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早教动漫

春节期间,带孩子走亲访友,孩子似乎比大人还“忙”。

我最好的朋友对我说:

我带着孩子回外婆家过年。孩子们在客厅的小沙发上玩小火车。老人怕孩子们“闲着”饿着,不停地剥瓜子和坚果给孩子们吃。我嫂子怕孩子“认陌生人”,把家里各种好玩的东西翻出来,一直问个不停,生怕孩子一个人“无聊”。

孩子总是求助的看着我,好像在说,妈妈,我可以一个人吗?

我记得一个曾经在微信上私信我的妈妈。女儿在家好无聊,不爱出去玩。需要给她报早教班吗?

我很情绪化,好像我们都怕孩子无聊。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聊几乎是一种原罪,意味着浪费时间,空虚,孤独寒冷,痛苦不堪。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很多人觉得宝宝不会跑不会跳,肯定无聊死了,得找点有意义的事情做。

但我一直认为,孩子只是需要一些无聊的时间。我会根据弟弟们的兴趣,帮他们安排一些课程活动,但我也会特别关注他们,给他们足够的空闲时间,这对孩子同样重要。

即使是像春节这样的家庭团聚的日子,孩子也需要独处,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

我自己的无聊时光,

对孩子有多重要?

和自己相处能有多难?个人经验是很难。

有些人乐在其中,有些人则是被迫的——他们不知道如何停止。他们不得不把时间填满。一旦有了空闲时间,他们就会慌了,马上找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

看似有追求,实则无法与自己相处。

在我接触过的情感案例中,很多人的亲密关系出现了问题,这也源于缺乏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他们受不了没有亲人和孩子的日子,很容易失去应有的界限,所以要求太多或者付出太多,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失衡。

以上种种,我不想成为哥哥的未来生活。希望他们能内外有别,与人交往时积极主动,独处时享受孤独;希望他们能放松,忙的时候尽可能高效,闲的时候完全享受。

有了与自己相处的能力,他们在面对复杂的世界和变化的人际关系时,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倾听自己的需求。这是成功和幸福的必备能力。

我们都非常希望在孩子小的时候充分激发大脑的潜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启发心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想法是:寓教于乐——方法越有趣,对孩子学习越有好处。

我赞同寓教于乐的想法,我喜欢给孩子找好玩的益智玩具,但这不代表我希望孩子一直玩“有意义”的益智玩具。

2015发表在权威期刊《心理学家》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无聊的环境比有趣的环境更有助于创造力。因为人在无聊的时候喜欢做白日梦,当思维不受限制,没有目的地流动的时候,创造力更容易萌发。

很多人对孩子的游手好闲感到焦虑,总想给孩子创造一些活动,但往往,他们选择的是结构化的活动,比如电视节目、体育活动、各种课程等等。

这些结构化活动的特点是有明确的规则和现成的示范。不可否认,这些活动当然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某些能力,但在创造力方面,它们的作用往往是负面的,尤其是电视节目,对降低孩子的创造力有显著作用。

加拿大在80年代做过一个研究,当时电视发展很快。研究人员选择了三个社区-四个电视频道,一个电视频道和没有电视。他们在社区测试了两年前和两年后的电视,发现没有电视的社区的孩子的创造力远远好于其他两个社区。而当这个小区终于有了电视,孩子们的创造力就迅速降低了。

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思路,更有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当孩子说“妈妈,我好无聊”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会是:我们去玩XXX游戏/去XXX地方/看XXX书吧。

不管对孩子的计划是什么,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承担了让孩子不无聊的责任。

但是,让孩子不无聊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不需要一直讨好他,娱乐他。当孩子觉得无所事事是一种不太舒服的状态时,他就面临着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努力安排自己的时间,寻找新的乐趣。

如果能尽量等待,让孩子闲一会儿,而不急于马上提供解决方案,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能找到感兴趣的事情做。不管那些事情对我们是否足够有意义,只要他们觉得不再无聊,这就是他们的成功。

也许听起来远没有掌控生活的意义,但是孩子的自信就是从这样的生活小细节中积累起来的。每次他们从无聊中走出来,都是他们和自己的一次对话,是对自己负责的一次锻炼。

如何帮助孩子在无聊中相处?

让孩子有自己的无聊时间,并不意味着放弃父母的教育责任,也不是完全抚养孩子的理由。无所事事的状态,是孩子不可或缺的空白。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心态,不再把无所事事当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当成一个发展自己的机会。

“有一种冷,让奶奶觉得你冷。”同样,“有一种无聊,让父母觉得你很无聊。”

弟弟有时候会透过窗户看外面的世界,他的小背影总让我觉得有点忧郁。我试着问他要不要看绘本,后来发现他只是想看看外面的树,呆一会儿什么都不做。而我的关心也成了一种干扰。

弟弟大了以后,两兄弟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无所事事。有时他们一前一后慢慢走着,有时他们躺在床上发出婴儿般的声音,有时我和哥哥一起看窗外的雨...只要他们不主动找我,我就做我自己的事,不打扰,也不主动推荐我认为对他们更好的游戏方案。

有时候,孩子确实会表现出一种“一个人不好玩”的状态,说“妈妈,我好无聊。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想一个人玩,而是想和父母呆一会儿。

我们要做的不是马上提供一个游戏方案,而是停下手头的事情,陪孩子五分钟。这期间你不用刻意做什么,抱抱孩子,随便和他聊聊天。这个时候,孩子得到的只是父母的爱,陪伴就足够好了。

当孩子在心理上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爱的满足,很有可能会主动去寻找新的乐趣,我们的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

当孩子们真的需要帮助来解决无聊时,

提供“非结构化活动”

如前所述,“结构化活动”是指有固定规则、明确目标或示范的活动,如:

1.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如打球和游泳。

2.目标明确的游戏,如棋牌、拼图等。

3.有明确规则的亲子游戏,如“石头剪子布”、“我们都是木头脑袋”。

4.各种课程,比如学跳舞,弹钢琴。

再次,这些活动对孩子非常有益,我们在该用的时候还是可以安全使用的。

但是,如果孩子说自己很无聊,但是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真的需要家长的帮助,最好是提供启发性的活动,尤其是非结构化的活动。

“无组织活动”的范围很广,任何没有明确目标、各种可能性、由孩子主导的活动都属于这一类。例如:

1.去户外散步

2.玩水、沙、泥和纸

3.涂鸦(注意不要设置特定的复制对象)

4.积木、乐高积木和磁片(注意不要设定具体的建造目标)

这些活动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的作用是提供充足的物资和空间,做好安全监管,剩下的交给孩子。他们会在这些不规律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定下自己的想法,逐渐实现自己的想法。

作为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习惯于为孩子做这做那,习惯于为他做各种安排,让他的生活“更有益”,所以我们把无聊当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把孩子的无所事事当成了浪费时间和孤独。

但实际上,厌倦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种状态,孩子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了生活赋予的更高层次的任务——学习与自己相处。

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需要独处,所以我们不要贸然打扰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