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胎出生后,一家五口是怎么睡的?
目前我们大儿子刚满5岁,二儿子两岁半,三儿子刚满1岁。
三个孩子,各睡一个房间,可以自己睡到天亮。
每天晚上7点半左右准备睡觉。我们睡前走一遍流程,他们回房间自觉睡觉。
三个孩子都睡了之后,对我和我的队友来说,这将是一个自由的夜晚。
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是美好而珍贵的,同时又是那么的不可或缺。
这是我自己的阅读时间。
这段时间,我还在研究那个可怕的两岁小孩。错过上一篇读书笔记的可以点击回顾《育儿有三季,但很多人只停留在第一季》。
今天读书笔记的主题是关于睡眠的。套用书中的标题,就是:《告别睡前闹剧——如何让孩子睡个好觉》。
约翰·罗斯蒙德在书中解释了很多婴儿睡眠的关键问题,他的观点正好概括了我们家一直以来对睡眠的看法。
举个例子,
对同床共枕说不,
婚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
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坚定的目标,让孩子养成一个人睡觉的习惯。
父母也要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时间。....
除了这些新颖的想法,约翰·洛蒙德还给出具体的训练方法。
看到他写的这些帮助我睡眠的小动作,我都想和他击掌。我们家不一直都是这样吗?
所以当我看到他写的关于睡眠的内容时,真的激起了我的* * *。
1
这是关于分离的一课。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每晚安安静静的睡觉,不哭不闹不哄?
孩子一睡着,父母就可以卸下一天的喧嚣,又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快入睡,在睡前结束这场闹剧。
正如约翰·罗蒙第一次在《可怕的两岁》这本书里说的,婴儿从出生到两岁,总是和父母很亲近。
因此,他们当然不想和父母分开。小小年纪的他们也知道分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随之而来的焦虑和恐惧也是他们不想面对的。
说到底,孩子害怕一个人睡的根源是害怕离别。
为了不与亲爱的父母分离,他们可能会在睡前哭泣或制造噪音,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推迟就寝时间,他们甚至会没事找事。...
只是为了避免离别。
这个时候,父母的应对方式很重要。
作为父母,他们有必要教给孩子关于离别的教训,这也将深刻地影响孩子未来如何面对和处理其他关于离别的情况。
如果孩子不想一个人睡觉,家长选择和孩子一起躺下,或者拍拍孩子睡觉。
这听起来是一件合理的事情,而且这正是许多父母正在做的事情。
孩子会本能地哭着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也会出于本能保护孩子。
然而,这种本能的保护并不总是对孩子最好的。
约翰·洛蒙德(John Lomond)在《可怕的两岁》一书中首先指出,如果父母总是回避离别带来的痛苦,那么孩子永远不会感受到真正的不同,他们永远不会真正长大。
这样以后每次和孩子分开,他们都会反对和反抗。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个问题最终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巨大障碍。
对于孩子来说,容易陷入无法面对分离的困境;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总是为自己为孩子做的不够而感到内疚。
让孩子独立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处理离别的问题。每天晚上睡觉前,家长和孩子都有最好的练习机会。
这个时候,父母要能够接受和理解孩子的反抗,要知道这是他们跨越离别的藩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同时,他们应该继续坚定但温柔地告诉孩子,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觉。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坚持下去,问题就解决了,收益也就长久了。
我们家三个孩子很早就各自睡自己房间,坐月子后基本都回自己房间睡觉。
所以他们一个人睡一个房间是很自然的,睡觉的暂时差异对他们影响不大。
当然,他们两岁以后,每晚都会刻意推迟睡觉时间。
但是,我和队友的立场一直很坚定。该睡觉的时候,我需要洗漱准备睡觉。
孩子们很聪明。他们一旦知道我们的地位不可动摇,就不会在这个事情上“斗”太多。
然后,很容易每晚按时入睡。
2
西尔斯亲密育儿法
父母的天性就是爱孩子,忍不住想去爱和陪伴宝宝,不想让他们受到一点伤害。
他们深怕哭,怕被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这也是很多家庭选择和孩子一起睡的原因。
约翰·洛蒙德还讨论了西尔斯在《可怕的两岁》中的依恋育儿法。
西尔斯亲密育儿法的一个关键信息是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睡觉。
西尔斯声称,不和父母一起睡觉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和精神创伤,而这种创伤很可能导致各种类型的情绪问题。
很多家长听了都点头表示同意,这也为他们陪孩子睡觉找到了合理的依据。
西尔斯在《亲密育儿法》中指出,对一个孩子来说,每天晚上八九点钟他要睡觉的时候,是一天中最孤独的时候。年幼的孩子会被父母带到孤独的床上。在他们的父母简单地说再见后,他们将独自面对黑夜和孤独。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痛苦的时刻,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孤独。
西尔斯的一系列说法是为了让家长们相信,让孩子独立睡觉是可怕的、有害的。
