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国学专门学校其他资料

1920 65438+2月4日,国学大师唐筹建无锡国学专馆。

1920 65438+2月4日,国学博物馆由史和陆捐赠,唐创办。于2月27日(农历正月二十)1921开馆,唐任策展人。建筑之初,西山脚下的山货CCBA是作为临时建筑租用的。1921年10 10月2日迁至薛倩街文庙尊经阁,后扩建校舍100余间,占地3200余平方米。1927年7月更名为无锡国学学院,学制3年,相当于国立大学。1929 65438+2月,更名为无锡国学学校。1931唐写校歌歌词,以“做新公民”为校训。同年,女生入学。1935、1936两次在解宝桥东北购买了60多亩土地,规划了新的校舍,但因抗日战争爆发未能实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65438+10月初,国学馆迁至南门外王巷上课,后又迁至湖南长沙、湘乡、桂林、广西北流等地坚持办学。65438-0939,初中毕业生入读五年制预科班,同年在上海成立无锡国学院上海分校。1945年冬,无锡复校,招生。次年3月开学,分两年制、三年制、五年制,上海仍设分校。同年夏,桂林总部迁回无锡。当时无锡、广西、上海三地有500多名学生,学生来自21省(市)。1949、19年7月,学校更名为中国文学院,唐、分别任校长、副校长,成立文史地理哲学系三个系。1950 65438+10月,无锡国学院上海分院合并。同年5月,中国文学院并入苏南文教学院。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以保存国学,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主张在阐述方面有扎实的功底和特长。大三学生注重基础课的学习,大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不同科目的学习。唐十分重视师资力量,先后聘请了章太炎、金松岑、陈十一、钱基博、吕思勉、周予同、周古城、蔡尚思、王蘧常、朱东润、钱仲连、胡屈原、张士禄、冯振新等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汤主持无锡国学院30年,毕业生超过1700人。

2011-02-20 10:47:31叶笃禄无锡国学学堂简史

无锡国学学校成立于1920+2月。1928更名为无锡国学学院,1929更名为无锡国学学校。8月1949,改为中国文学院。1950年4月并入苏南文教学院。其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反对日本侵略,学校于10年6月6日由长沙至桂林移至后方。1939年春,在上海设分校,故称锡派、桂派、海派。广西学校复员回无锡1946,上海学校与无锡学校合并至1950。

学校以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为教学和研究对象,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前后存在了32年,规模很小;但由于办学特色独特,在各个时期,培养了一批精通学问的专家,在国内外赢得了声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写下了宝贵的一页。1920 165438+10月,浙江钱塘人石兆增通过江苏太仓人齐鲁的介绍,力劝唐在无锡创办无锡国学博物馆,担任馆长。因为“在家教书”是唐的“毕生志向”,他慷慨地答应了。

不是空话,而是昂贵的唐立即在无锡、南京、上海招生。因为他的名声,报名者极其踊跃,总计近千人。经过评估,录取了24名全日制学生和6名额外学生。1921正月二十开的。由于校舍还没建好,我们临时借用了无锡招商山货处的两栋楼,有教育权,也有宿舍,位于锡山脚下。以“匡正人心、拯救生命”为宗旨,建立专门的国学博物馆,非常重视人才和品德的培养,不仅“励学”和加强身心修养,而且特别注重实践和修行。根据办学宗旨,校训是:“致良知。”

至于教学方法,由于专门的国学博物馆与上海高等工业学校性质不同,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地沿袭前者,而是以旧式书院为基础,并不时加以改进。

开馆之初,馆长手动点了无锡国学书院学习规则中的10项:修行、教学、辨义、经学、理学、文学、政治、保持安静、维护人性、拯救世界。它符合上述办学宗旨,全面系统地规范了作为国学研究和实践准则的质与学。

唐的教育思想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他的性情教育理论具有开拓性。为了使学生理解和加深古字中所蕴含的“气质”,他大力提倡读书,注重读书的方法。正因为如此,读诗、背诗成了无锡由来已久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唐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事,自己先做。他对学生很严格。教完之后,他每天都有计划地和学生谈心,检查督促他们的学习,有时还会让学生亲自背诗。但他极其和蔼可亲,甚至还在课后和学生一起唱昆曲。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对联:“我生来就是有用的,别人爱孩子胜过一切。”说明他把学生当孩子一样爱。这为无锡国学院的师生关系树立了榜样。

1926 65438+2月,随着第三届学员的毕业,学校在社会上有了口碑,也越来越稳定。从此时到抗日战争爆发,它得到了可喜的发展。1927年6月,同意将专馆改为无锡国学书院,并上书国民政府书院请示建私塾。9月20日,1928,学校批准成立无锡中文学院,10月,1929 165438变更为无锡中文学院。

从1927到抗日战争爆发的几年间,招生人数不断增加,1931年又招收女生。招生的增加必然是学校规模的扩大。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基本建设逐步扩大。办学宗旨从专馆时规定的“正心救人”发展到“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物尽其用,发扬光大,为世界文化作贡献”。以“亲民为新”为校训。

从学院变为国立学院,其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那种天天教月亮的学院模式,转向了西方学校的学制。在教学实践中,极其强调不空洞,注重实际。读独立著作的原著是必要的,哪怕是独立的体系,也要尽量讲原著。

