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就不配去旅行吗?
其实穷人该不该旅行的问题可以转化成这个。有限的钱该不该花在旅游上?在伙食和学费都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这4000元是否应该属于自己可支配的范畴?对象今年大二。按照18的年龄,他现在已经接近20岁或者已经20岁了。父母应该在45-50岁之间徘徊。即使我生活在一个相对贫困的家庭,这20年来育儿和教育的成长需求也是父亲平时工作的收入(想必不会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底层工作挣钱极其困难!),而你的教养是整个家庭开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再加上因为父亲的豪赌(不知道“豪赌”这个词是否恰当,不要怪。)会让有限的收入更加不确定。但即便如此,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注定和你的父母是一家人。你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就像这个社会中的其他千千家庭一样。父母有责任和义务抚养你。长大了还要承担父母养老的重担。这是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本质关系。这也是你和父母的第一个核心关系!
一个家庭几千块学费的现实深刻地表明,无论是父亲的日常收入,还是你个人勤工俭学的收入,都注定要直接注入家庭的整体经济。因为现在的家庭情况根本不能把你的收入算作“你的”收入!你的4000块钱,对父母和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新鲜水源,让爸爸妈妈肩上的担子略有不同。坦白说,4000块钱并不能让一个家庭富裕。即使强行消费,也不会对家庭造成太大影响。但其实从道德和现实的角度来说,你不应该这样安排这4000块钱的用途,因为你和你父母对这笔钱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作为儿子,没有办法抛开拮据的现实去“奢侈”一种经济自由。因为你需要弥补父母和家长所面临的困境,因为我们无法通过失去投资孩子成长的自由来弥补他们在过去20年里赚的每一分钱。所以我觉得这4000块钱比你的旅行更有意义,直接计入家庭收入!
如果你是中产家庭(至少你不会为大学学费发愁),我一定会建议你趁年轻直接去旅游。旅游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成长方式。通过旅行,你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风景和人,你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陌生相遇中发现更多不一样的自己。这碗鸡汤很有营养,我自己也真的是这样喝的。直到结婚为人父母,我才真正知道我为一个孩子付出的一切的分量。事业之初,真正体会到了转换后一个月孩子的早教费、课程费、旅游费等等带来的沉重压力。这个时候我总会对老婆说:“没关系,钱总是可以赚的,孩子应该什么都有!”“除非真的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真实情况糟糕到无法改善,否则大多数父母是不会给孩子的生活打折的。我也是这样想你父母的。我相信你父母不会,更别说想想你勤工俭学攒下的4000块钱。背后真正存在的,是生活的现实,让他们动了这4000块钱。你们是一个整体,没有办法!
20岁的孩子,是时候站在大人和整个家庭的角度思考自己面临的现实问题了。另外,给你一个衷心的提醒,当父母年近50岁时,身体状况会加速进入衰老期。还有十年左右的工作时间,60岁以后会面临更多的身体状况。你以后要面对的费用和经济支持,不是大学学费那么简单。所以未来你面临的生活会因为经济问题越来越难受,所以如果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在好好学习的基础上,能不能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提前打开自己的收入大门(当然勤工俭学的收入其实是个开始,但和我的人生规划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更尴尬的日常生活来临时,贫穷真的可以让人变得很软弱!很弱!我甚至会质疑自己,会质疑很多其实很正常的事情。我不想有太多代替自己的感觉。真的是因为一段时间经济拮据,生活压力沉重,所以我没有办法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因为支撑一个家真的不容易,很难!
年轻人要自力更生,有的是时间去旅行,解决燃眉之急,收起欲望,努力实现人生!世俗的观点,先挣钱,你至少要挣同样多的钱,至少是能让你基本独立生存的钱,爆发的时候难免有点私心可以理解。坚持住,那些你没去过的地方一直都在,你只是去的晚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