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
也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在10月28日的晚报上看到“4岁男童摔下滑梯”的报道,心里很难受。孩子颅内受伤,幼儿园当然有责任。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否有必要?
孩子还小,不懂事,推推搡搡,但父母和监护人都要灌输给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我们房子前面有一个操场。我发现不仅孩子玩的时候没有安全意识,家长也没有安全意识。和家长聊天的时候,我曾经建议,要从小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但年轻妈妈觉得,孩子不应该被这么束缚,应该让孩子自由成长。我忍不住笑了。不束缚孩子,就是不束缚他的思想,不让一切随波逐流。我们要有一个* * *知识:有一些明显的禁区,谁也进不去。
早期教育应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知和态度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早教”这个词在现代家庭中已经不再陌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在家长心中循环。“早期教育”实际上是指0-3岁学龄前进行的教育活动。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婴儿期,这是生命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人认为2-3岁的孩子是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抓早教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这也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早期教育中,抓住教育和学习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学前教育,希望在最初的教育阶段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但也有很多家长盲目跟风,根本不懂“早教”的概念和意义。
其实早教就是指孩子接受的学前教育。但众所周知,0-3岁的孩子属于早教范畴。一般公认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启蒙教育或儿童教育。爱婴早期教育专家周汉民表示,这个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和各种潜能开发最关键的时期,确实是教育的好机会。早期教育的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和营养的环境来“激活”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个性成长,从而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也对早期教育的实施给予了认可和支持,鼓励儿童在这个阶段的智力发展和教育,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家长的早期教育意识。从国家到家庭都可以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家长在早教的课程选择上也要跟着孩子的兴趣走。在婴儿期,孩子的兴趣很难把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慢慢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图像或声音,家长可以从这些细节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我们不能指望一个23岁的宝宝努力学习,但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也可以长时间专注于一项活动。家长只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就可以创设很多情境,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张女士在采访参加早教的孩子家长时表示,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是“乐迷”。他们听到手机铃声,就跟着去了。观察过后,他们给孩子报了音乐课程。孩子们不仅认真听讲,还愉快地接受了课程内容。
爱婴早教总裁周汉民建议,家长在选择早教机构时,首先要选择品牌。背后的品牌代表了教育的质量和多年的经验,教育必须依靠时间的积累和好的理念来不断完善;同时也要看这个机构和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现在家长的观念是多元化的,国内外的课程体系都在机构,分类也是细化的;另外,问问已经在上课的家长,看看他们的评论和口碑。
母亲的语气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核心提示:专家表示,成功的家教与家长的口头表达密切相关。尤其是父母和孩子说话的语气,会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尤其是父母,所以和孩子说话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比如一个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任的语气说:“星星,只要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你一定会学会打。”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种自信,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如果用讽刺的语气:“热情了三分钟还想打球吗?”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安全感。
尊敬的语气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这种自我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强。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说明孩子知道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要求时,不要认为他不听你的,和你作对,粗暴地反对他。如果你让孩子学英语,但他又想和朋友一起玩,你不能发脾气:“你越大越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你要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可以玩一会儿,但之后,你必须学英语。”孩子乐于接受。
