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玩。
——《卡尔·威特的教育》
培养儿子的各种兴趣。
1.他从两岁起就开始学习阅读,但这绝不是强制性的。“教学不能强迫”是早期教育法的一个主要原则。我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要想办法引起孩子的兴趣。
2.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书,往往取决于他第一次读什么书,而他童年时读的书,往往能影响他的一生。
孩子最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还可以成为引导孩子多读书的桥梁。
4.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为了不失去上帝赋予我们的美感,我们每天都要听一些音乐,背一些诗歌,看一些图画。”
5.讲故事时,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和生动的语言,辅以多变的手势,有时甚至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影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
我的儿子是如此着迷,以至于他经常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跳舞。但我总是停在最有趣的地方,告诉儿子故事在哪本书里,鼓励他在阅读中获得乐趣。
6.没有艺术的生活就像一片荒野。为了让孩子的生活幸福多彩,父母有义务让他们有文学和音乐修养。
7.如果儿子拿起铅笔或蜡笔,开始对画画表现出兴趣,我知道这是开始早教的好机会。画线的练习可以锻炼儿子的专注力,同时通过随便画曲线或者直线,也可以为以后写好字或者画好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给儿子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
1.孩子的研究精神从两三岁开始萌芽。具体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思考世界了。
2.他们问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随便推断出来的,也没有耐心解释。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这种态度其实是在压制孩子的研究精神。
正确的态度是,不管孩子问什么,不管多忙多烦,父母都要回答。在给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的时候,千万不能嫌麻烦,敷衍了事,处理事情,一定要真实合理。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孩子最初对世界的看法,积极回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用权威压制孩子的天性。
永远不要剥夺你儿子玩耍的权利。
1.只要有时间,我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托儿所,开阔他的眼界,增长他的见识。
在参观之前,儿子们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进行大概的了解,然后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接触这些东西,获得大量与直接感知相一致的信息和知识。
回到酒店后,我让儿子把看到的一切写给他妈妈和熟人。回到家,他还会向亲戚们口头说明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他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青少年都少。事实上,他花很多时间在玩耍和运动上。他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
抓住儿子的兴趣,教他学习。
1.我的教育秘诀在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提出问题。开发智力的关键是激发孩子的兴趣。一种是从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入手,让他对了解这件事产生兴趣,然后根据情况教给他相应的知识。
还有一种是用提问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当他渴望知道问题的真实答案时,他当然会有意识地去多了解这个问题,有意识地去分析判断。
2.首先,为了引起儿子对识字的兴趣,我用了一些小孩子看不透的招数。我给儿子买了很多儿童读物和绘本,非常有趣地讲给他听。我用了一些鼓励的话来刺激他幼小的心灵,比如“如果你会读书,你就能看懂这些书”。
3.我干脆不跟他说了,故意跟他说:“这幅画里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爸爸现在忙,没时间跟你说。”这样,它激发并唤起了儿子必须识字的想法和愿望。直到他有如此强烈的阅读欲望,我才开始教他阅读。
这个时候他才4岁。儿子5岁的时候,我们家有一次出去住酒店。我让他自己在登记簿上签名,这让酒店老板大吃一惊。我儿子一学会简单的句子,我就让他每天记日记。
这样,卡尔从4岁开始就可以写日记了。每当下雨刮风,他不能在外面玩的时候,他就拿出日记回忆童年,很有趣。
孩子受到责备就会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他们没有兴趣去做,能力也培养不出来。
相反,如果孩子对做一件事感兴趣,他会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他的活力将被释放,这种能力将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6.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孩子能不能在没有任何兴趣的情况下坚持学习。“要读书”,很多家长认为这种唠叨的催促就是教育。在我看来,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无能力可培养”。
同等重视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1.一位科学家曾经说过,所有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早期教育可以大大提前记忆力发育的时间。
特别是在婴儿期,每天重复同样的词汇,不断刺激孩子大脑中的词汇,可以促进孩子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提高记忆力也很重要。
2.在我们采用“硬灌”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记住大量的语言词汇,刺激他们记忆力的发展之后,就可以开始让他们逐渐接触文学、历史等知识了。
3.当我们的儿子超过1岁时,如果他聚精会神地玩某个材料或玩具,而不是捡起来扔掉,我们会及时表扬他,并加入他的行列,激发他尽情玩耍。
如果我们的儿子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玩玩具,我们不仅要表扬他,还要鼓励他想几个办法。
4.他妈妈每天都停在“让我们听下一个故事”这个点上,下面的故事情节让儿子自己去想象和创作。儿子不得不为此绞尽脑汁,对可能的情节进行各种猜测。
第二天,在讲故事之前,母亲让儿子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讲下去。如果我们的儿子猜对了,我们会高兴地欢呼。
如果儿子没猜中,他妈妈就表扬他说:“哦,我儿子编的比故事本身还精彩!”“儿子的创造力就是在这种训练中不断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