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厦门灯塔公园)
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近日揭晓。其中,“中国最美的五个城区”分别是:厦门的鼓浪屿(福建);苏州古城(江苏);澳门历史街区;青岛八大关(山东);北京什刹海地区。
我在厦门的鼓浪屿
鼓浪屿周边海域是厦门港的主体部分,与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大屿岛白鹭保护区接壤,与金门群岛隔海相望。
鼓浪屿是一个小岛,面积1.78平方公里,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谷夏海峡被称为庐江。鼓浪屿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风景秀丽,被誉为海上花园、世界建筑博览会、音乐之乡、钢琴岛。
鼓浪屿的海岸线蜿蜒曲折,坡细沙多的天然沙滩环绕其中。奇妙的砾石是天然的,令人着迷。岛上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最高峰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都说不去日光岩就不去厦门。鼓浪屿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人们今天心旷神怡。山海相拥,自然自然与人工雕琢,相映成趣。日光岩、莘庄园林、郝跃园林和豫园是园中比较多的景点。
鼓浪屿是中国九大名胜之一。这个地方就在这块阳光照耀的岩石上。清晨,一轮红日跃出海面,顿时阳光万丈。海水被染成了胭脂,漂浮在雾中的岛屿变成了紫色。整个东方水天相连,是一道彩虹。
花园建在海上,海在花园里。
在鼓浪屿的西南角,有一座独特的园林建筑——莘庄花园。这个花园占地不到10亩。但是,这里四面环山,面朝大海,海在花园里。花园以海为装饰,花园靠海延伸。游客感觉这个园林规模不小。主人叫林树藏。1913他在这里建园时,特意模仿《红楼梦》大观园中贾宝玉居住的弘毅园,将整个园林分为藏海园和布山园两部分,各有五景。从花园大门进入,一堵黄色的墙挡住了游客的视线。就视野而言,有一个小院,里面有盆花。只有当你从右边的梅寿堂或者左边的牌坊走出去的时候,茫茫大海才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这就是“藏海园”的意境,就是让海藏起来才露出来。这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手法。
鼓浪屿没有大路,只有依山而建的白乌路或石板步道,干净如洗。小路两旁是绿树、鲜花和各种建筑的楼群。有些人需要三个人在榕树下互相拥抱。米兰比人高,一年四季花开。安静优美的环境让游客觉得赏心悦目。
在海岸上,也有闪闪发光的海滩。盛夏时节,穿着各式泳装的青年男女在这里追浪嬉笑玩耍。鼓浪屿无论是优越的自然条件,还是装饰打扮,都无愧于“海上花园”的称号。
因为鼓浪屿上有很多自然景观,为了保护好这个国家级旅游景区,政府主管部门早已启动了有效的管理措施。除旅游景观开发建设外,不再允许建设破坏环境的工厂和建筑。最有特色的是,鼓浪屿周边除了旅游电瓶车外,没有其他机动车辆,更没有车马的噪音。因为规定严格,不允许其他机动车辆上岛。所以,当你漫步在鼓浪屿古朴典雅的柏油路上,你会觉得这真的是一个自然而美丽的岛屿。
二。苏州古城
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临太湖,北靠长江。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博士“尝水于”并“似天地”为吴王建合吕城。城墙四周有八个地门,像天庭八风,八水门,法地八卦。这座古城的废墟仍然依稀可见。城里的衙门、营房、仓库、作坊、集市、住宅、娱乐场所,都布置得很好。古城面积约14平方公里,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整体形状为长方形双棋盘。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在吴县唯亭镇以北两公里处,阳澄湖南岸的草鞋山发掘了新石器古文化遗址,发现了陶、石、骨、玉等11100多件日常生活、生产和装饰用品,以及中国出土的最早的纺织残迹(葛),表明苏州是中国纺织的发祥地之一。
苏州有69座古典园林,其中以王师傅园、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最为著名。苏州园林隐而不露,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他们融合了道家、佛教和孔子的思想,用岩石、水、花木、建筑等基本元素再造了自然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艺术充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其造诣举世无双。
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中,著名景点山塘街被誉为“姑苏第一街”。