讨论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你可以让他明白他和你是平等的,你尊重他。比如,你想让你的孩子收拾掉在地上的玩具,你可以说:“星星和玩具都是乱丢的。多坏的习惯啊。你会和妈妈一起整理玩具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了?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快点把他们收拾干净!”“否则,孩子听了你的批评会感到厌恶,即使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也会不开心。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展示的欲望。发现并欣赏孩子的优点,会让他更愿意表现出来。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但是孩子画画的热情和认真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给你看一幅画的时候,你不能简单的说“画的一般,努力练习。”这会让孩子对绘画失去热情和信心。他的作品应该是用欣赏的语气肯定的:“没想到我家宝宝画得这么好。如果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达欲望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感体验,就会对绘画更感兴趣。
鼓励的语气
孩子不可能是无可指责的。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而是要帮助他从错误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成功。比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盛饭的时候,妈妈摔在地上砸了。你不能怪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蠢。”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你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明星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没关系。上菜前试着用手指烫一下。”这样既教会了实用的方法,也给了孩子重新尝试的信心。
揣摩孩子的心理
不要以为小孩子不懂心理学。其实孩子很会揣摩大人的心理,不仅揣摩,还会运用心理战术来对付大人。比如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饭,希望孩子能吃得快一点,督促孩子“快点,快点”,这样送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可以快速上班了。但是,孩子吃的很慢,一口都没有。其实孩子肚子里是有“事业”的。晚上,大人想安顿孩子的时候可以做点什么。但是孩子就是不理,不肯洗脸,不肯洗澡等等。,这让大人很生气。这其实是因为孩子对大人的安排不满意,或者没有达到孩子期望的价格。所以,孩子对待大人的方式是缓慢而冷漠的。没必要生气,也没必要推或者逼孩子。告诉他们现在几点了,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玩。或者告诉你的孩子你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让孩子想想这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尽量详细描述后果。孩子会觉得自己用这种方法很失败。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第一,为孩子的言语交际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孩子敢不敢大胆说话,跟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所以,家长要创造一个能让孩子想说话、敢说话、喜欢说话、有机会说话并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首先,让孩子有话要说。父母的态度和情绪要适合孩子的发展。父母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创造一种新型的民主关系,让孩子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和父母沟通。孩子们天生好奇和好奇。家长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无聊吵闹就把孩子关起来,而应该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索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家长要抽出时间陪孩子玩,增加和孩子的语言交流。如果总是让孩子一个人玩,语言交流从何说起?其次,家长可以制作和设计诱导孩子说话的材料和游戏,让孩子有话可说。比如游戏《小记录员》,两个人面对面坐着或站着。一个人放录音机,另一个人按,然后说一句话表示录音,再按表示播放。录音机必须模仿和重复,然后转换角色。这是一个既能培养听力又能培养口语的好游戏,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为什么不呢?另外,要尽可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说话更丰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入一些社交场合,让孩子参与社交。比如购物时让孩子买东西;看病时,让孩子告诉医生自己的病情;与同龄人交流,办“生日会”;孩子想做的事情自己去做,等等。
第二,引导孩子在文学鉴赏活动中积极听和说。
