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会说话,脾气不好怎么办?
在我之前发布的游戏中,姐姐淑熙的身影占据了大部分。今天的长文献给姐姐苏拉!都是为了她!
因为.....她落后了。主要在语言发展上,被同龄的姐姐甩了好几个街区。今天的文章其实是对二胎的回顾和自省。同时,我也会打破我给苏拉上的特殊语言培训班的方法,详细碾压。
语言发展差距仅仅是因为个体差异吗?
苏拉现在已经21个月大了,与同龄的淑熙相比,她的语言能力大不相同。我的妹妹淑熙在10个月的时候开始说除了“爸爸”和“妈妈”以外的单词,比如“鸭子”、“气球”和“苹果”。一岁半就成了话匣子。我会用中英文说很多生活中的常用词,会背A-Z,1-10,能流利说出所有常见动物的名字和声音,还会说“建筑师”“宇航员”等复杂的词。
对于第二个孩子苏拉来说,她在18个月时能说的词汇量与淑熙12个月时的词汇量差不多。如果她能点头或用手指示意,她就懒得开口了。至于苏拉的语言学习,我一直知道她进步很慢,但她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一直相信这是由个体差异决定的。既然是同一个妈妈教的,那孩子的快速发展一定是来自内在因素。我甚至怀疑,可能喜欢吃东西的宝宝还来不及说话,苏拉的嘴巴就忙着满足“吃”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做一个一岁半的“沉默宝宝”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家里有个唠叨的老板就够吵的了。
三个月前,我开始改变主意。我看到一个美国的报道,调查了很多孩子的家庭中大量孩子的发展情况。结论是,在兄弟姐妹中,长兄的智商通常最高,他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收入也相对较高。原因是他的父母在他的早期儿童教育和启蒙方面注入了更多的精力。还有二胎的优秀品质?通常情商和抗压能力更强,快乐更容易。
这篇报道给我敲响了警钟。我突然意识到,也许两个孩子语言发展的差距并不完全是个人内在因素造成的。我回想了一下,虽然他们都是“同母所教”,但我对他们是否同样重视呢?当然,在其他早教上,我也是很用心的在苏拉身上。从她出生开始我就一直陪她玩各种早教启蒙游戏。但是在语言训练上,我犯了一个错误。错误在于:我没有给她足够的“关键词定位”训练。
为什么“语音环境”比“语言环境”
有几个街区远?
回想起来,淑熙一岁的时候,每次我们出去,我都不停地和她重复我们在环境中看到的一切的关键词,一遍又一遍,每天都是。然而,苏拉一岁的时候,我们出去的时候,我在干什么?我在和老板说话!因为老板老是唠叨,跟我说话!我一直想当然地认为,姐姐苏拉沉浸在我和淑熙的对话中,会有一个无时不在的“语言环境”,自然会学到很多词汇。
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这样的“磨耳朵”提供的是“语音环境”,而不是“语言环境”。他们有什么区别?两者之间有一个“关键词定位”,“关键词定位”决定了差距是几个街区!
什么是“关键词定位”?那就是:帮助孩子反复、清晰地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一个发散的、唠叨的语音背景,提供了一个“声”的环境,缺的是“意”的联系。“关键词定位”就是“链接音义”。
也就是说,苏拉一直在听我和淑熙的话,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但我没有花足够的精力帮助她清楚地、反复地定位发音到意思。让孩子自己去探索“音”和“意”之间的联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个过程非常混乱而且容易出错。比如有的孩子是老人带大的。看起来老人们不停的唠叨,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但是孩子2岁了还是不愿意说话。为什么?那是因为“唠叨”和“定位”不一样。老人可能会说一大堆长句,一大堆“音”,但孩子很难在长句和一大堆“音节”中定位自己能听懂的“意思”。
回想起来,我和一岁的淑熙在一起的时候,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认识,但也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东西,所以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和她说话上,指出关键词,建立音义联系。而妹妹苏拉在听我和淑熙的分歧对话中,失去了很多语言训练的机会。
帮助宝宝早期建立语言系统。
是出于“功利心”吗?
有人说,反正孩子迟早会说话,就这样吧。何必让孩子早早开始语言训练呢?这是不是太功利了?