山塘街建于唐朝鲍莉年间。相传白居易到苏州当刺史不久,坐轿子到虎丘。看到附近河道被堵,水路无法通行,他立即与有关官员商议,决定在虎丘山周围修一条路,并着手挖一条山塘河。东起长门渡和尚桥附近,西至虎丘王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至虎丘”。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极大地方便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熙熙攘攘的市场。
山塘街连接苏州繁华的商业区长门和花农聚集的景区虎丘镇、虎丘山。所以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是商品集散地,南北商贾云集之地。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了长卷《盛世滋生图》(又称《苏州盛世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山塘街一画,展现了“住山货,行云流水,处处有招牌,似云锦”的繁华市集景象。
山塘街是苏州街巷最典型的例子。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靠近河的北侧,通过石桥与对岸的街道相连。山塘街上有许多商店和房子。这里的房子大多是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了专门的过街建筑。山塘街也是典型的水巷。载着茉莉花、白兰花等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悠闲地驶过。这里的房子沿河有石阶。在过去,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和洗菜。当时,一些商贩还在河里摇着船做生意。不用说,他们卖米卖柴,还有卖零食油盐酱醋的。住楼上的不用下楼,用绳子把篮子挂好就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了。
山塘街经历了1100年的沧桑,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修缮。特别是1985,苏州市政府本着尽可能保持原有风貌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这条古街始终保持着江南水乡的特殊魅力。
三。青岛八大关
“八大关景区”位于汇泉东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面积70多公顷。十条幽静凉爽的道路贯穿其中,其主干道以中国八大名关命名,故统称为八大关(山海关、嘉峪关、武胜关、宁武关、居庸关、韶关、紫荆关、正阳关)。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此疗养。
“八大关”的特色是公园和庭院的融合。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十条路都有不同种类的行道树。比如韶关路全面种桃,春天开花,粉如丝带;魏紫遍布正阳关路,夏季开花。居庸关路五角枫。秋霜染枫红,添美;紫荆关路两旁是一排排雪松,终年常绿;宁武关路是一片秋海棠...从春天开始到秋天结束,鲜花不断,它被称为“花街”。
“八大关”建筑造型独特,风格迥异。西边是线条明快的美式建筑“东海饭店”。在第二海水浴场附近,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礼堂,用青岛特产花岗岩建成,色彩淡雅,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独具特色的别墅群,八大关有着“世界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去青岛,登上小鱼山顶,可以一览岛城全貌,但看不清楚。在前海栈桥“小青岛”看海,可以领略大海的美,但太坦荡,太单调。只有一个地方,八大关,涵盖了青岛美景的方方面面,既能满足来此一游的欲望,又能净化心灵,让其灵魂自由飞翔。
还是在海边,海浪在金色的沙滩上有节奏地伸展、绽放。海鸥不时聚集在海边,上下飞舞。极目远眺,但见帆影,在蓝波中荡漾。
岸边,是绿荫掩映下的房子。没有高耸入云的建筑,很少有现代化的建筑,大多是两层,却充满异国情调。这些由德国、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留下的建筑使岛民被称为世界建筑博物馆。房子虽然座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大院子,建筑之间没有重复和拥挤的感觉。大部分建筑都被藤蔓覆盖,是浅绿色的。而从短短的院墙探头探脑,往往是红黄蓝不同颜色的小花,向路人炫耀着它们的美丽。进入庭院,庭院大面积被绿色覆盖,花草树木有序插入,高低粗细不一,充满了花园。
其实八大关最精致的地方就是所有的美景都深深地沉浸在静谧的氛围中。解放后,这里成了休息场所,基本没有长期居民。是闹市区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沈从文先生在青年时期,比较喜欢这个安静的地方聊天打坐。每次写作文都提到小草,大人拍照,小孩在花草树木间跑来跑去。这里有枝繁叶茂的树木和青翠的草坪,是家庭或恋人和孤独思想者的最佳去处。难怪他后来写《云南看云》,却盛赞青岛海韵,称其首屈一指。
在八大关徘徊,你可以放松一下。或仰躺在绿地上,手枕着头,仰望天空,沉思冥想;或者赤脚在海边,让海浪不断亲吻自己的脚踝,惬意自得;或者漫步在绿色的灌木丛中,闻着鸟语花香,悠闲地做着白日梦。八大关的风景不仅具有独特的魅力,而且具有释放情绪的功能。让那些在红尘中疲惫的人,暂时卸下生活的重担,体验平静与放松。
