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孩子的不是智商,而是阅读能力吗?
武汉大学的陶德麟教授曾这样评价语文教学的现状:
青少年应该利用年龄小,记忆力好的优势,多读名著,增加阅读体验。
就连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教科书提供的课文很少,只阅读课文无法扩大阅读范围,也无法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目前孩子的阅读仅限于课本,语文成绩的提高还很遥远。家长不仅要扩大孩子的阅读量,还要抓住孩子的阅读敏感期。
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哈佛研究证明,孩子在4-5岁之间处于阅读敏感期,容易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到了4岁,孩子会因为大脑的发育,对各种有文字、图片、线条的元素产生兴趣。孩子用手指画画,喜欢让父母讲故事,虽然不识字,但还是不停地翻页。这些都是敏感阅读期的标志。
儿童的敏感阅读期一般在4岁左右,如果聪明的话会更早,一般不会超过6岁。因为6岁以后大脑发育速度降低,大脑中的突触不再像4-5岁期间那样活跃,所以孩子很难养成阅读习惯。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孩子6岁前的阅读黄金期。
给孩子读书的好处:1。提高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受到阅读状态的影响。敏感阅读期的阅读会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为孩子后续的习惯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期的坚持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用心。学习和事业都需要认真,认真的前提是专注。
2.增加孩子的阅读。
在阅读的敏感期,家长准备的书籍种类会影响孩子阅读面的大小。书中的故事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也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阅读敏感期的阅读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求知欲。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陈思:在最新的教育干预实验中,家庭亲子阅读对儿童的深度阅读理解和单词积累有着深远的影响。
做好3件事提高孩子阅读能力1。家庭创造阅读范围。
父母要想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就要以身作则。每天在孩子身边看书,给孩子准备一些绘本或者儿童读物,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或者在家里设一个书房,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架,里面只放一些他能看懂的书,尽量不要在他看书的时候打扰他。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中逐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家长在备书的时候要扩大书籍的种类,让孩子在不同类型的阅读中增加阅读面的积累。
根据年龄准备书籍
哈佛的研究团队从深圳的早教机构取样,分析了近千名0-3岁儿童的家庭数据。每个家庭平均拥有50本书,但是孩子们在阅读上花的时间并不多。
因此,父母应该为每个年龄的孩子准备不同种类的书籍,例如:
2-3岁时,家长要准备一些以图片为主的故事,让孩子以图片为主;
3-4岁时,准备一些有文字辅助的图片故事,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文字上,为后续阅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