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生——《江湖外史》札记
王怜花,本名蔡恒平,80年代北京大学中文系才子。《江湖外史》一书收录了他撰写的两个系列的文章,分别是《古金兵器手册》和《百花齐放宝鉴》。豆瓣上很多人评价古龙和金庸武侠小说研究不深入,其实不然。这本书更多的是关于人生哲学和人生道路的选择。王怜花照做了,但借用了古龙和金庸的眼镜来浇灌自己的基地。这本书的奇怪之处在于它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文学家和哲学家,如福克纳、萨根、本雅明和萨特,另一个世界是江湖骗子,如冯晓、令狐冲和陆小凤。
古今小说的读者多是我们的父辈,当然也有我们这一代人。还记得小学的时候玩过一个叫《金庸英雄传》的RPG游戏,真的很迷。说起“飞雪射白鹿原,笑书倚蓝月”的故事,再加上《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等各种版本的电视剧在当时轮番上映,构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为什么库金的小说如此吸引人?在古龙和金庸之前,也有不写武侠小说的人,只是格调没有古龙和金庸高。秦久创造了“江湖”的概念,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江湖,我们可以在其中放飞自我。当我们接触到库金的小说时,我们正在成长,开始自己思考,才发现老师和家长教给我们的很多东西是矛盾的,很多是错的。在我们最渴望生活的知识,却又最困惑不解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古龙和金庸。他们的武侠小说穿越了文化沙漠和道德墓地,给我们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食粮,至今依然温暖。从此,我们在心里记下,有一个地方叫江湖。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良心,什么是兄弟情谊,当然还有什么是爱情的酸甜苦辣,这些都是顾进教的。
回到《江湖外史》,这本书表面写的是武侠,其实写的是人生之路。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正如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人的问题不在于他将采取什么行动,而在于他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我就选取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评论一下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道理。
人生只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大多数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东西。在很多人眼里,这个世界就是名利,写的清清楚楚。这是我们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教的。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的生活。如果你是大学生,问问身边的长辈,让他们指点你的人生。十有八九他们会告诉你:考研,考公务员。稳定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
更高的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换句话说,有些人超越了世俗的看法,他们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过着令人震惊的生活。我们可以在武侠小说中看到更多戏剧性的人物。例如,王怜花曾经喜欢古龙小说中的花。吴华是古龙小说《楚留香传说》中的一个人物。吴华出场时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全身看起来一尘不染。”整件事就是一件艺术品,颜值高,文字精彩,武功高强。就连最后的结局也异常的“孤独而干净”。他宁愿自杀也不愿被人碰一指头。过超越世界的生活有什么不好?有一点很不好,就是这样的人会浪费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如果一个人太过自大,不肯在世间万物上妥协,这样的人生其实很尴尬。当你忙着与世俗的庸俗作斗争的时候,其实已经惹了很多龌龊的事。别人吐的口水,别人泼的污水,都会干扰你的修行,让你筋疲力尽。
最高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龙》中诞生的神奇人物扫地僧。扫地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名字,连少林寺的和尚都不认识他。他大概是半路出家,属于少林寺最脏的服务僧。“他只剃头,不学武,不打坐,不排玄、智、空、空诸辈。”小说中有一对冤家,冯晓的父亲萧远山和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他们一见面就互相嫉妒。他们都想杀死对方。扫地僧先把两个人打死,然后让他们用内功化解对方的内伤。经过一场你死我活的经历,萧远山和慕容博认识到,王霸的野心和血海深仇都是身外之物,最终,一切归于尘土。扫地僧,武功绝世,悲天悯人,是一种无为而无名的存在。扫地僧告诉我们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愿意回头审视自己的内心,你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只属于你的世界。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智慧和勇气。我们心中应该永远有一个扫地僧,我们够不着,内心向往。
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满足自己天性和心灵的要求,是一种大智慧。大多数人都会像慕容博和萧远山一样,无论他们的地位和财富有多高,他们都无法忍受红尘的诱惑。人生最好的选择,就是像扫地僧一样与世无争,像一片树叶一样把自己藏在森林里。有次优的选择吗?是的。那是韦小宝。
如果你问你身边的知识界朋友,金庸小说里他们最喜欢谁,十有八九会说韦小宝。太奇怪了。韦小宝是反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简直瞧不起这个学者。这位学者怎么能如此奉承韦小宝呢?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鹿王》中的主角。《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也是金庸写得最精彩的一部小说。但令人惊讶的是,小说的主人公既不是武林高手,也不是英雄,而是一个普通小镇的混混。这反差太大了。
