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在孩子0~6岁的时候打好基础,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我的孩子有多动症吗?总是不停的动,幼儿园上课不专心,老师总是抱怨...这样下去,到了小学问题就更多了!
我的孩子总是拖延。一边做作业一边玩,效率很低。被骂也没关系。小学不喜欢学习。以后该怎么办?
孩子在大班,不想写。他一做作业就说:“妈妈,我不会,你帮帮我”。他很依赖我,很粘人。小男孩这样不独立,以后上学是他自己的事!
……
亲爱的家长们:
2017的焦虑即将结束。2018的焦虑会来得更猛烈吗?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教学资源。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是依靠学校教育,以为成绩是重中之重,最重要的当然是全力以赴!在丛林社会,我们的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为孩子的未来扫清道路,从请月嫂、上早教兴趣班,到买学区房、进名校。传承风真的很可怜。
今天,有一句话仍然挂在许多父母的嘴边——“儿子,我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你只需要做好学习。”我很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和感受。问题是,孩子什么都不做能学好吗?
在这里,我想告诉各位家长,学习这个任务对孩子来说确实很艰巨,因为它的完成需要各种能力的支撑,不是说我们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他们只是需要学习。
那么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才能改变旧有的亲子互动模式呢?
001
首先,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知道:其实孩子从出生就在学习,只是每个年龄段学习的形式不同。0-6岁的孩子通过各种感官(眼、口、鼻、耳和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学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在玩耍中体验(玩水、玩玩具、在滑梯上滑行、奔跑、观察虫子等。)然后有了自己的认知。这是孩子最初的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把这个阶段称为“生命系统的构建”。我称之为孩子的“基础建构学习”。在这个基础建设中,孩子开始建立自己的专注力、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情绪调节、自控自律、解决问题等能力。虽然这些功能的构建还没有完成,但是每个功能都有自己的原始接口和自己的架构。
002
其次,6-12岁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开始以复杂的方式学习,身体经验过渡到脑科学的认知,进入社会系统,我将这个时期称为“建筑楼层建造”时期。这时,孩子会在更复杂的学校环境(学习任务复杂、人际关系多样化、外界对孩子要求的变化)中实践对自己的认识,重新更新认知。也就是说,孩子在学校开始学习,要完成这个任务,基础施工部分要开始支撑建筑楼层施工部分往上搭。孩子的内在认知应该与社会规则相联系。当初建界面的时候很容易连接,表现出学习效果好,成绩高。反之则困难,表现为诸多冲突和行为障碍。
一个通俗的理解是,孩子在遇到学习的任务时,之前并没有构建自主、独立、专注等原始界面。没有这些能力的支撑,学习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孩子也很难顺利完成。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不喜欢学习成绩差。所以,孩子学习这件事,其实需要很多能力来支撑!
003
再次,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其实就是把孩子“基础部分”的能力再打磨巩固一遍。如果这个阶段学习障碍太多,说明孩子的“基础部分”本身就有问题,那就必须在小学阶段补上,也就是说,如果独立能力有问题,就要补上安全感,无条件的爱,改变溺爱的教育模式。这就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小学作业不能太重,否则基础部分的能力得不到补偿,也就是说为什么欧美学校在小学更轻松愉快,初中学业会增加。即便如此,因为各项能力健全,孩子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所以完全负担得起。
所以学习这个任务需要很多其他的能力来支撑。那你还会对孩子说“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学就好”吗?你还会只是尽力给孩子奥数进阶学习吗?你还会强迫孩子准备英语证书考试吗?如果“基础建设”没有完成,地面上的一切建筑在孩子的生活中都将是“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