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迷”幼儿园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经常需要编制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计划。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幼儿园“小车迷”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汽车的名称、外观特征和用途。

2.了解汽车的主要部件,激发孩子探索汽车奥秘的兴趣。

3.感受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对环境的污染,对环保有了初步的认识。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培养孩子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要准备的活动

1.请家长带领孩子观察路上的各种车,数一数看到的车。

2.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车。

活动过程

1.结合儿童统计谈谈“我在路上看到的车”。问:路上有什么车?他们的外貌特征是什么?让孩子知道汽车的名称和外观特征。

2.孩子们分组玩玩具车,向同伴介绍他们喜欢的车。

3.引导孩子用生活经验交流“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你坐过哪些车?你去哪里了?如果没有汽车会发生什么?感受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引导孩子讨论:汽车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外,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好的影响?例如,大量的汽车尾气使空气浑浊,危害人们的健康,污染环境。

4.引导孩子探索汽车的奥秘,了解汽车的部件和用途。

(1)让孩子看一看,摸摸,坐在车里,比如玩方向盘,打开前盖和后备箱,转动雨刮器,看反光镜,光标,控速仪。

(2)让孩子找出汽车零件的数量。比如方向盘,后备箱,两个前灯,两个尾灯,四个门。

5.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秘密。告诉我你对车里的什么感兴趣。还有那些你不懂的问题?

6.活动扩展

(1)启发孩子多问关于汽车的问题,邀请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观讨论。

(2)引导幼儿说出汽车主要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并在图片下的方框中写出主要部件的编号。

教学反思: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尤其对操作体验型活动感兴趣。这种科学活动符合儿童动手和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既注意材料的共性,又充分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开放性。孩子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和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