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有什么特点?

舞蹈的艺术特征

1.节奏

穿透到舞蹈有形的外壳里,钻进去,进去,出来,可能会有很长很深的长步。当你觉得离底部越来越近的时候,你一定是消失了。你没有它,你没有它,它似乎无处不在。当你找不到长序的底部,同时也找不到自己的时候,你们两个都变成了无处不在的震颤,永远解释不了,解释不了,不存在,不理解。它只来自人类生命的灵性,与你同在。有弱,有强,有软,有刚,有松,有紧,有涩,有滑。是节奏。

节奏是舞蹈的灵魂。从里到外看,特别直观。

节奏赋予了生命原始的躁动以节奏的秩序,把它变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可以像火一样呈现出来。

节奏的核心是力的风格。律动力量的风格多种多样,可以直接而明显地表现出舞者的气质、感情和万千魅力。

山民长年跋山涉水,他们富有弹性的节奏往往构成了他们舞蹈的基本节奏。但是,同样的急动,高山顶上的舞蹈会比豪放的山更粗犷;山谷地区的舞蹈以灵活的水显示出美丽和优雅;在原始而人烟稀少的部落舞蹈中,除了膝盖的弹跳之外,臀部和臀部还经常主动地滚动,这种滚动暗示着潜在的生殖崇拜,带有一点简单的性的煽动;在一个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这种臀、臀甚至腰腹倾向于内敛,更有意识地引导,转向优美律动的方向。

习惯用头承受重物的人,一定有某种身体缓冲的方法来保持头部的平稳和平衡。比如斯里兰卡和南太平洋的一些舞蹈,有一种感觉就是胯部好像被上半身的压力挤出来了。行走时,它们以悠闲的节奏从左到右交替,使它们增添了一种轻盈舒适的心情,形成一种曼妙的舞姿,像悠然的波浪,像微风中摇曳的棕榈。

节奏的奥秘被舞剧舞蹈中的舞者有意识地运用,甚至得到延伸和发展,从舞者个体到整个舞台上的时空意象流动。一般来说,舞者试图为每一部作品找到一个基本的节奏,并以此为动力发展、强化、衍生出一个舞蹈乃至整个舞蹈。

一个孤立的姿态,无论它们中的每一个多么精彩,多么有意义,仍然不是舞蹈,无论它们的数量有多少。只有当力的风格要符合生活情调的起伏跌宕,逻辑上发展出活生生的对比,并集中在这些姿态上,使它们生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成为舞蹈的形象。有些舞蹈,你甚至无法从其中把握确定的造型,也很难把体态的单元分开。

节奏是舞蹈的灵魂,当然并不意味着造型等其他元素无关紧要,可有可无。节奏节奏永远是某种造型形式中的节奏,任何节奏都必须在造型姿态中。舞蹈的节奏,不管什么时候,当然都是某人有形的身体带着形式的运动。

造型中的舞蹈动作,运动中的形体,都可以归结为造型艺术。但是它的形状有自己的特点。

人们常说,舞蹈是一种活动的雕塑。作为一个比喻,你不必挑剔它。有一天和一个舞蹈演员聊天,他说他宁愿把这句话换成:“舞蹈是活的雕塑。”活的和活的,有一字之差,品味上确实有差距!显然,如上所述,关于节奏和舞蹈的唠叨是不寻常的活动,也是生活的生动表现。

雕塑家在致力于大理石、青铜等材质的质感和量感,造型的块度和形状,肌理节奏和瞬间意象的捕捉的同时,舞者则致力于舞蹈造型和内在节奏的相互依存,让千变万化的空间融入时间节奏的力度对比。

在舞台剧《为眼睛而舞》中,舞蹈造型的意义无疑大大加强了。就像书法的笔墨,就像划过天空的流星,内在生命感悟的力量运动,是我们肉眼看到的,所以是我们眼睛理解的!在舞台的时空框架内,观众期待的是看到充分发展的动态形象。造型的丰富,必然强化和丰富节奏的基因。

优美的节奏可以从直立旋转推到像项燕那样的斜向旋转,下蹲旋转加上上跳的空转,快速的跳跃转身,拉伸的拉腿空翻直到转圈,在地上打滚...