“功利主义”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所谓“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是我很讨厌的功利心。我不赞成一出生就把孩子放在竞争的环境中,把孩子作为父母和别人比较的筹码。
但是,帮助宝宝建立语言系统,并不是让她父母更有面子,因为她可以更早地说话,阅读和写作,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他建立语言系统,可以帮助他事半功倍地适应世界,了解自己。
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影响哪些方面?
1.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情绪管理。宝宝2岁的时候,情绪管理会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意识到淑熙的情绪管理能力几乎与她的语言和词汇能力密切相关。淑熙不到2岁的时候,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如果她不能用语言解释自己,或者即使她的父母会理解她的错误,她也会有特别暴力的情绪爆发,有时会因为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感到害怕。
我一次又一次地用“关键词”来帮助她描述她正在经历的情绪和感受,解释事情的起因和她的感受,渐渐地她能够用这些词来理解她体内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旦她能运用语言词汇,她就能理性思考,她的情绪就会一下子出口。当她能解释自己的感受时,她的脾气往往会变弱。因为用这种方式和她重复“关键词”,淑熙在2岁以后习惯了每次发脾气后用文字分析她的感受和原因。她在这样的分析中理解了自己,下一次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她就不会那么情绪化了。也是在2到3岁之间,她的情绪管理迅速成熟。
同样,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和语言能力,那么她就有更长的路去认识自己,理解和克服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情绪。
2.语言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儿童的阅读和表达等明显的方面,而且对儿童的认知、学习逻辑、顺序和数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2岁时,他们学习形状、数字、顺序、因果、空间等。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情境中,他们需要语言作为基础来帮助他们理解。比如数量的多与少,空间的远近,重量的轻重等等。,首先要有词汇储备,把模糊的秩序感合理化。所以,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石的。
3.社交情感发展。有了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社交和交流,表达自己,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综上所述,我认为除了体能训练,语言系统的建立是0-2岁最重要的早教启蒙之一。
关键词定位方法
虽然姐姐苏拉因为我的关注度不均已经落后于姐姐了,但至少现在意识到还不晚。我不想让秀拉因为妈妈不够公平而陷入“老二不如老大”的坑里。我要自己去填这个洞。
三个月来,我有意识地开始了不爱说话的宝宝的专项语言训练,效果非常明显。在这些专门的语言培训课程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关键词定位”。下面我就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个方法。
什么是“关键词定位法”?
“关键词定位法”即“音义联系”,帮助孩子反复、清晰地将声音与意义联系起来。我反复把关键词讲清楚,并明确指出对象或论证其含义。由简到难,由少到多,不断积累,并随时对习得的词汇进行复习和测试,孩子的语言系统就这样牢固地建立起来了。
「关键词定位法」有什么禁忌?
注意,“关键词定位”不是随时随地在孩子耳边背单词。这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唠叨”,其最大的危害就是可能会破坏孩子日益脆弱的专注力。
当她专心观察土里的虫子,摆弄一片树叶,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式,而你把关键词强加在她耳朵上,只会破坏她的专注力,扰乱她独立探索的内在动力。
孩子们在玩什么游戏?
不要用语言训练来烦她?
(1)解题游戏。
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独立观察思考能力,所以不要轻易打断她。如插环、简单拼图、形状排序、取拿容器等。,都是解决问题的游戏。即使孩子想自己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自己尝试关玩具柜的门,家长也要懂得为这类游戏“留白”,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尝试。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帮助和互动,不会被打扰,不适合“关键词定位法”的语言训练。
(2)体育游戏
这种游戏不适合过度的语言训练。例如,她可能必须集中精力保持身体的平衡,或者想知道如何持球和投球。这个时候,宝宝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想因为学习周围物体的词汇而分心。
我们什么时候做这件事?
