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
幼儿园中班“量一量”教案1的活动过程;
首先,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老师示范步幅测量方法)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我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我从大椅子到孩子们走了多少步?
第二,孩子感受到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儿童练习步幅测量。
想试试吗?我应该让一个孩子从你的小椅子上走到前面的大椅子上走几级台阶?我们可以并排数。
(2)要求男生和女生练习步幅测量。
现在,一个男孩从你的小椅子走到黑板需要走多少步?
(3)让女性儿童练习步幅测量。
听着,女孩们等不及了。我们也试试吧。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走多少步?
第三,引导孩子初步学习和记录的方法。
让我测试一下孩子们。你刚才从小椅子到大椅子走了多少步?那我们来记录下这个结果。黑板旁边的小椅子怎么样?想想吧,孩子们。你还能从你的小椅子上穿过哪里?
第四,儿童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做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并做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你带来了许多动物朋友。让我们看看谁在那里。如果小朋友想去小动物馆,也一定要有邀请卡,就是让他们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馆要走多少步,然后在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对应的数字贴出来。所以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馆,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呢?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请看一看。你先去谁家?第二次呢?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吧!
(2)通过提问,幼儿得到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动物馆?一共走了多少步?谁能告诉我你离哪种动物的家近,离哪种动物的家远?
儿童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孩子,你想想,还能从哪里开始?谁来试一试?让我们记录结果。现在让我们都来试试,你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测量一下,画个图,记录在纸上。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测的',那么现在我们拿纸和笔到外面测一下,划一下!
幼儿园数学教案二“量一量”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和自然测量来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孩子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3、初步训练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和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孩子有1个空纸盒和1个自制的多用尺子(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途直尺
活动流程:
1,老师介绍
(1)老师用空纸盒、课桌、教室作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孩子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如何才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幼儿讨论后教师的归纳:通过测量。
目测:用自己的眼睛,可以大致对比,但不准确。
测量:用尺子量。
这孩子手里有一把多用尺。老师提醒孩子数数。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方块。孩子数了一下,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块组成:红、黄、蓝、绿、橙。老师提醒孩子们,这种多用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宽、高。
2.示范
(1)老师用钢卷尺或木直尺测量了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一个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有多少个正方形。
3.操作
(1)幼儿用自己的多用途直尺测量空纸盒,分别测量空纸盒的长、宽、高,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配合用多用尺量小桌子,将小桌子的长、宽、高量为几尺(10的平方为1的平方)或几个小方块,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一量”教案三: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8的构成,进一步理解7加1等于8,7小于8等于1,8大于7等于1。
准备:
天鹅绒卡片:7个小圆盘和8个三角形。
活动和指南:
1.展示7个小圆盘,粘贴成一排让幼儿数数然后说出总数,再展示7个三角形,一个一个粘贴在小圆盘下面,让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启发幼儿比较两组数字的个数,说出圆盘和三角形一样多,都是7。
2.展示1个三角形的棋子,并把它们加到七个三角形的后面,让孩子数数。有多少个三角形?说7加1等于8。比较8个三角形和7个圆,引导幼儿说三角形比圆多1,圆比三角形少1,8比7多1,7比8少1。
3.老师敲手鼓,第一次敲7下,第二次敲8下。问孩子两次敲了几次,哪个敲的多?多了多少?哪个时间少?少了多少?