与节奏延伸到整个舞台形象的运动相对应,造型的意义也体现在整个舞台构图中。当然,舞台上的流动总是在某个画面里。

20世纪80年代,中国舞台上以美景著称的一部重要作品《溪河海》,借鉴了“小白桦”的手法,描写了从涓涓细流到长流,直至汇成巨浪,泻入大海的历程。言外之意或许平淡,但直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其实演员的核心动作只是中国古典舞的走秀(俗称跑马戏),布景全在整体的流程和构图里。

造型和构图是律动灵魂的血肉,不言而喻。造型与构图,居于舞蹈整体动作之中,也以其相对独立的表意功能,为舞蹈表演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不同的性格要有不同的节奏模式;另一方面,同样的节奏形式,比如伦巴中胯部流畅而坚韧的转身,如果是一个老人带着孩子做的,一个可敬的绅士做的,或者一个小个子卖浆的,都会给观众完全不同的视觉印象。

一个充满人性的人体,不可能因为造型姿态的不同而不理解不同的含义。向前伸展,总会给人一种自信、豪气的感觉;身体的后缩总会给人一种痛苦和萎顿的心情。虽然这些形式可能由不同的节奏支持,也可能受同一节奏的左右。

比如一个舞蹈形成之后,就要有相应的规范。芭蕾讲究拉伸线条,姿势一定要开,脚一定要一直绷直,缩扣的形状在这里被视为丑陋。但在这种与规范习惯的对抗下,往往就有了创造新的人物意义的机会。开放、紧张、直爽是正常的,塑造丑角、愚人、怪胎、妖精等变态人物,或者创造一种奇特的境界,表达扭曲的情感,扣、缩、弯,才是最恰当的形式。

比如在中国的民间舞中,把舞蹈的造型和构图用文字和符号来寄托纳吉布避邪的愿望;或者放上花鸟鱼虫的吉祥景物,表达民间生活的朴素情趣。在舞台上,虽然严禁简单的插画,但恰到好处的示意图符号总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舞蹈是节奏、造型、构图的结合。节奏、造型、构图在相互依存的有机融合中各贡献自己的表现力,构成了舞蹈饱满的情感魅力。

2.动态的

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动态性。所谓动态,就是舞蹈以人体的躯干和四肢为主要工具,通过各种姿态和造型,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塑造舞蹈形象。人体的这种有节奏的、被美化了的动作,并不是一般的动作堆砌和罗列,而是作为一种视觉舞蹈语言呈现给人们。舞蹈创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通过这些动态语言得到充分体现,塑造出生动形象的舞蹈形象。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行动的艺术。

舞蹈艺术的动态性体现在对人体美的充分利用和发掘,人体的最大化表现。优美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优美舞蹈的创作严格依据动态的艺术特征,以人体流动的优美形式为语言,塑造舞蹈形象,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它的表演特点和艺术魅力是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替代的。无数的创作实践证明,舞蹈艺术不仅可以表达抽象的内心思想感情,还可以将人生的哲理熔铸在不断的有节奏的美化动作中。它能通过人的美的形式,充分展现隐藏在人们心中的人情美、人性美,使抽象的情态物化为形象。任何舞蹈或芭蕾都离不开经过美化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而这些精心编排的动作正是审美理想的具体体现,不仅在感官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在精神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蹈的动态性是指所有的舞蹈动作都要充满某种饱满的、激动人心的感情,带有某种审美意识所产生的某种审美意向,成为内心情感外化的鲜明标志。这种特殊的外化符号所表达的情感信息有两种形式和功能:一是具象形式动作;二是抽象形式行动。

具象形式动作主要表现社会生活中事物的形式和具体的外在动作。比如在茶事中采茶;洗衣歌中的洗衣动作;《搬运鲜藕》中的挑担动作;《收割歌》中的收割动作;蒙古舞蹈中的骑马。这些从属于外在舞蹈的动作虽然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并不是简单的模拟和复制,而是提炼和美化。这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舞蹈语言,既表现了生活中的一些动作特征,又表达了特定的内心感受。比如舞蹈《金山战鼓》中,梁红玉击鼓被箭射伤;在《再见,妈妈》中,战士们和他们的母亲敬礼,冲向敌群,才告别;傣族姑娘在水中洗头、洗脚;虽然这些都是生活的具体表象,但通过这些外在的动态,表现了古代女中豪杰的爱国精神,战士献身祖国的英雄气概,以及傣族姑娘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抽象的形体动作是由内心激动的丰富多样的情感诱发的,通过人体美的形体可以充分发掘内在的舞蹈。它不表现具体的生活场景和形象,而是给人一种感觉和联想,使人的情感凝聚、积累、升华。就像话剧里的内心独白,歌剧里的咏叹调。通过一大段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集中表达一种特定的强烈情感。比如舞蹈《春江花月夜》中的大舞蹈,并没有表现出具体的表象,而是通过舞蹈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少女纯洁、娴静、善良、含蓄的内心世界和性格。舞剧《丝路之雨》中,莫高窟英娘与沈的对唱,以抽象的形式和动作表现了父女之间的依恋。芭蕾舞中的独唱和二重唱也有这个特点。

