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教案
中班教案1 1。活动目标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有初步的音乐节奏感;
感受音乐欢快的氛围,熟悉2/4节奏。
2.重点和难点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讲述了“我”在寻找好朋友的时候,走在路上,敲着朋友的门的快乐心情。孩子们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体验情绪,表达歌曲的氛围。这首歌的难点是熟悉2/4节奏,感受不同的2/4节奏,表达节奏。
3.环境创造和材料准备
(1)录音磁带《找个朋友》。
(2)圆舞曲板、铃鼓、弦铃、小铃等乐器若干。
每个人都有一把椅子。
4.设计理念
中产阶级最后时期的孩子感受音乐的氛围并表达出来并不容易,所以让孩子体验到和生活中的好朋友一起玩游戏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另外,2/4节奏的培养,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感受才能提高。
5.活动流程
1.创设“生日”情境,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你生日快乐吗?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它还想邀请我们的孩子一起跳舞。
2、“请跟我做这个”游戏,熟悉b段节奏。
(1)玩游戏:请跟我来,拍有节奏的XX|XXX|。
(2)听音乐的B段,创造节奏。
3.熟悉音乐的A段,学习“开火车”的玩法。
(1)老师慢慢哼唱音乐的A段,孩子们学会了“开火车”。
(2)讨论如何快速连续地驾驶火车。
(3)老师总结:走路的时候,尽量保持双臂伸直,放在前一个人的肩膀上。走路时控制脚步,像别人一样笑。
(4)老师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注意什么时候停止。
4.“找朋友”,一起玩游戏。
(1)情况继续,小猫准备下车找好朋友一起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2)根据歌词找朋友。
中班教案2的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2.用打击乐来表达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教学准备:
三角铁,响片,铃鼓和节奏表
教学过程:
1,声乐练习
2.重温歌曲《学做解放军》
3.欣赏一小段打击乐《啤酒桶波尔卡》
4.学打击乐《学做解放军》
5.小朋友请客人一起玩节奏。(用录音机录下)
6.欣赏孩子们邀请客人一起伴奏的打击乐。
四、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
在教学呈现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很少评论音乐活动,几乎避而不谈。教师感到音乐教学的不足。他们通过观看音乐活动,引起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1.要求从现在起,各幼儿园、各年龄段都要开设音乐教学活动,保证音乐教学时间。
2、建立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督促各幼儿园建立音乐教研组,开展音乐教学研究,逐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3.下学期在全区开展音乐教学观摩活动,为我区幼儿园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在* * *研究和* * *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全区的音乐教学水平。
初中三班活动目的教案
1,能用连贯的句子讲述活动内容,激发孩子听和说的兴趣。
2.知道关心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
要准备的活动
1.设定欢欢家的场景。
2、兔子头饰、电话、电话录音及日用品、食品等。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成兔子欢欢,用“欢欢带孩子去家里玩”介绍,孩子们一起来到欢欢家。
“你好,孩子们!我是兔子欢欢。今天我要请小朋友到我家来玩!”
(教师作为角色进入游戏,很快引起孩子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帮助欢欢找到奶奶
欢欢回家后找不到奶奶,很着急,就让孩子帮她想:奶奶可能去哪里了?
(帮忙找奶奶引导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在帮助的氛围中学会表达和交流。)
3.接到我妈的电话后,我问:“我妈跟我说了什么,我要准备什么?
(通过外界刺激,引导孩子安静,认真听讲。)
4.让孩子帮欢欢准备她去看望奶奶需要的东西,重点引导孩子说话连贯。
(1)讨论:“奶奶最需要什么?”“你要给奶奶准备什么?”“去医院我该跟奶奶说什么?她的病会很快好起来吗?”
(2)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准备去看望奶奶。
(转移引导,让孩子设身处地,发挥思维能力。)
5.去医院看望奶奶,体验助人为乐的乐趣。重点引导孩子讲述:“看到奶奶开心你是什么感受?”
(融入社会教育,让孩子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中班课程计划4活动目标:
1.学会关心和帮助老人。
2、街景图片内容,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片。
3、能按顺序描述人物,并分层次讲述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1,孩子和爷爷奶奶的照片。
2.教学挂图“帮助奶奶”
活动流程:
1,秀照片,聊进。
(1)老师出示照片,让孩子讨论:这张照片里你和谁在一起?爷爷奶奶爱你吗?你怎麽知道?你为你的祖父母做过什么吗?你做了什么?
(2)老师倾听孩子的回答,及时总结。
2、孩子观察理解挂图,重点是理解爷爷奶奶需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1)展示挂图,幼儿观察并说出:这幅图中是谁?他们在做什么?
(2)引导孩子听同伴的话,帮助其他孩子补充。
(3)问题:奶奶蹲着捡豆子不方便吗?孩子看到了应该怎么办?为什么?不方便的时候需要大家帮忙吗?我们还能做什么来帮助爷爷奶奶?
