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刷牙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到孩子上幼儿园。一般来说,2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刷牙了,但是很多孩子因为不爱刷牙,需要父母手拉手刷牙。甚至需要两个人以上才能完成刷牙的任务。
口腔和牙齿护理应该从小就开始。虽然乳牙总有一天会脱落,但如果孩子之前不能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就会影响成年人牙齿的生长和健康。
孩子乳牙只要长出来,就要开始刷牙了。孩子到了两岁就会有自我意识,所以会很不愿意刷牙。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然后用一些小技巧让孩子主动刷牙。强制刷牙不仅不能让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还可能会发自内心的讨厌。
大多数家长想办法让孩子刷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硬件问题。比如牙刷刷毛太硬,牙膏的味道或口感不被孩子喜欢。这个很好解决。如果孩子能表达出不喜欢的原因,家长只要找到孩子能接受的牙刷和牙膏就可以了。
第二是软件问题。毕竟现在市面上的牙膏牙刷种类繁多,总有孩子能够接受和喜欢。但是如果孩子在情绪上反感刷牙,解决起来会比较麻烦。
惩罚,比如不刷牙不吃早餐,或者其他方式,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惩罚只能约束孩子什么都不做,而不能让孩子什么都不做。让孩子主动去做就更难了,惩罚可能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刷牙,影响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用不刷牙的可怕后果来威胁孩子似乎没用。毕竟现在的孩子牙齿都没有问题,父母的话也不会理会。
单纯靠奖励让孩子刷牙不是长久之计。毕竟生活习惯有千万种,靠奖励让孩子坚持会让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变得很功利。
孩子的奖励需求会随着父母的妥协而增加,一旦奖励机制退出,很可能孩子就不愿意继续了。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秘诀在哪里?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建议:
1.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让刷牙成为睡前仪式。
通过安排合理的家庭日程,让孩子把刷牙作为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反复要求孩子做同一件事来影响他们习惯性的积极行为。
把刷牙固定为睡前仪式比强迫更有效。这就需要孩子有规律的作息。每天睡前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改变。刷牙会成为过程的一部分,不能缺少。
适当调整环境,增加各个环节的积极作用,非常重要。比如成年人坚持早起跑步,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晚起床几分钟,可能会影响后续,找衣服,洗漱等等,然后放弃早上跑步。
所以,每天晚上提前准备好第二天的东西,然后设置好闹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刷牙也是一样。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有助于孩子把刷牙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而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过程”。
每个家庭在孩子睡觉前都有固定的流程,家长要安排刷牙。然后坚持这个固定的顺序。
2.孩子自主参与的成就感。
在刷牙的过程中,让孩子自主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的被家长刷。这是保持习惯的持久动力。
最好一开始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牙膏和牙刷,这对提高孩子刷牙的积极性很有帮助。
同时,孩子每尝试一种新的行为,无论在父母看来多么微不足道,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会增加孩子内心的成就感,促使他们下次继续坚持这种行为。
比如孩子刚开始只能刷半分钟的牙,家长也要表扬。
让刷牙变得有趣
对于成年人来说,刷牙只是一个例行的习惯,几乎没什么意思。所以要增加亲子交流的趣味性和趣味性,让刷牙看起来不那么无聊。
刷牙不要死板,也不要放纵。孩子们喜欢有趣的东西。要让孩子喜欢刷牙,就要让刷牙变得有趣,让他们更愿意“玩”而不是完成任务。
家长要积极脑洞大开,把单调的琐事变成有趣的游戏,比如利用孩子的模仿欲望,让孩子喜欢刷牙,让孩子看着家长刷牙,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想模仿。
把牙刷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然后家长会做出喜欢刷牙的样子,或者让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给玩具和家长刷牙,这样他们会更愿意自己刷牙。
或者在给孩子看绘本或者看动画的时候,提醒孩子,你看,你最爱的XXX自己刷牙了,然后孩子自己刷牙的时候,家长可以说:“你跟XX一样,太棒了。”
或者编一些关于牙齿的小故事,不一定是不刷牙的恶果,而是孩子喜欢的童话。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一个刷牙比赛,利用他们的竞技性让孩子自觉刷牙。
看谁刷牙时间长,或者谁刷完牙把嘴里的水吐出来,谁嘴里的泡沫多等等。
刷牙只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的一小步,为家长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为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