了解和掌握舞蹈和动态,有利于拓展舞蹈艺术的表现领域,以人体形体的流动过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动作的艺术美,以有限的动作体现无比丰富的现实生活和深刻感情。

3.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是人类感情最集中、最精彩的表现。人的肢体动作可以表达最激动的精神状态,表达丰富的内心感受。诗人闻一多说:“舞蹈是最直接、最尖锐、最简单、最充分地表达生活情趣的东西。”我们从古代文物和史料中知道,原始人的舞蹈状态和形式主要是表达内心的激情,表达生命的无限活力。舞蹈的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其强烈的抒情性。

有些诗人和艺术家,根据舞蹈强烈的抒情特点,称之为动态意象诗,很有见地,因为舞蹈艺术反映的是客观生活,而不是简单的模拟和再现生活。总的来说,它不同于戏剧等表演艺术,能在一个细节化的过程和情节中表现出更复杂的内容。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段,用高度浓缩和概括的诗意舞蹈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舞蹈形象是生命感悟和精神火花的升华和体现。强烈的抒情性使舞蹈艺术富有魅力和强烈的美感。孔雀舞的壮丽和庄严;水的美丽和纯净;敦煌彩塑的典雅与高贵:《再见,妈妈》火热深沉;《丝路雨》、《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舞剧,诗意如画,就像抒情的短诗、长诗,但比诗歌更具体、更生动。他们通过动态把人内心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一般来说,舞蹈艺术不适合表达事件过程和图形语言,它是通过抒情来叙述的;而叙事也是为了抒情。所以作为舞蹈和芭蕾的主题、情节和细节,通常是富有诗意的,以强烈的抒情性为基础的。舞蹈艺术家创造的舞蹈形象是生活中典型人物感情的高度浓缩和升华,用动态的诗意语言揭示了人们心中的真善美。比如《再见,妈妈》中的军人形象,引起了人们对豪情的理解和追求。舞剧《天鹅湖》中的舞蹈形象,让人体会到诗画中纯粹的善与美。舞蹈强烈的抒情性这一基本特征为舞蹈艺术开拓了深远的疆域。

当人们提到抒情的时候,往往会把它理解为一种柔软缠绵的情感属性。从舞蹈的形式感来说,也认为只有缓慢的节奏和轻柔的动作才算抒情。其实,抒情的含义是广泛的。《荷花舞》、《孔雀舞》、《水》、《天鹅之死》等舞蹈都是抒情的。而《安塞腰鼓》、《黄河之魂》、《剑之进行曲》、《再见,妈妈》等粗犷豪放的舞蹈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骄傲。所以抒情是舞蹈艺术的广义名词,擅长抒情。舞蹈艺术如果离开了内心强烈情感的表达,就会导致生活的外在模拟。无数经验证明,没有强烈抒情性的舞蹈和芭蕾作品,必然缺乏诗情画意,必然削弱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强烈的抒情性对舞蹈作品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虚拟和象征

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的另一个区别是它的虚拟性和象征性。

从中国传统戏曲的角度来看,它的骑马、划船、坐轿子、刺绣、鞭打等舞蹈动作都是虚拟的、象征性的。其实舞蹈中的马、船、轿子、针等都是虚拟的,只用一根鞭子、一根桨作为象征性的手势,但这种假设性的舞蹈动作是被观众认可和接受的。在环境的表现上,既没有山的模型,也没有河的设定,而是双手招手爬山,抬腿爬山,让人相信是在上山;观众深信一系列的大跳跃、旋转、翻滚动作都在展现战斗,这就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舞蹈《丰收之歌》以黄纱的舞动象征稻浪的滚滚;《金山鼓之战》中的梁宏宇在打鼓时跳在鼓面上绕着鼓旋转,甚至在激战中连续在鼓上翻滚。这在实战中简直不可思议。但是,人们并没有对这种虚拟的、象征性的特征提出质疑,也没有人会认为这有损于一个历史名人的身份和气度。相反,人们被这些舞蹈动作所激动,从中注意到战斗的激烈和女主角的英雄气概。舞蹈《无声的歌》象征着张志新的喉咙已经被割断,领口有一朵红花。人们不仅能理解它,还会有许多联想。生活中的孔雀从来都不是一只只扭曲放松,而是在舞蹈《麻雀的精神》中,象征和体现了净化的心灵和高洁的情操。

