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儿教育
教育的原则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对象是孩子,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劝导家长,让他们成为教育目标的执行者。
1.早期教育的主要原则:
1)0岁开始原则
0岁是指生命的诞生——胎儿开始的教育。至少不能忽视0-6岁这一人生发展最宝贵的黄金岁月的科学教养。
2)敏感期系统训练的原则
婴儿的心智发育有一个敏感期。在敏感期,婴幼儿以独特的强度接触外界,学习一切都很容易,对一切都充满活力和激情。因此,早期教育利用其敏感期的特点,对婴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促进其正常的心理发展,以免贻误时机,对其发展造成障碍。
3)激发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幼儿心理发展和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形成正确而强烈的兴趣也是其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化繁为简的原则。
人才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学习上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比较难的东西,让孩子提前接触,以获得对这个东西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芽。世界上,只有婴幼儿最不怕困难。他们只有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区别,只有喜欢和排斥,没有难易、恐惧和不畏惧的概念。
5)生活课堂原则
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佳课堂,是幼儿的唯一课堂,是幼儿的主课堂,这是由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2.教育的作用及其五大领域:是使孩子在自然获得基本动作和智力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素质。对孩子的一切教育都可以通过生活来进行,尤其是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根据幼儿期身心发展的需要,早期教育侧重于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适应行为五项教育内容。其理论基础是:
1)大运动:除了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运动和动作也是婴幼儿认识世界和从事思维活动的方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手术阶段前2-7岁
* 7-12岁具体操作阶段
* 12岁...正式运行阶段
蒙特梭利“孩子们通过锻炼开发大脑。.....孩子们通过锻炼提高他们的理解力。.....孩子通过提高运动协调能力来提高心理,然后通过心理来影响运动。”
孩子通过动作和运动来理解自己与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3岁以前,人主要通过发展和完善感官来认识外界,建立自己与外界关系的概念,从而开始人类的思维活动。婴儿的发展性知觉大多是通过运动动作来完成的,也就是说3岁以前的儿童思维主要是动作思维。
帮助孩子发展伟大的运动,是为了促进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完善自己的思维发展过程。
2)精细动作:促进儿童手部功能和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
手是人类智慧的工具;孩子是“手和头脑”。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与大脑皮层的发育直接相关;孩子手的发育与心理发育有关。
蒙台梭利:“如果一个孩子不会用手,他的性格形成将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表现为不服从、没有激情、懒惰和抑郁。”但是会用手的孩子比不会用手的孩子发育快,性格也会明显强于不会用手的孩子。"
3)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建立良好性格的重要条件。
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感知、理解和表达。
婴儿期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条件。有必要发展宝宝对语言的记忆和理解。
* 0-12个月,宝宝语言的储备阶段。
* 12-16个月,宝宝开始英语口语的萌芽阶段。
* 17-24个月,完成句子掌握阶段。
* 24-36个月,主要语法掌握阶段。
婴儿需要用语言连接内外世界。要提供最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完成用语言连接内外世界的过程。
4)认知能力:儿童的所有智力都是通过认知活动获得的。
*婴儿期:建立作为社会人的主客分离、客体永存和“对陌生人的认可”的观念。
* 12-24个月:主要是无意记忆,命名物品的过程,掌握和了解亲人之间的关系。
* 24-36个月:几年前开始教育阶段,进行分类、归类、比较、配对、排序等方法的训练,为发展孩子的数理-逻辑思维奠定基础。开始有意记忆训练,增强记忆、理解和想象训练。
5)社会适应行为:终生培养人的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开始。“情商”的决定因素。
* 0-12个月,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理解人的礼貌行为。
* 12-24个月,合作性,独立生活能力训练。
* 24-36个月,同伴关系的开始,是非观念,情绪认知和控制。
在学习中,幼儿的适应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我们集体教学活动的接受过程中,比如上课是否专注,是否能做到
与老师和同龄人相处是否大方,对陌生环境是否有相应的适应能力,是否过于任性难以管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