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体验篇
幼儿园中班经验篇:幼儿园中班育儿经验在活动中,小朋友常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做不好吗?、?老师,我不会画画?我仔细观察这些低自信的孩子,发现他们都有相同的特点:
1.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也不积极。
2.有时我会分心,害怕尝试新的任务。经常说?我不会吗?,?老师,怎么做?学不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的勇气。
3.在自选活动中,总是选择最容易的任务。
4.情绪不稳定,时而沉闷冷淡,时而活泼开心。
5.喜欢一个人玩游戏,参与合作游戏也不想当领导。
6.很少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分歧和争论的时候,更容易退缩,让步,放弃意见。喜欢服从和模仿别人。作业或游戏进行到一半,有时会边看边逛,忘记自己的目标。
7.家庭中的一些不良环境因素。家庭中的父母总是想尽办法解决孩子的困难,什么都代替做,还是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对待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往往因为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而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经验,逐渐产生退缩的恐惧,对自己缺乏信心。
孩子在幼儿期往往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欲望,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虽然他们经常贪多嚼不烂,但这是什么?我自己来?而我的欲望体现了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一种寻求自我肯定的原始需求。这时候我就巧妙地用奇妙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1.心理暗示法
当孩子对科学育儿知识缺乏信心,害怕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告诉他,你可以做好这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任何事都可以做好。平时我也经常肯定他们的小班育儿知识。在这种长期的积极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喜欢尝试新事物。
2.独立完井方法
有时候,我让孩子独立做事情,比如插画、计算活动、穿鞋等等。如果孩子自己去做,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和增强自己独立做事的信心,让他们更愿意独立做事。
3.模型律
孩子有模仿性,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不要在孩子做不了某件事或者育儿知识不好的时候责怪孩子。我会通过示范让他们觉得这些事情并不难,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敢于尝试。
4.让孩子们选择他们自己的方法
允许孩子做简单的选择,比如对他说:?你今天去塑料区还是折纸区?没有选择的时候,就要坚持正确的要求。只要你的要求合理,孩子就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信心。
幼儿园中班体验篇:幼儿园学习的体验篇国庆假期,我在幼儿园博客里学习了《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如何设计问题》、《幼儿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问题》、《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等文章。学完文章后,我反思了过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谈了自己的看法:
提问是一门科学,一门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反应,设计和恰当地搭配使用不同类型的题型,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第二,突出重点,给出适当的回答时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的是核心问题,有的不是。关键问题往往起到使教学活动达到* *,最大限度地拓展儿童的学习和探究活动,解决问题,使儿童认知过程发生质的飞跃成为可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思考并努力突出关键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孩子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设计关键问题,并保证给孩子反应的时间,不要急于说出答案,以增强提问的效果。因此,教师适当延长答题时间,有利于孩子思考和组织答题内容,增强提问效果,尤其是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
第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
老师处理孩子的回答有两种方式:回应和不回应。回应是老师处理孩子回答的一种方式。提问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提问,孩子回答老师的反馈,老师的回应是体现师生互动的评价之一。我们老师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习惯性的重复提问和回答问题。
这种坏习惯训练孩子只抓重复的问题,不认真或直观地关注问题的第一次出现。怎么接住孩子扔过来的球?老师如何根据孩子的回答提高孩子的体验?我认为:第一,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么想?唤起孩子更高层次的认知思维过程。第二,通过提问,孩子可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纠正和补充不正确、不完善的答案。你是这个意思吗?再次,老师还可以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孩子已有的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并作为教学资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同龄人的回答中分享自己的经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课堂提问技巧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和理念,教师的提问技巧是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
幼儿园中班体验篇:中班儿童育儿体验。请看这篇文章,有49条简短的育儿经验。我觉得不错!
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关键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2、环境很重要,你要做对。
3、不要轻易形成一个坏习惯,那么你会发现,改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形成一个习惯的时间的两倍、三倍;不要因为短期的利益而给孩子引入新的坏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打开电视让孩子看,以达到多喂饭的目的。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5、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未必有效时,那就注意说话的技巧,而不是说一半,说外交辞令,不要说假话;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一个惯于讲道理的母亲,要言简意赅,切忌像唐僧一样。
7、教育孩子要讲究技巧,循序渐进,不要吃成胖子,循序渐进;了解现在孩子的特点,不要拔苗助长。
8、有先见之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抗和对自己的妥协,那就不要干涉孩子,否则最后的结果只会更差不会更好。
9、吃饭,讲究一个比较均衡的比例,不用太细;1岁之前,孩子要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如果一天不能均衡各种饮食,一周内混合均衡各种饮食也是可以的。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11,必须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
12,出去玩不可能像在家吃饭那么安全的时候,也不用太担心。在能力范围内稍微注意一下,比如选择干净的餐厅;其他的,比如菜里有没有味精,菜是不是绿色食品,不用太担心。
13,补钙什么的,要有意识,不要缺;多晒晒太阳
14,不讲究衣着。非故意地
15,穿的和妈妈差不多。
16,穿衣小孩,少一个比多一个好。孩子运动量大,风一吹更容易感冒,更难好起来。
17,孩子流鼻涕。加一件衣服。
18,判断冷热,摸孩子后颈;
19,不给孩子定时,动不动就吃小药。寒冷的季节,时不时给孩子吃点vc,或者每天吃点富含vc的水果。
20、感冒症状较轻时,如只是流鼻涕,刚开始不用吃药,可以多倒点水;感冒大多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14天吃药就好,2周不吃药就好。很多时候是成年人自己的心理安慰。
21,如果感冒发烧去医院,尽量要求验血;
22、一个人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或者小病的时候,不要慌。辩证来看,感冒就相当于打了一针。这种宏观上必然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23、玩不怕脏
24、在不影响自身安全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行为。
25、让孩子去玩,去摸索,不要破血。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靠近;在可控范围内,教会孩子危险在哪里,如何躲避。
27、尽量多给孩子体验自己的机会,不要直接说出结果;让他摸索,磕碰,失败;
28、教会孩子学会等待;
29、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0.教会孩子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31,尽量陪孩子睡觉。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33、寒冷训练
34、社会上多?早教?方法,当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不要做,做点什么;我相信,与其奢侈,不如节俭。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太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和孩子的唯一;
36、不要过多纠结于自己育儿细节的原因和理论依据。就这么做吧,既成事实,没那么多关注。
37.尽量保证父母一方每天能陪孩子玩一定时间。
38.尽量让孩子笑,一天笑几次。
39、生活游戏化,游戏人生
40,最重要的一句话,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只需要做一个70分的妈妈;不要苛求自己,过得去就好。毕竟是第一次做妈妈。
41,我可以拒绝接受教孩子面对失败,但我输不起。我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再次进攻,但我不能在对手面前哭。
42.如果孩子攻击,要学会审时度势,先告诉他一次,然后基本原则是,能打就打,打不过就逃;在幼儿园,你可以大声喊叫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43、先不要打人
不管谁先开始,你都不能第一个哭。
45、你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
46.计划在我3岁以后,给孩子介绍每周零用钱的机制——开始学会有限的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学会开源,学会削减成本。
47、经常带孩子远足,去郊区;不怕风雨
48.争取一年回一次农村老家,过不一样的生活。
49、不要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