在中国蒋敬女士表演的现代舞《听妈妈的故事》中,舞蹈中既没有妈妈,也没有其他演员。但从动作上,让人感觉这位母亲是在为女儿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通过坐在地上、躺在地上等一些身体姿势,生动地表现了女儿被故事感动的心理活动。近年来,中国舞蹈艺术家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舞蹈本体的规律和特点,创作了一些具有宏大哲学主题的舞蹈,如《绳波》、《希望》、《命运》、《黄河颂》等。,都发挥了其虚拟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绳子的各种图形变化象征着男女爱情的孕育、发展和破裂。我们在人体的线条、舞蹈、造型中看到虚拟的黄河,想到中国人的灾难经历和今天的崛起与腾飞。

舞蹈艺术的虚拟性和象征性立足于生活,根据舞蹈的独特优势,形象、概括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它为舞蹈艺术开辟了极其广阔的表现方式,人们通过虚拟的、象征性的舞蹈形象产生联想,从美的艺术享受中获得精神上的感应和净化。因此,虚拟性和象征性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5.建模

舞蹈动作不是对生活中自然形态的模拟,而是按照舞蹈艺术规律提炼、加工、美化的舞蹈语言基本单位,舞蹈语言是舞蹈动作的组合,在人们眼前转瞬即逝。如果不能打动观众,就无法发挥舞蹈艺术的魅力和作用,舞蹈的造型就是让舞蹈动作在不断流动的过程中给人以清晰的美感,在停顿片刻时展现出舞蹈的内在含义和魅力。

造型的特点是动中有静,动中有静,动中有序,都是美的。能充分展现人体线条和动作之美,集中体现内心的表达。在舞蹈的造型上,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个性特征。轻柔明朗的舞蹈给人一种优雅宁静的感觉;动作粗犷健壮,给人的感觉是强壮勇敢。这就好比说话时的抑扬顿挫和语气的优先。其目的是让对方更好地听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正确传达说话人的真实意思。

每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蹈组合,以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组合与组合之间,都是非常干净清晰的,有起伏,有动静。舞蹈动作如果缺乏造型,必然会形成一系列模糊难见的动态,破坏美感,更谈不上抒情和节奏感。中国的古典舞和民间舞都非常重视造型。无论是舞动的长绢、手帕、扇子,还是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都是在动作的连续流动中体现造型的特点,在片刻的停顿中发挥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国外芭蕾也重视并体现了舞蹈的造型。无论是快慢动作的组合,还是大幅度的跳跃和旋转,所有的造型都是清晰的,在流动和静止时都表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舞蹈的造型表现更好地表达了其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增强了舞蹈动作的美感。

综上所述,动态性、节奏性、强烈的抒情性、虚拟性、象征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构成了舞蹈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和方法,从而发挥其独特的艺术功能。

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

舞蹈以人体的躯干和四肢为工具,通过头、眼、颈、手、腕、肘、臂、肩、身、臀、膝、足的协调活动,形成有节奏的舞蹈动作、姿势和造型,直接表现人的内心活动,反映社会生活。而表演舞蹈艺术则运用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组合、造型、手势、表情、构图、哑剧等表现手段,塑造典型的舞蹈形象,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内容和形式的完整之美。

1.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包括上半身舞蹈和下半身舞蹈,这是创造任何舞蹈的最基本单元。

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实践。最早的原始舞蹈动作多是模拟生命的外在形式。通过对鸟兽的模仿和农耕狩猎的繁衍,人们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各种激情。民间舞和古典舞历史悠久,很多都来源于生活,比如拍蝴蝶、钓鱼、推车、射大雁、成双成对飞翔等。,但区别只是通过艺术加工,夸张、变形、美化。这在优秀的舞蹈作品中也很常见,比如《摘葡萄》中的品尝;鱼在追鱼中游动;舞剧《丝路雨》中的刺绣舞蹈;天鹅湖中的天鹅展翅等等。这种动作虽然经过了美化和变形,但仍能表现出其生命形态,所以也叫具象舞蹈动作。

