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家长的自我教育尤为重要。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在他的著作《生活的学习》(Life's Learning)中写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是你教给孩子的东西。其实这也和斯波克书中的概念一致。家长的自我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要知己知彼,知己知彼。
同时也要理解孩子,学习,至少学习一些关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
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从日常生活出发,和孩子发生冲突。当你愤怒焦虑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你认识自己的最好机会。比如我会看很多妈妈提问。一个是关于爱发脾气的孩子,一个是关于如何控制自己的妈妈特别爱发脾气。有的妈妈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天生脾气这么差,性格不好。她以后会是个坏孩子,改不了怎么办。她会这样想。有的妈妈会意识到我累不累,我烦躁的时候会更加拒绝孩子,我会对孩子发脾气。以后会后悔,怎么改变自己,这是两个特别不一样的角度。同样是孩子的心情,母亲的心情也很困扰。一个角度是改变孩子,另一个角度是先改变自己。后来这个角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从家长的自我教育入手,这是一个角度。
2.父母的心态和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态度。
第二,父母自身的人生观,包括成功观,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和心态,这不是孤立的。父母如何对待孩子20多年或者30年,他的人生经历,如何看待他的得失,成败,直接影响到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观念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我记得论坛上一个典型的父亲。他为女儿制定了一个教育计划。他第一次贴出自己的教育计划是在2002年,当时女儿刚刚出生,目标非常明确。他认为孩子小学一定要跳级,四年读完六年小学课程,这样他初中就是六年,大学一定要考北大清华,考不上就要重新考。读完清华北大,还要出国留学。这条路已经设计好了,所以你必须走这条路。一切教育措施都要围绕这个教育目标来进行,最后把这样一个目标提出来进行规划。这种做法遭到了很多妈妈的批评和反驳,但他一方面冷静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和讨论,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教育计划。绝对不行。他认为很多家长会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给孩子太多的自由。不去北大清华,还叫上学吗?就是这么个观点。
2004年,这位父亲发布了另一个计划,并向所有人报告了他的计划的实施情况。他女儿原计划五岁上学,实际上四岁半就上学了。上学后,他在一年级孩子中的成绩低于平均水平。他说没问题,我孩子三年级以后肯定会来上学。而且,他说他也学了网上妈妈的建议,不仅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她的学业发展,也关注她的情商培养。父亲说,女儿走到哪里都是大家的开心果,心理很健康。大家都很喜欢她。
从他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亲子关系很好,和女儿很亲近。然而,他坚持认为他的女儿必须去清华北大。他定这个目标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差几分钟就和清华擦肩而过,从那以后,他觉得自己失去了人生目标,也许去了一所普通的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水手。他也觉得这个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失败的选择。在他对自己生活中的成功或失败做出结论后,他会从中吸取教训并教育他的孩子。
至于他的人生观和成功观,对吗?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觉得父母自己对人生和成功的思考直接影响了他的教育观念和心态。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每个父母都习惯于为孩子选择自己的人生,但在这个选择中,我觉得要注意两个问题。你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你的经验教训不一定能引导孩子,你也不一定是他们生命中的那盏明灯。你必须先考虑清楚。
父母选择孩子的教育目标,一个是导向,一个是定调。
定向不是选择特定的道路,定向是希望孩子能够强健身体,丰富心灵,让心灵不断完善成长。不管做什么都一样。你要身心健康,要不断改善生活,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是一个定位。
定基调就是不管孩子做什么,不管他在做的过程中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生的基调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无论你遇到什么,成功或失败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了这种口气,那些不怕失败,敢于坚持,不敢放弃,坚持努力的孩子,将会从这种行为中受益终生。
否则,举例来说,有些孩子可能会在学校暂时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误解。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觉得自己的脸不亮,觉得孩子不够聪明,很笨,他就会把自己内心的很多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不管是挖苦还是丑化,都会有很多精神上的虐待,堵住孩子改变的路。孩子会从父母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尤其是更小的孩子。比如小学,他们会从父母的评价中更加了解自己。如果你给他这个进步的方向,用这么灰暗的方式来描述,就是你不努力,给他贴了很多负面的标签,孩子会觉得他就是这样,其实他不努力。所以家长的教育心态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
4.培养认知能力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
要知道早教的重点是什么,就要平衡教育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认知技能的培养,认知技能的培养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应该让孩子读几个月的字,不应该在孩子不太擅长建立抽象逻辑概念的时候让孩子做算术。目前的研究结果可能并不充分,但有人提出,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对孩子未来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认知技能的发展一定要适度,适可而止。
二是培养孩子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朋友,爱老师,甚至爱家庭中不相干的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是注重孩子做事的兴趣和主动性。我特别反对在孩子真正开始学习,开始系统的学校学习之前,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误解和恐惧,导致孩子一上学就不喜欢学习,坐不住。
可想而知,一个从来没写过作业的孩子,上学后给他留些作业写,是很兴奋很有趣的。如果从幼儿园开始每天都要做一个小时的作业,孩子肯定会觉得太无聊,失去兴趣。
现在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厌学”,以前是指大学生厌学,现在初中生和小学生也很厌学。以前是所谓的差生,学不好的孩子厌学,现在成绩好的学生厌学,这是很严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