四。北京什刹海
什刹海,位于北京北海的后门,是一个非常美丽的风景区,由前海和后海组成。周围有许多宫殿和花园,如保存最完好的恭王府和酒家宫等。这一带也是老北京主要的商业活动区。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也在什刹海旁边,什刹海附近的柳荫街曾经住过十大元帅中的三个。
原来你可以在银顶桥上欣赏西山美景,这就是北京著名的“银顶山景”。银丁桥附近有百年老店“烧烤季”和“爆肚张”。
自古以来,什刹海就是北京的一串明珠,被誉为“北方水乡”。历代僧人在此建寺,王公大臣在岸边建宅造园,各路名流纷纷迁湖。什刹海地区逐渐成为北京最具人文气息的地方之一。
历代文人墨客为什刹海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篇章。描写春色的是明代胡琰的《过桥》:“一江春水初冰,西山永绿。”夏日风光清初高峰《水关支竹词》写道:“渔舟被酒楼亭唤,玻璃茫茫。”秋景在清代法山《希亚秋夜》中写道:“来看明月,桥看明月,游希亚西。”冬天的景色是明代吴在《冬天北湖上的冰船》中写的:“不是路从拐来,也疑是人从玉壶来。”等等,什刹海可以说是无时无刻都有景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水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门桥地区失去了鼎盛时期,逐渐被人遗忘。2000年,北京重修了后门桥,什刹海恢复了往日的魅力。柳树轻轻拂过,古桥依旧,成为中外游客和周边群众游览、观光、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改造后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花园、银顶桥等景观犹如珍珠,将什刹海点缀得美丽而璀璨。
什刹海的荷花市场自古以来就是老北京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游乐场所。现在,这里的餐厅和酒吧都是独一无二的美味。酒吧里,藤椅、竹帘、灯笼成了应用最广泛的装饰物品,优雅的音乐婆娑,黑灰色的木屋与低矮的门面相映成趣——简单而亲切,古老而时尚,让人流连忘返。
动词 (verb的缩写)澳门历史街区
16世纪中叶,为应对对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政府在澳门半岛西南划出一段区域,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商居住和贸易,澳门发展成为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和亚洲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一座中外文化交融的国际城市诞生了。葡萄牙人将这座有城墙的城市命名为“上帝圣名之城”,今天的澳门历史街区就是其核心。
澳门历史街区是中国最古老、最大、最完整、最集中的建筑群。见证了澳门400年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市区内的建筑大多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建筑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功能。
2005年7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9届会议决定将“澳门历史街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凝聚着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建筑群成为中国第31号世界遗产地。它以澳门老城区为核心,由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其中有20多处古建筑。
“澳门历史街区”包括:法师庙、港务局大楼、贾政公馆、圣劳冷作教堂、圣若瑟修道院及教堂、丁刚剧院、河东图书馆、圣柯士甸教堂、民政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陆家公馆、玫瑰厅、圣保罗牌楼、乃庙。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圣母雪殿)等20余处历史建筑,以及法师庙前、阿婆井前、山顶前、议事厅前、半张堂前、耶稣会纪念广场、鸽子窝前等7处广场空间,与零散建筑紧密相连。
在4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人和葡萄牙人一起在澳门这座历史名城创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这些生活社区不仅展现了澳门中西建筑的艺术特色,也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对不同宗教、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共同培育的温暖、淳朴、包容的社区氛围,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