的。

郎家住,妾住白石湖。马路对面只有几步路。回头见,朗。

韭菜花开心,花黄了叶子肥。愿郎采花采叶,至死心不离。

我不知道思郎是不是讨厌曼迪。树头相思,而郎星何时思念妾?

持柴刀入柴山,柴心不破作柴爬。男人很容易摆脱感情,但是木棒什么时候离树?

郎击鼓妾打锣,我向妈祖第一天致敬。此生满相思,乞其命不拷问。

在阴凉处打槟榔,蘸糨糊劝郎。希望郎的嘴不要太涩,又甜又好吃。

芋花胜于笔,梧桐西照。郎如雾中艳阳花,妾如风前叶。

教郎早来,教郎晚来,教郎大踏步,教郎大度。打算十年好好待郎,五年不满腹心事。

芭蕉叶长大难遮阴,甘蔗花却禁不住霜。芭蕉,肥藤,老人吃,要送郎,路途遥远。

朗星送我猩猩木,我送朗星蝴蝶兰。猩红的血和泪有时会流尽,但蝴蝶的翅膀为什么要下垂?

竹枝词,原为巴渝民歌,为七言四句歌,多歌颂人民疾苦。所谓“竹枝怨谁?”以及“怨来调苦?”(白居易的《支竹》)。唐朝贞元年间,被贬为元相的刘禹锡根据诗人的《九歌》写了《支竹新篇》,而他之所以教儿歌,是在贞元至元和之间,影响了全国。此后,《支竹》盛行于宋、元、明、清,成为中国一大民歌。

支竹词应该说是七言律诗史上最流行的词牌。历代古词作品约1300首,气势磅礴!多为齐字齐言词或齐言诗,诗例之间混淆不清,这是支竹词的明显特点。

根据云翔的词作,虽然古人多以诗体七律为词,但词既然无乐可配,后人应严格区分。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律,规范词格的标准结构。

韵文格和词格的主要区别在于,词格有明显的统一主节奏,而韵文格没有,即格律诗的节奏始终是单级和双级交替韵,反之亦然。

明代董在《四声图》一文中说:“(支竹词)非古亦非法,平法在矛盾、古与法之间。”这是明代砖家研究的结果。。

一般来说,一句、两句、四句的最后几个字都是用平仄韵写的。同一竹枝内,平仄韵不能用于互质押,押韵不能中途变更,同韵不能再质押。用韵方面,可以用发音相近的相邻韵作为韵脚,也可以用作者当地方言发音词作为韵脚,非常自由,不像绝句,要从韵到尾押韵。

支竹词是由巴蜀和四川之间的古代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诗体。到了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了文人的诗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支竹词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作者个人思想情绪的影响,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文人收集保存的民歌;第二,文人吸收和融合了支竹歌谣的精华,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第三类是借用支竹词风格写成的七言绝句,流行至今,仍称支竹词。此后,人们越来越喜欢支竹词,所以他们得到了“支竹”的名字。台湾支竹词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例如,梁启超有两部《台省支竹词》,其中四部押韵,而没有四声。这种押韵在民歌中很常见,但在七言绝句和支竹词中却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