4.让孩子根据数字8画出8个熟悉的物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圆圈涂色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圆圈涂色
有用的学习经验:
熟练掌握7以内的数字顺序,理解两个相邻的数字。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准备:
1.每个孩子都有一张有圆点和数字的卡片。卡片每一行的左边是1-7中间的一个数字,右边是七个圆圈。数字1-7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2.每个孩子一套号码为1-7的卡片。
活动和指南:
1.给孩子们发卡片,让他们根据每行左边的数字给右边的小圆圈涂色。画完后和小朋友一起总结一下:每个按顺序排列的数字都是前面的数字大于1,后面的数字小于1。
2.让孩子把数字卡放在桌子上,找到最小的数字,放在最前面,然后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小到大排列数字卡。
仔细观察号码牌顺序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如何改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狗骨头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给狗骨头吃
有用的学习经验:
1.了解9和10的关系,知道9比10小1,比9大10。
2.从众多对象中找出1-10个对象,按数字大小排序。
准备:
1.贴绒卡,9条狗,10骨头。
2.每个孩子有一套1-10的数字卡和实体卡。
活动和指南:
1.出示9只狗的卡片,用游戏的口吻告诉孩子们:排队找骨头吃的小狗有几只?让孩子数数,说出总数。
2.老师展示9块骨头的卡片,告诉小朋友小狗找到骨头了。请1小朋友出面,为小狗分骨头。问幼儿每只小狗能否分成1块骨头,引导幼儿把骨头一个一个放在小狗下面,数一数有多少块骨头,说骨头有多少只小狗,1只小狗有L块骨头。
3.老师展示1块骨头,放在一排骨头的最后。让孩子说出有多少根骨头,把号码牌10贴在旁边。对比狗和骨头的数量,骨头多,9小于1,10大于9。
4.给孩子号码牌和实物牌,让孩子把号码牌放在桌子上,找出对应的实物牌,放在每张号码牌的两边,然后按照号码的大小排队。
5.指导孩子做练习
(1)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理解图片的含义,知道9加1是10。
(2)让孩子按组数,说出总数:花生、蚕豆、豆芽都是10。
(3)首先让孩子明白,1的青蛙吃1的虫子,10的青蛙应该有10的虫子。数青蛙和虫子的数量,比较青蛙和虫子的数量。虫子少就多画。
数学教案4“量一量”在幼儿园中的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目测和自然测量来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孩子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小朋友有1个空纸盒和1把自制的多用尺子(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途直尺
活动流程:
1.教师介绍
(1)老师用空纸盒、课桌、教室作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孩子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如何才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幼儿讨论后教师的归纳:通过测量。
目测:用自己的眼睛,可以大致对比,但不准确。
测量:用尺子量。
这孩子手里有一把多用尺。老师提醒孩子数数。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方块。孩子数了一下,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块组成:红、黄、蓝、绿、橙。老师提醒孩子们,这种多用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宽、高。
演示
(1)老师用钢卷尺或木直尺测量了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一个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有多少个正方形。
操作
(1)幼儿用自己的多用途直尺测量空纸盒,分别测量空纸盒的长、宽、高,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配合用多用尺量小桌子,将小桌子的长、宽、高量为几尺(10的平方为1的平方)或几个小方块,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孩子用多用尺测量,可以是1小方块,也可以是1英尺(10小方块就是1英尺)。同样长度的物体,单位小,测量数量多;单位大,测量次数少。例如,一个空纸箱的长度可以说是2英尺长或20个小方块长。
2.让孩子再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还有什么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棍、绳、筷、步、手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板厚
有用的学习经验:
知道物体的厚度,感知厚度的相对性。
准备:
1.3块长宽相同,厚度明显不同的木板。
2.每个孩子3件长宽相同,厚度不同的塑料制品。
活动和指南:
1.同时展示两块薄木块,让孩子从各个角度观察木板的异同。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排放在平台上,让孩子说出它们的区别。在他们说一个板子“高一点”,一个板子“矮一点”之后,告诉孩子,孩子很有眼光,已经找出了区别。但是因为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身高,而是用粗细来区分。在木板上分别标记1和2,让孩子说2号木板较厚,1号木板较薄。
2.拿出另一块板,标为3号板,与2号板对比,启发幼儿说:3号板厚,2号板薄;两两比较三板后,引导幼儿说3号板最厚,2号板较薄,1号板最薄。
3.将木板从薄到厚分类。
4.给孩子发塑料制品,让孩子区分其厚度,并根据厚度进行分类。
5.根据老师的指示,给出相应的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