孩子喜欢让父母给他讲故事,但大多数父母都是把故事讲完。对此,我们不妨改变一下。首先,讲完故事再提问会更好,尤其是孩子感兴趣的,能增长见识的问题。家长提问要开放,提问范围可大可小,提问角度可以变化。比如,在讲“三只小猪”这个故事之前,家长可以问孩子,“从故事的名字中猜出你讲的是谁的故事,他们会怎么样。”这比问孩子“故事叫什么名字”要好得多,因为前者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再比如,在引导孩子看图的时候,家长通常会问孩子:“图中是谁?”如果问题改成:“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这样更好,虽然两者意思相同,但是后一个问题的范围扩大了,孩子一定要仔细观察图片,看懂了才能回答,答案也不会单一、雷同。其次,要大力提倡双向提问,即家长提问,孩子回答;孩子提问,家长回答。这样既能提高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我们都知道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难。如果有时候在故事讲完后让孩子提问,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教育也更有针对性。再者,孩子的表演欲望可以在家庭中培养。晚饭后,一家人不妨举行一场演出,轮流讲故事或读儿歌。这样既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表达欲。最后,在语言训练中要注重创造性。比如让孩子对儿歌或故事的某一部分进行改编、延续和创作,自由选择画面、编排画面进行创意讲述,让孩子从废旧书籍中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粘贴在白纸上做成小本子,自己编故事,自己讲。总之,只要你注意,就会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能让孩子说话的家长不说话,该让孩子专心听的家长不干涉;在与孩子意见不合的情况下,家长不要武断地强迫孩子服从,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说服孩子。
第三,家庭中适时的辩论。
我们可以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和孩子进行小辩论。比如“天上有什么?”“狮子和熊谁更厉害?”对一些没有具体答案的话题进行辩论,既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特别适合听话胆小的孩子。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
不同血型儿童的养育策略
A型孩子:A型孩子往往胆小,经常躲在妈妈身后,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态;他不喜欢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喜欢一个人做自己想做的事。A型孩子缺乏自信,稍有挫折和打击,就会失去自信;我喜欢情绪化。他对陌生人给他的评价很敏感,所以会讨好别人,怕惹人讨厌。
◎教育的重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惩罚的原则是永远不要伤害他的感情。
O型孩子:O型孩子自信心强。做事的时候,只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容易被外界的东西干扰;当这种性格走向极端时,会显得非常任性、固执、倔强,拒不承认错误。
◎教育的重点——适当的表扬和赞美,并先表扬,后责备。千万不要用不当的“奖励”来表扬他,以免养成凡事太过小心翼翼、索取报酬的习惯。另外,单纯的说教对于对待任性固执的O型孩子不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家长可以重点培养他谦虚的学习态度。
B型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很敏感,对反应也很敏感,爱注意别人的表情;他是个乐观主义者,总是无忧无虑,但容易冲动,做事容易随心所欲;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耐心,稳定性和坚持性。
◎教育的重点——表扬时,先告诉他鼓励他的理由,再奖励他;不要过度盲目的赞美。你不妨在夸他的时候伸手抱抱他,或者把脸颊贴在他脸上。这些亲密的动作最容易稳定B型孩子的情绪。
AB型孩子:AB型孩子的优点是凡事果断,行动迅速,极其细心体贴;容易冲动,当遇到不可逾越的艰难险阻时,情绪会立刻显得很不稳定,烦躁甚至发脾气。
◎教育重点——适当的表扬和温和的态度会稳定他的情绪,鼓励性的语言会让AB型孩子乖乖地接受父母的意见,会重振孩子的自信心。
宝宝爱撒谎,可能是“天使综合症”
核心提示:有些婴儿喜欢撒谎,那么婴儿为什么要撒谎呢?他的行为我该怎么办?
*妈妈恼了:4岁儿子居然开始“撒谎”
儿子快4岁了。最近。突然发现他会撒谎。明明刚才看电视了,他却坚持说没有;看着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我问他却说不是他干的。宝贝,你为什么撒谎?他的行为我该怎么办?
专家解读:2-6岁宝宝“躺”是最好的感冒治疗。
对于2-6岁的宝宝来说,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明白自己在说谎,因为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他们并不知道“真”与“假”、“对”与“错”的区别。在他们的世界里,能让自己舒服快乐的事情就是“对的”,能避免父母生气责备的事就是“好的”。他们的说谎行为大多还处于想象阶段。在这个阶段,父母只需要注意宝宝说谎的频率和内容,切不可打骂宝宝,而是耐心地和宝宝分享他说的世界。同时也可以忽略,自然过渡。
*为什么婴儿会撒谎?
“天使综合症”
如果宝宝意识到父母认为他做错不了什么,他自己也会开始这么想:“父母爱我,因为我很棒。一个好婴儿不会那样洒牛奶。什么牛奶?我没看到有牛奶洒出来!”
丰富的想象
他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至于有时他可能会认为他所相信的是真的。为什么浴缸里不能有会说话的鱼?还是床下有公主?
疏忽的
一个精力充沛的两岁宝宝怎么可能记得是谁先玩天线宝宝的?他只知道他现在想要回来。当你因为墙上的笔触而批评宝宝,而他说不是他干的,这并不是说他在撒谎。他只是忘记了他做了这件事——或者他希望他没有做得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坚信他没有做。
害怕惩罚
2-3岁的宝宝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了事,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我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历。所以为了逃避惩罚,他们会编造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错误。
父母期望过高。
有些父母对他们的宝宝要求很高。如果宝宝表现好,他们会很开心,满足宝宝的所有要求。如果宝宝没有达到预期,他们会训斥宝宝。长此以往,宝宝会为了取悦父母而撒谎。如果家长不了解情况,让宝宝撒谎成功尝到甜头,就会强化宝宝的撒谎行为。
负面影响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在社会交往中的一个不经意的谎言,都有可能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在宝宝面前撒小谎,宝宝以后也会在类似的情况下撒谎。另一方面,父母有时候不经意说的话,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兑现。比如有的家长答应周日带宝宝去公园玩,但是因为紧急情况或者特殊情况,宝宝会认为大人在撒谎,以后他也可以撒谎。
*面对爱“说谎”的宝宝,你该怎么办?