“关键词定位法”的语言训练
以下游戏和情况适用于“关键词定位法”专项语言培训课程每一类将在下篇文章中推送具体案例分析。
(1)“情景想象”游戏:
比如过家家、烧菜做饭游戏、假装游戏、运输救援车辆、医生和病人、玩偶屋等情景想象游戏。在这类游戏中,孩子通常需要渴望有伙伴一起玩,妈妈只是参与其中。情境游戏需要故事和情节,孩子渴望使用词汇,这时候用“关键词定位法”最有效。
情境想象游戏怎么布置?我的方法是,每个情境游戏都有一个主题,和这个主题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让宝宝观察事物,记忆词汇,进行类比,对她的系统认知有好处。比如这次是蔬果主题。我把她的水果蔬菜玩具放在一起学习相关词汇。下一次可能是交通工具,那就重复各种交通工具相关的“关键词”。不同的类别,被重复的次数越多,她就越来越熟悉相关的场景和“关键词”
(2)“行进”和“等待”的语言训练
比如推着婴儿车带着宝宝去公园散步,或者去超市购物,或者排队付款,孩子都是“在路上”,她对任何事情、任何游戏都没有专注。她对周围的风景也很好奇,“学习窗口”是开着的。这时候就很适合“读”她眼睛能看到的东西了。最好有主题性的环境,比如“自然场”、“超市店”、“博物馆展”,最好经常回去类似的场景,反复复习她的词汇。
(3)二维纸上的语言训练
二次元语言训练我们很熟悉,经常给孩子读绘本。但是二维世界和三维物体的语言和认知训练要同时进行,这样他才能更好的连接二维和三维的想象。
除了看绘本,比较有效的二次元语言训练如下:
名词“找出哪里”指的是阅读游戏;场景粘贴游戏;家庭照片幻灯片游戏。这些游戏更适合“关键词定位”。详情请看下期推送的游戏实例。
(4)感官游戏
水、沙、泥、冰、米、豆、泡沫、颜料、布,以及其他“脏玩”的游戏材料,非常适合1岁宝宝发展感官、认识世界、开发创造力。这时候“关键词定位法”也可以帮助她的语言发展。除了材料的名词,关键词的重点是帮助孩子描述她的感受,描述材料的质感,描述触觉、听觉、嗅觉。
(5)当孩子有特殊的情绪表达时。
当孩子特别高兴、惊讶、害怕、生气、难过的时候,这些特殊情绪感受的表达,是帮助她储备“情绪”词汇,了解和理解她的情绪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情感感受!比如她害怕的时候,不要告诉她不应该害怕,更不要因为孩子发脾气而对她发火。孩子需要知道她有权有任何情绪感受。父母需要做的是帮助她用“关键词”描述自己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能做什么。
「关键词定位」有哪些句型?
“关键词定位”并不是单独给孩子重复一个又一个单词。关键词最好放在语境中,让她觉得这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手指阅读后,有测试认知的问题,也有鼓励孩子用语言回答的问题。我给你三个句型,每个关键词训练都可以用。下次我会举很多例子。
(1)“连音义”句式
这是xxx。你是xxx。你喜欢xxx。
这些句型有助于儿童定位声音和意义。每次说一个关键词的音,都需要孩子的手碰到什么东西,或者妈妈的手指伸出来,孩子的眼睛盯着什么东西,这样她才能把关键词的“音”和“意”联系起来。
把关键词放在句子里,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上下文,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让她以后更容易组织句子,产生更多的交流情感。但是这个句型一定要短,关键词一定要非常清楚。句子一旦长了,又变得唠叨,孩子一旦迷路,就失去了关键词的意义。
(2)发现认知问题
“xxx在哪里?”
这是一个测试,看看孩子是否真的记得这个音和意思。如果她记得并且能认出东西,她能用手指出来。
(3)鼓励孩子大声回答问题。
“你要xx还是xxx?”“这是xx还是xxx?”
这个另类的句型是引导孩子说话和回答,孩子不能偷懒点头或者用手点!尤其是当东西看不见了,又不能用手指出来的时候,为了表达清楚,她只能试着说词。
写到这里,我想说:语言培训班这篇长文,不是为了增加妈妈们的焦虑。很多孩子“不爱说话”,但和“认不出来”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多孩子不愿意大声回答第(3)句中的这些问题,但是第(2)句中的认知测试方法“xxx在哪里”,孩子可以用手指出来,说明孩子的认知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她都能理解,只是还没有找到用语言表达的动力和信心。
事实上,很多孩子在2岁前花了大量时间默默认东西、背词汇,然后在2岁后突然爆发式地说话。说明她学过的“关键词”已经积累在心里了。所以,如果家里有一个“不爱说话的宝宝”,妈妈们不要误以为孩子“不聪明”,只要能继续帮助孩子认知,帮助她“关键词定位”就可以了。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我是小蟑螂)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识,了解更多备孕、怀孕、育儿知识:专家直播、每日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漫画、宝妈最爱的社区圈!宝宝知道,有千千万万个妈妈,科学为爱孕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