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墙早教

经常被前来咨询的马宝宝爸问到“如何防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对不起,我真的没办法。现在对电子产品的仇视,有过去仇视灾难的倾向;但在我看来,彻底杜绝XXX这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一、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矫枉过正,清水无鱼……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同一个问题,一切都在于一个度的平衡。没有对错,不是非黑即白,但也不是完全的对错,非黑即白中有一定程度的混乱和有序。

第二,孩子的社交需求。孩子上幼儿园和小学后,大部分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游戏,漫画。当你的萌宝一脸懊恼的回家后,他告诉你,他的同学为了《超闪》里的和鲍警长谁更厉害而面红耳赤,让他当裁判。他甚至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也不知道。面对伤心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可操作性不强。一定有带孩子去餐厅吃饭的场合。你承受着随时被周围人指指点点的压力,不会教育熊海子。悬着一颗心,东张西望怕被烧死被带走,他没办法,只能让孩子在餐厅的过道上跑来跑去;还是给他一部手机,变成一个安静的天使?或者,你上班,老人在家照看你,孩子哭着不吃饭,老人绷着脸训斥:“我给你开电视,看一集。”边看边吃,不吃不看!"

问:电子产品有什么好处?答: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所以我喜欢。还需要其他理由吗?

问:“电子产品的危害?”

答:“以两种方式。拥有不好的东西,也没有机会拥有好的东西(有点闪烁其词,但你明白了,对吧?)。

第一,电子产品会产生和加重近视、散光等视力问题。这种说法你一定听过不止一次了吧?近视是有遗传性的,我们父母的近视比我们这一代人少很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更容易遗传近视。另外,喝酒抽烟对身体有害,背后是一个成瘾词。电子产品也会上瘾。试着几天不用手机,你就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二是情商高,意志力强,脑容量较高(智商高),动手能力强;这些素质是大多数宝妈和宝爸愿意花几万去各种早教中心和培训中心得到的。但是,依赖电子产品的孩子很难有。"

问:“毒妇,电子产品的危害,请你给我一一解释!”

答:“第一,情商。一个从来没有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是没有能力关心他人的。一个痴迷电子产品的孩子,没有时间和“当下”去感受自己;所以很难开发他的情商。这个逻辑很清楚吧?好消息是,情商是可以在成年后培养的。过了几年,突然觉得这样就够了。我已经不玩电子产品了。我开始修心养性,品味每一刻,感受除了输赢以外的每一种滋味...太晚了。只是,你愿意等花开了,再慢慢等吗?

第二,意志力。意志力是有限的,长期自律的人需要沉迷于其他方式或者花些时间来获得平衡。这个理论不是很流行。详情请参考以下推荐书目。当某种行为重复多次形成习惯时,如果此时这件事产生的成就感和多巴胺超过了做这件事的辛苦,那么就会自给自足,正向循环,消耗的意志力最少。比如刘,他忍受着微薄的收入,无聊地工作,在工作中钓鱼来写《三体》。大多数人需要消耗自己有限而宝贵的意志力,别无选择,只能完成某些任务。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我摔倒了,没拍灰尘。看看伤口的时间,继续拼命跑。开始下一次尝试,满怀希望,忍受再次失败的恐惧,努力奔跑。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从前,爬山玩沙的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这份坚韧,这份执着本来就是基因传递给他们的品质,都随着电子产品的依赖而熄灭了,才得以点燃。坏消息是,从节俭到奢侈,从奢侈到节俭;习惯了需求的快速满足,习惯了高强度感官刺激的孩子,意志力开始退化,就像阑尾一样。

第三,更高的脑容量和更高的智商意味着更发达的大脑。爱因斯坦去世后,科学家为他做了切片观察,发现他大脑的胶质细胞中有很多轴突或神经鞘,比常人多73%。这个发现证明了大脑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脑胶质细胞建立轴突或神经鞘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刺激的过程。对于大脑正在疯狂发育的孩子来说,一片随着秋风缓缓飘落的红叶,会让他反复着迷。树叶的速度、温度、姿态、颜色、形状,都在刺激着小大脑的思维。这些,你觉得电子产品里的秋叶也会这样吗?好消息是,大脑中神经胶质细胞建立轴突或神经鞘的过程持续一生,但幼儿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用脑的黄金时间。随着孩子的成长,你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弱。你是愿意为他的愚蠢祈祷还是希望他能靠自己突破?

第四,实践能力。回想一下你学骑自行车的经历。如果给你几本诺贝尔的关于肌肉协调、脑科学、自行车原理的书,你看完会更有机会骑自行车,还是给你一辆自行车更有机会学?你一定在笑我无聊。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没有时间和耐心用10种不同的方式练习爬同一棵树;我没有时间和耐心去尝试让饺子的褶皱整齐均匀。是不是很无聊?

参考书目:意志力、专注力、性格培养、阅读手册、重塑大脑与人生、元认知。

最后一个问题:“电子产品是不可能淘汰的,依赖是有害的。怎么合适?”如何防止上瘾?"

答:“第一,制定规则。要有控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孩子需要随时克制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欲望。这个要求没有商量的余地。就像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当你有了这种态度,你就成功了一半。孩子小的时候专制,大了可以辅助推理等各种措施。我们家周末只看1.5小时的电视(具体规则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制定,阅读手册里有适合看电视的数据参考)。不管别人家怎么样,我们都是酱。

第二,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独立玩耍。公园,户外,大运动,小运动,当她被各种奇妙的体验滋养的时候,她自然鄙视电子产品。记得带4岁的女儿去朋友家。电视上有一部卡通片《冰雪奇缘》。她看了一会儿,对我说:“你能把电视关了吗?我不是很想看,但是没办法。”

第三,环境。家长以身作则,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在家里,我们没有电视。当我们需要用手机购物、看电子书、听歌的时候,我们会明确的告诉孩子。偶尔会刷刷没营养的娱乐八卦,会跟孩子说今天很累,想放松一下,就玩手机(半小时左右)。其他时间,带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看书,或者玩游戏(推荐书《游戏的力量》以后可以单独写,如果通过游戏修复孩子的不良行为);70%的时间是让孩子自己玩。她有整齐的玩具架和绘本柜,30平米左右的活动空间,可以玩扭扭车画大圈,家里有存放她各种宝贝的帐篷(la)和黑板墙。这是她的家,在这里她可以放松、玩耍和发挥创造力。

第四,最后,对于允许孩子看的动画片,你需要选择游戏。出于社交目的,可以选择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段需要科普的漫画。每一种动画片都会有很多集,所以我们大概会让她反复看那20~30集,让她有话可说。除了每月欣赏一次1.5小时的动画片,我们还把她喜欢的动画片录了下来,让孩子真正想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听着解渴(因为她已经看了很多遍了,故事情节跟得上)。至于那些别的孩子偶尔看过,而你的孩子错过的东西,不用担心。孩子有自己的解决方法。很多年前,我给我侄子买了一件印有美国队长盾形图案的t恤。他说这个圈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个盾。几天后,小家伙骄傲地给我打电话。“阿姨,那是美国队长的盾牌。美国队长很厉害。”我问:“你看美国队长的电视了吗?”“不是,我同学告诉我的!巴拉巴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