(4)幼儿充分表达想法后,教师及时总结。
3、情境游戏,巩固想象。
(1)小朋友分组扮演祖孙,选择购物、散步等生活场景进行模拟。
(2)老师及时点评,鼓励孩子帮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建议:
1,在语言区放图片等素材,让孩子进一步讲述。
2.建议家长设计一份问卷,记录子女对老人的帮助,也可以让子女通过绘画来表达和表达自己。
中班教案5活动目标
让孩子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培养孩子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讲图形
教学难点:讲述图形的特点
要准备的活动
1.在周围环境中装饰彩色的几何图形。
2.在场地上画一个大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可以容纳全班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手指练习稳定孩子情绪
二、基础部分:
1,引导孩子在室内寻找。如方形玻璃窗、圆形钟面、三角形搁板等。
2.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如圆形纽扣、衣服上的几何图案、口袋里的小方巾等。
3、启发孩子思考,说日常生活中总有那些圆的,三角的,方的东西。
4.鼓励孩子在活动区寻找。
三、结尾部分:游戏“找朋友”
四、方法:
孩子们一边自由地拍手,一边在地上跳,一边读着儿歌《找朋友》:“找朋友,我想找一个好朋友。我找到谁就是我的好朋友。”看完之后,老师接着说:“找图形。圈子是你的好朋友。”然后孩子们迅速跳进了圈子。游戏重复进行。老师可以说分别找正方形或三角形,孩子可以跳到相应的图形里。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延伸:请幼儿用火柴棍和细铁丝拼成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中班教案第六条活动目标:
1.观察梨、苹果等水果的颜色,根据水果的颜色学习童谣。
2.培养孩子在众人面前大胆说话的习惯,学习普通话。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水果歌(儿歌)
活动流程:
第一,进口
1,“猜水果”话题引出激发孩子兴趣。
今天,老师让孩子们猜水果。如果他们猜对了,我们要邀请它出去吗?
2、利用课件,猜一个,课件演示一个。
红脸圆圆的,咬一口,又脆又甜。
黄皮黑芝麻,一口下去,甜到解渴。
一串紫色的玛瑙,一酸一甜,
绿色的身体,红色的肉,多汁的水果和清爽。
第二,拓展
1,儿歌《水果歌》
现在,我们根据水果的颜色编一首好听的儿歌好吗?
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用童谣提问。
什么水果是红色的?(引导孩子说出下面这句话:苹果是红色的)
老师这样说完全是为了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
什么水果是红色的?苹果是红色的。
梨子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是黄色的?(梨是黄色的。)
(3)葡萄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水果是紫色的?(葡萄是紫色的)
(4)西瓜是什么颜色?
什么?这是谁的绿色?(西瓜西瓜是绿色的)
2.老师和孩子一起说童谣。
(1)第一遍:老师说前半句,孩子说后半句。
(2)第二遍:孩子说前半句,老师说后半句。
3.请一起读儿歌。
什么水果是红色的?苹果,苹果是红色的。
什么水果是黄色的?梨子。梨是黄色的。
什么水果是绿色的?西瓜西瓜是绿色的。
什么水果是紫色的?葡萄是紫色的。
第三,结束
讨论: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那些水果是什么颜色的?
活动扩展
孩子们回家和父母一起创作水果歌曲。
中级课程第7课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在不受其他图形干扰的情况下求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培养观察、比较、运算的能力。
活动准备:
照片:由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组成的梯形屋顶的房子,带有可拆卸的图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纸(数量与儿童相同),剪刀;手拿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三个方块,剪刀;幼儿活动资料《数学》第265438页+0“梯形党”。
活动流程:
首先,引入主题以引起孩子的兴趣,
老师:“小猪们建了一座新房子。这栋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看看这房子是什么形状的。”让孩子们找出“小猪的新房子”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数一数有多少个。
二、理解梯形
老师:“小猪家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这个形状叫什么?(梯形)看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把梯形图倒过来斜放。让孩子们谈论这个数字。
老师:“这个一边可以当幻灯片的图形是梯形吗?”(展示直角梯形的图片)“这个两边幻灯片长度相同的图形是梯形吗?”(展示等腰梯形图片)
第三,让孩子操作,加深印象。
老师:“猪妈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将为每头猪建一所房子。小猪喜欢梯形屋顶。让孩子们帮我们设计梯形屋顶吧。”“老师,这里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卷子。请用折纸把它们折成梯形。谁想试试?”孩子们试着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然后把切好的梯形放在白纸上画的方形房子上,作为猪舍的屋顶。
第四,展示活动课本,重新感知梯形的特点。
展示数学21页幼儿活动材料《梯形党》,通过观察、寻找、着色、连接活动,引导幼儿重新感知梯形的特征。
五、幼儿操作,教师在指导。
中班教案8活动目标:
1,初学唱歌,自然能唱出弱拍。
2、借助动作提示,理解并记住歌词。
3.在寻找“懒虫”的游戏中,感受歌曲的幽默趣味,懂得如何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
孩子们坐成半圆形。
活动流程:
(1)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1,老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是鸭妈妈,你是谁?(小鸭子)
2.介绍一下游戏的玩法。
老师:现在妈妈要去找我的小鸭子了。妈妈拍拍你的肩膀,你就站在妈妈身后,做一只小鸭子。我们一起去找其他的小鸭子,好吗?(好)
3.游戏:“寻找一只小鸭子”
老师根据懒虫的音乐节奏,一边读童谣一边找小鸭:“小鸭是谁,小鸭是谁,小鸭是谁?它的嘴是平的,毛是黄色的。谁是小鸭子?请拍一张肩膀上的孩子走在老师后面的照片。)
老师问上前的小朋友:刚才你妈说你是谁?(小鸭子)那就请大家举起双手,大声告诉大家我是谁。(引导幼儿举手,大声说:我是小鸭子!)