在舞蹈动作中,很多动作只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没有具体的实际内容和生活依据,只是一种简单的情感表达,比如欢乐的快速旋转,红绫的舞动;各种大跳技术和组合;《天鹅湖》第二幕中二人转和群舞的一些动作。这种抒情的动作充满了符号,所以也叫抽象舞蹈动作。

舞蹈艺术主要以这两种动作为基本手段。就像词语一样,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舞蹈的语言。

一般来说,舞蹈动作由上半身舞蹈和下半身舞蹈组成。但有些动作只是上半身舞或下半身舞,如舞蹈《水》中坐在河边的傣族姑娘。舞蹈《金山战鼓》中,梁红玉受伤后向天发誓;印度、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跪舞。舞蹈《洗衣歌》中,藏族姑娘把腰伸进去,用脚踩衣服,但只有下半身动作;英美等国的踢踏舞也是如此。

舞步是由生活中的走、跑、跳、扭、荡、翻、滚等人体下肢的动态产生,根据舞蹈中人物的情感需要和性格特点,以及特定环境的规定,经过节奏的提炼和美化。舞步多变,富有表现力。柔和稳重的舞步,表现出稳定宁静的心情;快速跳跃的舞步表达了欢快激动的心情;激情而粗犷的跳跃,表现出特定的思想和个性;不断的翻滚跳跃,表现出心理活动的不稳定和感情的奔腾。上山、下山、涉水、过河、上楼、下楼,表现出特定的地理环境;汉族舞蹈中的圆步舞,朝鲜民族舞蹈中的鹤步,蒙古族舞蹈中的马步,芭蕾舞中的小跳和猫步,以及藏族的踢踏舞...生动展现多种风格和个性。

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变化,舞蹈从原来的位置向四面八方移动。各种舞步的作用不仅仅是移动位置和改变方向,还可以用上半身舞蹈来加强情感色彩和美感。各种形式的舞步拓展了空间的表现力,使上半身舞蹈不仅向高层次的空间发展,而且紧贴着较低的视界。我国汉族的舞蹈一般都有移位的技巧,很少有腾空而起、向上托举的动作,很少有与地面长时间接触、卧倒翻滚的舞步和技巧。我国的大跳和托举大多借鉴和吸收了芭蕾的舞步和表现手法,而趴在地上的动作大多来自西方现代舞。国与国之间的艺术交流丰富了舞蹈动作和舞步,增强了表现力。比如舞剧《丝路上的雨》中的大跳技巧和托举,舞蹈《花鼓》中的跳跃动作,都与作品的内容和意境相吻合,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塑造形象

造型是舞蹈的表现手段之一。它出现在舞蹈动作流动的瞬间或舞蹈组合结束的停顿处。人们也称之为运动中的静与静的表象。舞蹈造型的存在和变化使舞蹈呈现出有静有静的对比和秩序的美的规律。舞蹈流动中的静态造型,使每一个舞蹈动作在运动过程中呈现出其清晰优美的形态;停顿的外观造型不仅集中表现内心的感受,还起到了舞蹈团之间的连接作用。

造型是舞者从生活的动态规律中,按照舞蹈的规律提炼加工出来的,反映人物感情、气质、神态的外在形式。因此,它不是简单的美丽动态,而是具有内在意义的精神与形式的融合。无数具有静态动作的舞蹈动作和静态动作中有意出现的舞蹈动作构成了独特的魅力和风格,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舞蹈形象。如舞蹈《金山战鼓》中,梁红玉用翻身、转身的造型出场,在运动中表达女主角战斗的意志,在沉默中展现一个英雄女子的英气。《击鼓助战》舞蹈部分,在瞭望、击鼓、退敌等舞蹈组合中,鲜明的形态动态和丰富的造型变化,清晰地展现了剧情和人物的情绪,体现了梁宏宇必胜的信念。舞剧《丝路雨》中,英娘弹回琵琶的舞蹈动作组合。因为每一个流动的舞蹈姿态都在瞬间清晰地呈现出优美的造型,每一个舞蹈组合之间都有一种非常曼妙的样子。敦煌舞蹈的S形特征和英娘天真单纯的性格特征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如果在这一精彩的舞蹈中不运用造型的表现手段,不仅英娘的心境和个性难以表达,敦煌鲜明的舞蹈魅力也无法得到充分准确的表现。优秀的编导非常重视舞蹈动作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对力度、角度、幅度、长短都要仔细推敲,才能准确、清晰地让观众看到它的形式美和神韵。同样,在处理静态造型的表象时,也要从人物的内心感受出发,刻意创新,用各种停顿舞蹈来表现形象。造型的正确运用能给舞蹈作品增添耀眼的光彩。