虽然没必要惩罚他,但你可以用他这个年龄能理解的方式,巧妙地教他自然地说真话。
不要随意给宝宝“贴标签”
宝宝的谎言往往不是为了伤害别人。家长不要轻易把宝宝的说谎行为等同于宝宝的品质,不要仅仅因为一个宝宝的谎言就给宝宝贴上“小骗子”、“骗子专家”、“吹牛大王”的标签。这不仅有助于宝宝摆脱说谎的毛病,还会强化宝宝的说谎行为,可能会促使宝宝以后更加努力地说谎。
帮助宝宝区分现实和想象
婴儿的谎言并不总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婴儿更有可能富有想象力地撒谎。家长要注意告诉宝宝日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想象中的事情,让宝宝逐渐区分现实和想象。
验证婴儿是否在说谎。
当父母怀疑宝宝在说谎时,首先要进行仔细的调查和了解,弄清楚宝宝是否真的在说谎,因为有时候父母的判断并不一定正确。如果他们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贸然行动,可能会给宝宝的心灵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找出婴儿撒谎的原因。
当宝宝在预期负面后果中说谎时,家长要了解宝宝的需求,制定更实际的规则;如果宝宝能做到,也愿意去做,他自然不用撒谎。另外,有些宝宝因为和父母接触少,会撒谎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也就是说,父母在平日里要加强与宝宝的沟通和互动,多了解宝宝的想法,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
鼓励宝宝说实话
与其担心宝宝的不当行为,不如感谢他把一切都告诉了你,他大概会觉得自己的诚实得到了认可。如果你为此对他大喊大叫,他会觉得他不应该说实话。
以平常心对待宝宝
家长不要盲目的把自己的宝宝和别人的宝宝做比较,对宝宝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会导致宝宝说谎,还会让宝宝失去自信心。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点进行教学。只要宝宝每天都有进步,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家长就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
不要给宝宝太大压力。
当发现婴儿说谎时,父母应该保持冷静。一味的打骂等简单的教育方式,只能把宝宝推向愿望的反面。很多宝宝发现自己做错了,害怕被父母骂,就撒谎。如果家长一直打骂,会适得其反。要分析前因后果,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不要撒越大的谎。要有说服力,指出对宝宝撒谎的危害,让宝宝在愧疚中认识错误,在鼓励中改正。
另外,家长也要掌握一些孩子的心理,来分辨宝宝的话是天真的想象还是故意说谎。两者有质的区别,待遇也要区分。
适时给予鼓励。
我可以告诉宝宝,即使他这次犯了错,妈妈也很庆幸他有勇气承认,相信他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也可以和他分享你小时候的类似经历,让宝宝知道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另外,在宝宝愿意承认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继续朝着积极的行为方向发展。
建立互信
让宝宝知道你信任他,他也可以信任你。对你来说,没有什么比诚实更重要了。爸爸妈妈应该是宝宝的榜样。有了这个目标,你自己也要尽量避免半真半假。比如你的宝宝要打疫苗,不要告诉他不会疼(他马上就知道疼了)。努力遵守诺言,做不到的时候向他道歉。最重要的是宝宝一说实话就表扬。如果他承认自己吃了饼干,你要控制自己不去批评他,而是感谢他的坦诚。积极强调正确的行为会产生令人惊讶的结果。
父母应该树立一个好榜样。
父母要以身作则,在要求宝宝诚实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好的榜样。不要无意中在宝宝面前许下无法许下的承诺,或者骗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诚实守信。对宝宝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并认真改正,让宝宝从中学会良好的行为。
*孩子“撒谎”时应该避免哪些误解
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宝宝。
有些家长不了解这个年龄段宝宝的心理特点。当他们发现婴儿说谎时,会用责骂的方式进行教育,有的甚至会使用武力进行威慑。我觉得如果宝宝不撒谎,以后会变本加厉。但专家认为,这只是最原始的做法。相反,为了避免父母的虐待,宝宝会增加说谎的频率,发展成习惯性说谎。
父母躺在婴儿面前。
爸爸妈妈是宝宝最早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宝宝的成长。所以,父母首先要对人对事真诚,给宝宝树立好榜样。许多研究表明,经常说谎的婴儿往往来自父母经常说谎的家庭。即使父母说了“善意的谎言”,小宝宝还是无法详细分辨谎言的性质。所以提醒家长,在宝宝面前,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要避免。
以说谎与否来判断宝宝。
不要根据婴儿是否说谎来判断他。不要低估小谎言。仔细分析它们。如果你不能真正理解宝宝说谎背后的原因,你就不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