老师:妈妈会再去找小鸭子。等她找到你,你可以大声说我是小鸭!用同样的方法再玩一次游戏。)
老师:现在我妈要变了,我不找小鸭了。听听我在找什么。根据节奏,老师一边找鸡一边读儿歌:“谁是鸡,谁是鸡,谁是鸡?它的头是圆的,嘴是尖的,是只小鸡!”
老师让最后一个被拍到的孩子站起来问大家:刚才妈妈找谁?(鸡)谁是我的鸡?(X X X)【老师引导孩子举手大声说:我是鸡!我是一只鸡!)]
(2)学会唱《懒虫》这首歌。
1,老师再唱一遍歌。
老师:现在妈妈不找小鸭子和小鸡了。听听我在找谁。(老师唱一次歌)
2.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歌词。
老师:妈妈刚才在找谁?(懒虫)
1 2下一页
②老师:懒虫是什么样的人?(请儿童畅所欲言)
老师:他身体哪里疼?(请回答个别孩子)
老师:为什么懒虫全身都疼?
⑤老师:你愿意偷懒吗?
3.通过“寻找懒虫”的游戏帮助孩子记住歌词
老师:现在让妈妈找出谁懒?(老师一边找懒虫,一边按节奏念歌词。)老师找到后问孩子:你是懒虫吗?(没有)那请举手告诉大家,“我不是懒鬼!”。(引导孩子大声说:我不是懒鬼!(玩一次游戏)
老师:请小鸭子们和妈妈一起去找懒虫好吗?(好)老师带领孩子读歌词,有节奏地做动作(两遍)。
4.孩子们学唱歌。
老师:请伸出手,和妈妈一起找懒虫。老师带领孩子们唱歌和做动作。
老师:刚才我们唱了,那就唱它找懒虫吧。(老师一边唱歌一边带领小朋友找懒虫)
老师:我要让一只小鸭子和妈妈一起去找懒虫子。(老师让一个小朋友一边找懒虫,一边一起唱歌。)
老师:现在请站起来,面对你的父母。我们来问问他们是不是懒。(让孩子站起来给父母唱两遍歌,最后一次让孩子来找父母。)
(3)结尾。
老师:勤快的小鸭子,跟着妈妈去外面玩,好吗?(带领孩子走出活动室)
中学第九课教案的设计思路:
进入中班后,我们孩子的基本动作更加灵活。他们不仅能跑、跳、爬自如,还敢于尝试和探索各种动作。《指南》中指出,孩子要大胆进行各种身体锻炼,要有调节自己身体动作的能力。出于孩子的动力和兴趣,我们一起探索了不同形式的走、跑、跳。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所以我们觉得中班的孩子行动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动手能力较差,需要加强。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打雪球”,让孩子在思考、玩耍、说话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可以多种方式玩雪球,提高躲闪和投掷能力,锻炼臂力。
2、不怕冷,能勇敢地参加冬季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用废纸做小雪球。
2.活动前,孩子们穿上合适的衣服,比如运动服。
活动流程:
1.互动讨论:怎么玩雪球?
1,启发孩子提出打雪仗、扔雪球、踢雪球等多种玩小雪球的方式。想出各种游戏。
2.你们都会玩这些游戏吗?请孩子们上来演示。做动作打雪仗的姿势。扔雪球姿势...
第二,准备行动,打雪球。
1.让我们一起玩雪球吧。让我们先做些热身运动。伸展,踢,跳,跑...
2.准备行动吧。让我们手拉手玩吧。先练习扔雪球:小朋友在3-4米的距离扔雪球。
3.孩子们自己扔雪球。
4、打雪仗:孩子分成两组,相距5-6米,面对面站着,互相扔雪球。
5、踢雪球: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孩子可以轻轻地把雪球踢进球门。
第三,师生互动,分享快乐
1,老师和孩子互动,分享快乐。说,你今天玩得开心吗?
2.你学会怎么玩了吗?
3.你觉得除了这些游戏你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