手势

手势是舞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手段。在生活中,一个手势往往可以直接说明一个简单的意思,比如一个自然舒展的手势,表示“请坐”或者“请这边走”或者“到这边来”;高举的手势可以表达“再见”和“前进”。手势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语言的作用。作为一门以人体优美的动作反映社会生活的舞蹈艺术,更离不开正确使用手势。舞蹈手势包括手指、手掌、手腕和手臂的协调和运动。它不仅具有内在含义,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中国汉族舞蹈中兰花手、指、掌的动作规则有很多变化,不仅与西方芭蕾的手势有很大不同,与日本、印度等邻国也有很大不同。印度人的手势可以表达几乎所有的思想和感情。像语言一样,它们可以表达“我喜欢你”、“我讨厌你”、“月亮多好啊”、“你真可爱”等几十种意思。这些来自生活的经过美化的舞蹈姿态,在传达内心活动、展示风格和特点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舞蹈表情

舞蹈表达是通过舞蹈的所有动作来体现的,包括全心的动态。它通过面部表情、手臂表情、身体扭动和脚部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在揭示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表现各种情感变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汉族舞蹈非常讲究表达。首先,用眼有一套训练方法。比如用鱼的游动来练习翻白眼,用点燃的香烛来训练眼睛的光彩,还有开心的眼神、愤怒的眼神、怨恨的眼神、喜欢的眼神、愤怒的眼神、悲伤的眼神等各种表情。在表演舞蹈和芭蕾舞时,特别强调眼睛的运用,要求通过眼睛来表现此时此刻的具体心理状态。其次,对手和手臂的使用,要求移动是有情的,沉默是有意的。尸体的摆动和脚的运动也需要持续的情绪。舞蹈的表现不仅仅是通过某个动态部分来体现,也可以通过单手动作来体现。没有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很难正确表达丰富的内心感受。同样,如果部分不适应,也会导致外在形式的扭曲和松弛,破坏舞蹈的动态美。所以,我们所说的舞蹈表达,是由全身心的协调,通过外在的情感动态和技术动作,准确地体现美的具体魅力。这种表达的力量充满了艺术魅力。当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充满表情时,整个舞蹈的表现力才能实现。观众看到的不是单一的动作和技巧,而是能感受到其内在隐藏的意义。在这种充满内心表达的力量驱动下,人们产生联想,进入美的艺术境界。

每一个优秀的编舞在设计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时,都特别注重自己内在和外在情绪的统一表达。哪怕是举手投足,一个眼神,也绝不能忽视他们的表达因素,放过他们的艺术魅力。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家,正如我国伟大的戏剧艺术家梅兰芳所说:“要让台下的观众被我们吸引,为我们喝彩,就要从每一个微小的动作、每一句歌词、每一个眼神开始,让人觉得美,觉得美。尤其是舞蹈动作要多加注意,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都要做到人美、表情美。”(摘自梅兰芳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的演讲。)

5.舞蹈作品

舞蹈构图包括舞蹈画面和舞蹈队形,是表现舞蹈内容和表达特定情感的手段。舞蹈的画面和队形不是为了变化而变化,而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需要而变化。比如舞蹈《天鹅湖》第二幕,天鹅群的舞蹈画面和舞蹈队形随着白天鹅和王子的感情发展而移动变化。两排队形和双斜排的画面和队形,表现和对比了爱情的纯真和白天鹅善良的性格。四只小天鹅的队形变化以及两只天鹅和三只大天鹅的直线前进和侧向跳跃,表现了它们欢乐的心情,加强了欢快的气氛。舞剧《丝路上的雨》第四场的“梦”段中,乐手们的队形变化,形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境和优雅的氛围,表现了内心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蹈《再见,妈妈》中的双画面和舞台位置的变化,完全是根据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来设计的,充分细腻地表达了战士们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舞蹈《金山战鼓》是三人交叉队形,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