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彩虹的孩子们读《我来自彩虹》札记

说实话,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孩子(不是现在没有),那些多姿多彩的人生规划也随着孩子的到来而变得“游戏结束”。

没有孩子的时候,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了孩子之后,连我的看法都莫名其妙的改变了,对这个世界有了一种温暖的关心。

虽然我们也会吐槽有了孩子后的各种奔忙和不适,但是一想到孩子粉红的笑容,滑稽的表情,甚至是哭泣,我们都会忍不住笑出来。孩子真的是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我来自彩虹》作者是在美国一直从事幼儿教育的芭芭拉·帕特森(Barbara Patterson)和她的学生家长帕梅拉·布拉德(Pamela Brad)。该书讲述了如何接触“华德福”教育理念,概述了如何培养健康、快乐、有能力的孩子,以及玩耍和创造性的纪律。

这本书涵盖了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没有一个长远的概念。有很多基于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做法,也有和家长讨论的记录,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妈妈的困惑度极高),幼儿园玩具的做法,推荐的书籍。

书中充满了关于周围环境和节奏对孩子的影响,玩耍和养育孩子的技巧等温暖。容易读,容易产生* * *音,对我很有帮助。

说到节奏,我就想到爆炸鼓,想知道养孩子需要什么节奏?

节奏是儿童感知的外界环境及其变化规律。

对孩子来说,节奏很重要。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出去散步,他们比我们更敏感。一旦这种节奏被打乱,孩子就会不适应,经常哭闹。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节奏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它已经以外部环境总和的形式进入了他们的内心。规律的节奏会让他们更自律,更有安全感。

在日剧《圣贤之恋》中,真由小时候的家庭环境美好和谐。家里的东西虽然很多,但都布置得有条不紊,充满了温馨。莉莉的家很乱,充满暴力,虽然有佣人。游泳池里剩了一滩水,很乱。抛开扭曲的故事情节,马科科温柔、自信、有教养,莉莉则更具攻击性,充满不自信。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朋友。她母亲有洁癖的倾向。在家禁止吃瓜子、饼干等零食。即使是孩子也不能为整洁破例。虽然她不是洁癖,但住在校园里,她的东西最好整理得有条不紊,就连睡觉前脱下来的脏衣服也要叠好放在一边。这是她从小感受到的节奏的影响。

要建立节奏,就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规则。

一个干净舒适的家,体面的衣服,轻松和谐的氛围,都会留在孩子的心里,逐渐形成他长大后的样子。

建立吃饭、睡觉、玩耍的节奏,会让这些事情更容易完成,也会帮助孩子形成自信而强大的内心,因为他可以“掌控”生活。

感受四季的节奏,体会大自然的变化,学会敬畏,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书中提到,一个男孩的妈妈想要一份更好的圣诞礼物。毕竟孩子已经有很多玩具了。

芭芭拉老师的建议如下:

太不可思议了,不是吗?会唱歌会尖叫会走路会发光的电动玩具真的很“弱”。但是,孩子们很喜欢,马上就玩起来了。

书中提到,他们幼儿园的玩具都是“原装”的,有娃娃、玩偶、丝布、光滑的木头等等。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家里两个孩子买了很多玩具,都是别人送的,收拾起来很头疼。他们不经常玩很多玩具,比如中间有一根柱子和大大小小的圈圈的玩具,还有孩子的手机、飞机、小火车、健身架、弹子、球等。可能他们年纪大了,这些都是他们小时候的玩具。他们现在最常玩的是《有轮子的小鸭子》。骑小鸭可以跑得很快,经常在家里“拖”“漂”。

书中认为这些简单的玩具可以有无限的组合来激发各种想象力,也满足了这个阶段孩子的需求:触摸和感受不同的材料来激发想象力。

我要试一试。我会给我的孩子准备一些小篮子,我会自己做洋娃娃。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要上早教班。有些父母认为玩是浪费时间。他们喜欢为他们的孩子购买教育玩具,玩教育游戏和观看教育节目。出于时间、安全和健康的考虑,户外活动很少玩。

这本书认为电视是孩子最大的障碍。看电视是必然的,监控内容和设置时间限制可能是更可行的选择。户外活动可以释放孩子过多的精力,更好地接触大自然。如果可能的话,让孩子体验风、火、水、土四大元素也很好玩。

游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最简单质朴的玩具就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多做户外活动有很多好处,尤其是对精力充沛的孩子。

养孩子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掌握一些小技巧可以让我们彼此更容易相处。书中有很多案例值得我们仔细阅读。

首先是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阶段性的。如果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出现问题时就不会慌张,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帮助自己和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孩子6个月到1岁可能会突然发高烧,极有可能是儿童急性皮疹。不要急着给孩子退烧药;

孩子两岁半左右,记忆力会越来越好。这时,他发展出联想记忆。他可能会看到草莓,想起给他草莓的奶奶,但很难记住他早上吃了什么,做了什么。避免问孩子这样的问题;

孩子3到5岁,会喜欢问“为什么”。他们不是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在体验他们可以提问的事实。与真实的答案相比,简单、幽默、富有诗意的答案往往更好。

我小侄女这么大的时候,也喜欢一直问为什么。一个问题的答案还没说完,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她喜欢在开始时问一个问题,然后不断重复“为什么”。经常是先认真回答,不想回答就说“豆沫”!然后我们两个会笑着问问题。

二是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良心的人。由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可以发现规律的,他们遇到的问题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别人的经验往往很有效。做一个生活中有良心的人,根据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功课。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轻松处理,然后潇洒地说“好容易啊”!

孩子在“不”的阶段,会“叛逆”,经常说“不”。成年人要避免对抗的态度,不要想着“扭熊海子”。他们可以转移注意力,一起做其他事情。你可以通过玩文字游戏来达到目的,让孩子用“我猜你不想睡”来说“不,我想睡”;你也可以有幽默感。

当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时,你也可以像我一样用“豆沫”来结束话题,注意语气的夸张和表达的友好。

当孩子调皮捣蛋时,不要用暴力制止,更不要没完没了地说教。这种说教会可以刺激孩子的厌烦和愤怒,我们可以通过“重塑”他周围的和谐空间来让孩子平静下来,比如默默整理他凌乱的东西,摸摸他的头,给他整理衣服。

当孩子没有吃好饭的时候,你可以很认真的在他肚子上画个记号,稍微夸张一点说:啊,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在你肚子里看到这里有米饭,这里有肉,这里有苹果,嗯?蔬菜在哪里?为什么没有蔬菜?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咯咯地笑,愿意吃一些蔬菜。如果他说他吃饱了,你也可以这样,然后给他一顿便餐,告诉他他有空,可以再吃点米饭或者任何你想让他吃的东西。(这是我在微信的一篇文章里看到的方法)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爱,家庭的和睦,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知道我不可能完美,我也没准备好变得完美。我在摸索着做妈妈,也在摸索着和彩虹来的孩子们一起走过这条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