然而,约翰·洛蒙德在他的书中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
每天给孩子定好睡觉的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己睡觉,完全没有必要感到内疚。
孩子需要学会独立,学会适应离别。
另外,父母也需要有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
这对孩子,对父母本身,对夫妻关系都很重要。
三
理解婚姻的意义
父母和孩子分开睡,可以加深孩子对婚姻的理解。
让他们知道,夫妻不仅是家庭中独立的整体,也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
长期和父母睡在一起的孩子,可能不理解婚姻的这种意义,甚至误以为婚姻是三个人的关系。
孩子需要知道夫妻关系是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存在,这样才会尊重父母,尊重婚姻。
父母从一开始就塑造婚姻的独立性,孩子才能独立。
和父母孩子一起睡,看似是一种体贴的安排,其实会增强孩子的依赖性,很大程度上阻碍孩子的情感成长。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母亲和孩子睡,还是父亲和孩子睡,都破坏了夫妻之间本该存在的亲密而重要的关系。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他们的到来应该是为了拉近夫妻关系。
如果孩子的到来疏远了夫妻关系,那就颠覆了这个爱情结晶的意义。
和谐的夫妻家庭关系是带给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方式,也是最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土壤。
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
这就像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健康基础的培育,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开花结果。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和队友一直都很默契,寝室里只有我们。
不然三个孩子都想和我们睡。有什么麻烦吗?当然,除了一些特殊情况。
我们的关系必须高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四
睡眠训练方法
那么孩子怎么做才能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呢?
我们来看看约翰·洛蒙德在书中的总结。
1.设定就寝时间。
不要等到孩子没电了,筋疲力尽了。
孩子越累,越晚睡觉,越容易兴奋。
他们很难在真正该睡觉的时候睡着。
与其每天等孩子累了才睡觉,不如每天定一个就寝时间,时间到了就睡觉。
对于幼儿来说,晚上7:30-8:30是比较合理的入睡时间。
2.睡觉前30分钟
把睡前要做的事情拍成照片,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
告诉孩子们,这些图片讲述了世界上每个孩子是如何上床睡觉的故事,向他们传达了这样一个想法:上床睡觉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他不是唯一需要做这件事的孩子。
让他们熟悉图片中的每一步。每当你做完一件事,就带着孩子去看图片,问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是为了让孩子形成这样的印象,世界上每个孩子都会这样睡觉,所以“普遍”原则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有效。
当某种行为不再成为个体行为时,孩子反抗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做了这么多准备,到了真正上床睡觉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小定时器,设置五分钟,和孩子聊聊一天的事情。
定时器一响,家长就关灯离开,孩子也该睡觉了。
3.五分钟原则
这样,孩子可能会像接受事实一样,慢慢接受上床睡觉。
如果孩子继续哭闹,父母可以每隔5分钟左右去探望一次。
这个时候,父母的态度很重要。不要表现出愤怒和不耐烦。
只是很自然地走进他们的房间,确定他们熟悉的世界还存在,父母还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一切都好,再吻他们一下,然后很自然地离开房间。
整个过程不要超过1分钟。
离开房间5分钟后,如果孩子还在哭,那就再次回到孩子的房间,重复之前的过程。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哭很久,但是过几个晚上,肯定会好的。
最终孩子会明白父母的意图,明白父母应该怎么做。
这个五分钟原则同样适用于半夜醒来的孩子,每隔五分钟去看一次,就像睡觉前一样,直到孩子再次入睡。
约翰·罗斯蒙德的睡眠三原则,真的是我们家一直做的。
我们始终相信一个目标,就是孩子需要自己睡觉。
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不会采取只能暂时解决问题的措施,比如搂抱、哄、哺乳、同床共枕等。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
虽然不容易,但是要找准目标,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独立睡好觉。
我之前也写过《三个宝宝如何不需要睡觉》,你也可以看看三个孩子睡眠的实际总结。
睡个好觉,睡个好觉是如此重要。
最后祝小宝宝和大宝宝睡个好觉。
#你好,新生活#
关于作者
来自荷兰的瑞秋有3个宝贝(4岁/2岁/1岁)。与三宝分享斗智斗勇的日常生活,探索寓教于乐的早教游戏,用简单又暖心的方式给宝宝们高质量的陪伴。微信官方账号:一定有我对三娃(Kids3Go)之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