王怜花的眼光很独到。他说韦小宝是我们所有人的解药,尤其是对知识分子而言。韦小宝“是一个没有灵魂和思想的文盲,所以他没有学者特有的痛苦、焦虑、软弱、彷徨、犹豫和自我挣扎,也没有学者特有的羞耻、黑暗和无聊”。
王怜花推测,金庸之所以写完《韦小宝》,是因为他被洗白了,也是因为他经过了深思熟虑。金庸想说的是,他虽然知道什么是理想人格,但也知道理想人格不可能存在于世间。所以,我们必须低头,但这种低头不是失败者的低头,而是风中树枝的低头,是遇到石头后河流的低头。这是读完《历史与人生》后的感受。
所以,归根结底,韦小宝的优势在于真理。这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虚假理想,虚伪表象,口是心非。著名作家王朔曾说:“在我的偏见中,中国社会最可恶的是虚伪,而虚伪的养成的根源是知识分子。”他的小说里有很多小流氓。他认为流氓是“伪君子”的反义词,也就是说,流氓是“真正的恶棍”。与“伪君子”相比,韦小宝这样的“真小人”似乎更可爱。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纽约著名知识分子莱昂内尔·特里林(Lionel trilling)专门讲过“真诚”。真诚就是“忠于自己”,即让社会上的“我”与内心的“自我”保持一致。正如特里林所说,只有在社会需要我们扮演的“角色”之后,个人的真诚才会成为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换句话说,在社会剧变的时代,有很多社会“角色”对你的真实想法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会导致自我折磨。幸运的是,我们年轻一代似乎对“伪君子”有一种天然的免疫力,我们根本没有兴趣扮演一个定义明确的社会角色,这是一件好事。
总之,真诚和真实很重要。真诚就是要有自己的道德,忠于自己。真理意味着即使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道德,我们也应该忠于自己。当然,光有真相是不够的。我们要慢慢培养自己,真诚,但真诚和真实都比虚伪珍贵得多。
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达不到扫地僧的高度,也不需要像韦小宝那样平衡的生活。我们只是每天活着。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活下去?
最后,金庸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许诸。
许诸出现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和尚,相貌平平,智力一般,也就是老实人。但在江湖上,诚实大概不是优势。
随着故事的发展,许诸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他不知道的时候,不小心解开了“玲珑局”。“玲珑局”是所有围棋高手都想解开的谜。金庸小说中,局外有局,解锁“精致局”,许诸破入另一局。在必要的时候,他被注入了前辈们的终身技能。他的背景也是必须的。许诸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才知道他是少林寺僧玄慈和四大恶人叶二娘的私生子。他刚刚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他们又去世了。他的爱情甚至是被迫的:他被扔进了地窖,却在地窖里遇到了梦中情人。
许诸的生活值得我们羡慕还是同情?也许,悲喜交加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既然生活是不可抗拒的,那么很多因素,比如我们的出身,天赋,时代,都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所以我们只能去适应生活。王怜花写道:“服从命运的安排,在不由自主的破戒中坚守;接受命运的馈赠,在无奈的现实中承受——这是许诸的生存之道。"
既然只能听天由命,拿到什么牌就看运气了。既然我们经常没有办法退出游戏,那就必须思考自己的打法。王怜花在《江湖外史》里讲了一个人生境界,叫做“才高于志,土木尽毁”。
先看野心上面。如果一个人的野心很大,但实际上没有天赋,那可能注定是悲剧。有多少人一辈子都觉得自己无能,最后落得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雄心勃勃,才华横溢,最后落得一个灰头土脸。即使是那些看似才华与抱负相匹配的人,其实也是每天如履薄冰。但如果一个人才华出众,他所期待的就很容易满足吗?这才是幸福的真谛。
我们在学习做人的时候,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但不妨放低自己的志向。毕竟人是靠本事吃饭的,没有人会因为你有远大抱负而给你报酬。降低自己的志向,也是要有谦卑的态度,习惯降低自己的身材。越是不成熟,越不愿意放低自己,怕别人看不起。但是当你到了一定的境界,你会发现,放低自己是一种自我强大的表现。
凌驾于野心之上是相对容易的,要做到文明,那才是更高的境界。“土木骷髅”这个词最早是用来形容竹林七贤之一的刘玲,他最出名的名字就是喝酒。刘玲和其他竹林七贤不一样,他写的文章不多。“最后只有一首《酒德颂》。”那个时代的人已经明白,只有文章才能不朽,刘玲不写文章,是刻意不求不朽,所以他的境界在其他几位竹林七贤之上。
只高于志向和土木,这是减法的人生。当然,更高的境界是你既能做加法又能做减法,该做加法的时候就做减法。
一种方法是把我们的生活当成一场游戏。让我们想象一个孩子在玩过家家游戏。小孩子玩游戏都很认真,很投入。他们全心全意地感受和融入。但是,他们知道自己在玩游戏。孩子们都知道,关心游戏的真实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游戏好玩不好玩。所谓舞蹈学院,就是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体验生活。很多时候,大人做的事情就跟小孩子一样。这是个游戏,而且都是假的,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同意还是不同意这个游戏规则。你认为这个游戏有趣吗?你真正追求的不是游戏里的,而是游戏外的。你要想清楚游戏之外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所以试着换一种心态,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用投入和超脱去对待生活。
总的来说,在这本关于生活的真理的书中,王怜花并不急于讲授。他想表达的是,他对生活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即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和地点所共有的生活经验。关于生活的知识是无法直接传授的。每一代人都要重新学习,在生活中自己摸索,才能实现。
那么,你会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来度过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