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种阅读方式?怎么读比较好?

今天,我想谈谈我所学到和实践的一些阅读方法。在说方法之前,我想说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反之,就需要一直调整。个人很喜欢《人月神话》里的一句话:“没有银弹”。我认为任何复杂的事情都不会有简单优雅的解决方法。可惜大多数人只是希望别人告诉他们如何简单快速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当然这是题外话)。

在我看来,帮助自己解决阅读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阅读自然会有不同的方法。

读书的两个目的。

同时,我也认为任何方法都只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手段。说到今天的主题阅读,高效阅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确定你的阅读目标”。

阅读的目标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两种:功利性阅读和非功利性阅读。

1,功利性阅读功利性阅读一般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比如看考研教材是为了考试得高分,看金融类书籍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财知识,帮助自己多挣钱...

2.非功利性阅读如果读书的人对阅读结果没有功利性的预期,我称之为非功利性阅读。非功利性阅读的例子很多。比如我因为觉得心理学很有趣,就翻遍了心理学各个门类的经典入门教材。一个哥们读了很多书,因为他对日本的性文化很好奇...

如果你知道你的阅读目标,你就不会在阅读时感到不安、不安和焦虑。我的经历更多的是花在非功利性的阅读上,所以今天我主要说一下如何阅读非功利性的书籍。当然可能对看各种书有用,呵呵。

构建一幅世界地图

很多时候,读书只是为了好玩,就像给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做一个索引。我称之为构建自己的世界地图的操作。从头到尾,我都觉得一个人最终能成长起来的高度,和他视野中地图的边界成正比。地图的索引越宽,人们可能越感兴趣。当然,阅读可能不是建立你对世界的理解的最好方式。

王璐曾在自己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说: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基于许多事物拼凑成一幅巨大的地图。要让地图立体清晰,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在这里,需要深思“读书使人明智”这句话的边界。

大多数普通人的非功利性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好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就“获得一个认识世界的索引”这个目标而言,从头到尾读完十本书,和每次阅读开始就放下不会有太大区别。你看到的是你的世界。阅读之初,索引已经建立。这时候地图的不断扩展就比较有意思了。

主题阅读

读书和锻炼是一样的。我们在运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运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的锻炼方法对吗?运动有效果吗?如果你自己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往往就不能坚持。

所以,针对从三大问题中抽象出来的这三个要素,锻炼的核心问题就是三点:目标、方法、即时反馈,而三点的核心就是即时反馈。

从阅读中得到及时的反馈是相对困难的。往往最明显的即时反馈就是我花了多长时间阅读,学到了哪些知识。但一本好书往往需要反复阅读。如果不反复阅读,可能无法深刻理解书中的含义。如果你反复阅读,你可能无法立即得到反馈。这有点矛盾。

很多人,比如隼,都采用了这样的方法。顾名思义,“主题阅读法”就是找到某个主题的书籍,然后一本书一本书的刷,避免了他们一直啃一本书的焦虑,同时也更好的理解了这个主题的知识。因为某一门学科的书,大体内容都差不多,而不重复阅读不同的书,可以不断强化你对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

但这种方法不好的地方是,很多题目没有那么多书可以读,一本书读得不够深入。读100本书会有什么不同吗?所以很多时候你需要精读一本书。

深入阅读一本书

精读一本好书对人有很大的帮助。李笑来曾在《以时间为朋友》中说:如果一本书不值得你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你为什么要读它?

《学习与时代》的博主叶宇认为,大量快速阅读是浪费时间。他用精读的方法来阅读。具体方法是一篇文章一次读两遍,第一遍通读,第二遍写读书笔记,根据章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本章内容和自己的想法。

关于如何更有效地思考书的内容,李教寿曾在《为什么你读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真知灼见?以下三点非常值得借鉴: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思知识的各种用途

试着去探究事情背后的原因。

精读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从作家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的写作逻辑,从而更彻底地扔掉这本书。以后你想起书上的这篇文章,只需要翻翻当时的读书笔记就行了,太多了。

那么,你被误导了怎么办?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学会批判性思考吗?

正确的批评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可以避免被别人欺骗和误导,但批判也可能导致“前置过滤”的出现,让你过滤掉很多本该对你非常有用的东西,才接受这个。情商低的伟大程序员王银曾经说过:“当你讨厌一件事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从中学习的机会。”。这是他说过的话中我最喜欢的一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代,发声的起点是如此之低,你只要动动手指,发一条140字以内的微博,就可以批评任何事情。但是学习的成本并没有降低,熵减似乎没有捷径,记忆面包也没有发明,我们只能抱着一本书几个星期才能学会一个书面的东西。批评让你感觉良好之后,时间长了就不想学习了,因为批评太容易得到满足感了!

看了熊十力关于批判许观复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许观复第一次去见熊十力,问他看什么书。熊十力推荐王夫之的《读书如镜》。许说这本书已经看过了。熊十力一脸不高兴,说你没看懂,应该再读一遍。过了一会儿,许又见到了熊十力,报告说《资治通鉴》已经看完了。熊十力请他谈谈自己的经历,许谈了许多对王夫之的批评。熊十力还没听完就开始骂人了:你怎么能看书呢?任何一本书的内容都有好坏之分。为什么不先看到他的优点,而去挑他的缺点;这样读书,就是读一百本书。你会从书里得到什么好处?读书就是先看到他的优点,再批判他的缺点。这就好比吃饭,消化之后,你得到的是营养。比如《读书如镜》上,某一段应该有多有意义,某一段的理解有多深刻,你还记得吗?你明白吗?你这样学习真的没救了!

可见,在阅读之前,一定要了解这本书的好地方,并加以研究。等你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批判它不好的地方,而不是一开始就批判它。

这种情况有点像我在美团的时候,学校面试的新生跟我说某个页面的设计有问题,让我很难受。当你对业务一无所知的时候,所谓的扣费明细,说白了就是变态。(当然,没有相关经验的人也能理解)

总的来说,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去发现,去思考。这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