校长为了聘请名师,为了兼容并蓄,非常看重合格的老师,看重知识而不是资历。从改制立案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聘请的教师有(石屹)、(宗子全,兼教务主任)、冯振(兼教务主任)、曹、朱、杨铁夫、顾实、单霏霏、、(字)卢秀佐、叶长青、卢秀佐。

无锡国学院还有一个定制,就是每两周举办一次学术讲座,邀请校内教授讲所长,邀请校外著名学者如、金天傲(字宋岑)来校讲学,张(字泰彦)也来过几次。老师各有所长,学生自然不拘一格。无锡国学院的教学中,一二年级注重基础,甚至三年级也不忘基础训练,强调要有扎实的基础,然后医生会解约。为了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鼓励和推动师生从事学术研究,学校在立案改制后的六七年间,注重汇编出版师生的各类学术研究成果。

无锡国学院的校园里,读书学习的氛围不错。但不是一个沉浸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圣贤书”和一潭死水的地方。“实干”的传统和学校的教学宗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一次次投身于“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斗争洪流。尤其是年迈体衰的唐院长,更是积极支持这些活动。学生爱国运动已经成为国立大学的优良传统。

1937“七七事变”之后是上海“八·一三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到来。无锡国学院和沿海的大、中学校一样,汇成一股流亡学校的巨流,迁往内地。

1937年6月,敌机轰炸无锡。只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在学校上课,唐校长带领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南门外的王巷上课。11年6月,战线从上海移至中国,决定内移。陈定中(倪田)教授从长沙写信的时候,校长亲自带领几十个自愿搬进来的人,和于庆堂带领的江苏教育学院师生一起,搬到了长沙。65438年至0938年,战事紧急,两湖面临被围的危险,不得不再次内迁。2月9日到达桂林,在正阳街和环湖路租了民房,招收新生。

1938六月下旬,学校的班务已经结束。唐校长年纪大了,不习惯环境。决定向教育部请假,回上海,由教务主任冯震代理校长。在许多艰难险阻面前,戴峰总统没有辜负老师的嘱托,坚持办学,坚持全民族抗战。其间,由于战局的变化,学校前后多次搬迁。

抗战胜利举国欢腾!此时,桂林校舍已毁于战火,正准备复员回山中的无锡。1946春节后,师生从梧州转移到广州。由于交通耽误,他们借了中山大学的破旧房子留校上课。3月后,他们乘坐教育部指定的招商局汽船到上海,分两批转往无锡。八年多的搬迁终于告一段落。

1939年6月底,唐总裁在陆景洲的陪同下,从梧州转机到香港,7月10到达上海。3月3日1941,上海学校开课,俗称无锡国学院上海学校,50多名学生。从9月起,将招收40名两年制和五年制新生。从此直到1949,春秋两季招生。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唐校长把海派办得有声有色。当时,上海大学的专任教授除了、王绍棠、郝立权外,还有钱仲连、夏、张士禄、陆秀虎等。兼职教授占多数,有、、蒋、、、黄、、程、鲍丁、朱、、、魏建友、金德健、唐耀福、郭绍禹、胡屈原、吴丕基、顾宪容、葛穗成、刘士荪、蒋忠秀、刘士荪等。

海派学生学风认真踏实,读书氛围很浓。学校没有图书馆,学生去上海图书馆借书。学生组织国风诗社、历史研究会等学术组织,谈诗写诗,选刊诗集,写论文,有少数在报刊上发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同时仍然关心社会。而国子监的学生则在民族危机、国家前途危机的时刻,走出校门,参加各种抗日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有的还参军进入解放区,有的加入中国* * *生产党搞地下斗争,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1946春节过后,广西大学师生告别给予各种支持和帮助的广西各界,于五六月份抵达无锡。广西大学师生赴无锡与无锡师生见面,复员复学工作完成。因为校舍不够申请,附中不得不关闭。此时,海派仍相对独立存在,王蘧常仍回上海协助校长管理日常事务。在锡学校,冯振是教务主任,是总务主任,是学科主任。

锡学堂自1946的夏季至日解放无锡以来,设置了三年制、五年制、两年制的文书科,秋季才开学,招收四期,共计300人左右。像广西大学、上海大学,仍然实行的是学年与学分相结合的学习年限限制。先后聘任的教师(教授、讲师)有冯震、蒋、、向培良、周、于瑞正、、李莉、王勇、钱海月、严继宽、冯、吴、、周宝如、丁汝厚、郑学茂、蒋廷荣、欧阳等。

从1946年到1949年苏南解放,无锡和江浙国民党统治区一样,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民族专科的学生和上海、南京、全国的大学生一起,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前途。几个重大事件迫使他们不能保持沉默,走出教室或支持抗议,或举行示威。

无锡国学院用心良苦的最后阶段是对学院进行改革,并入苏南文教学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文学院,唐任校长,任副校长,严继贤任秘书长,钱海月任院长。有三个系:文史地理哲学。8月11日(公历65438+10月2日)举行学校改革开放庆典仪式。1950年春,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命令,上海派并入锡派。这学期学校董事会没有财政支持,学生人数锐减。经过反复讨论,他要求政府将中国文学院并入苏南文教学院中文系,很快得到批准。于是100多名师生员工全部进入文教学院。

无锡国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学语文和历史教师,以及文史哲等领域的研究者和教授,包括、吴世昌、、蒋天舒、钱钟莲、周、朱贤、王绍增、魏建友、邹云祥、、杨、唐志军、、范景毅等人。无锡国学院及其办学特色和经验,以及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永远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