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杀了给小岗村“大包干”擦屁股的沈洁同志吗?

沈浩的死因还没有确定——他一个人在小岗村住了6年,没日没夜地开着门。

首先,被殴打的秘书

让村民有事就来找我,“办实事”,“办公室或者宿舍都行,我不关门”——沈浩召集村民会议宣布。

昨天同学带我去县城吃饭,抱怨我要去小岗,那里比哪里都好。小刚太难做了。如果不好,就别告诉我你的成绩。如果没有问题就好了。——沈浩日记2004年2月2日

沈浩是个“懦夫”。他在小岗村当了几天支部书记,就被当地人打了。

作为首个省级“空降兵”,沈浩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18年,至今仍是主任科员。2004年2月,他被要求到凤阳县小岗村工作,任期三年。有朋友闻讯惊呼:看来你的官运还不够,那里的村民都是“见官色变”。

小岗村的村民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村民”。几乎每个在生死状上按了手印的大合同领导,家里都挂着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某领导儿子的工作被调走了。他问村干部:“中央领导知道这事吗?”更麻烦的是,小岗村经济发展缓慢,无业无商,种田靠天,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集体欠下4万多外债;从1993开始,挂职干部“如走马灯”,一直到一个公安局副局长。但由于“村情复杂”、经济落后,他们都没有连任。

沈浩来小岗报到的第一天,村民们就盯着这个弱不禁风、嘲笑所有人的新干部,心想——公安局长都憋不住了,他还能憋得住吗?你能做好吗?

上任没几天,沈浩就在村口被几个醉鬼围住了。他上前打了几拳。他捂着头喊道:“住手!我是小岗村新的支部书记!”结果还是被打得鼻青脸肿,还有人喊“那是你的新秘书!”“在他上任的头六个月,沈浩被打了三次,对方警告他从哪里来就去哪里,我们要‘以岗治岗’!

新来的支部书记似乎很“胆小”。他先找到派出所,劝把被拘留的打人者放了——“我还是个孩子,不懂事。”沈浩邀请12位活着的领导到县里吃饭,并挨个发烟。

沈浩胆小吗?文,安徽作家,是的老朋友。他并不认为沈浩胆小——老沈的法宝就是“真诚”加上“实事”。

新来的支部书记被打了,但他没有抱怨。他还召集村民开会,让村民有事就来找他。他想“办实事”,“办公室,宿舍,随便,我不关门,也不睡觉。”

村民们半信半疑,打败了他——小刚眼下有两大困难:村里还有一条路需要修;一两个村的豪强长期霸占公物,不得不管。

沈浩说好,就先抓这两件事。修路的50万,是他想从“娘家”省财政厅要的。50万元不够对外招标。一个大的合同负责人提议自己做这件事,被沈浩采纳了。村民们被组织起来自己干,工资按天结算,包括饭钱。

起初,村委会的组织不够强大,有些岗位的工作没人干。沈浩拉水泥回小岗晚了,赶着去吃饭,没人给他让座,饭都吃了。一天傍晚,快结束的时候,来了一卡车混合水泥,卸在路上,怕泥浆凝固了不好用。沈浩什么也没说,伸出双手,开始握水泥。大家看傻了,醒悟过来,纷纷效仿乡党委书记。

1.2km的水泥路,只花了不到26万。剩下的24万元被沈浩用来刷新村口的牌楼、围墙、党员活动室,维修废弃多年的自来水和广播电视设施。村民们每人还得到了1000元的劳务费。

第二件事是最难的。村里两个强人各占了村里20间房子和推土机很多年。此前,几个秘书也想回来,但都失败了。

沈浩首先设计返回被占领的房屋,把它改造成消防队和民兵连,并挂上了“军事要地,任何人不得进入”的标语。那就打官司,回推土机。沈浩在小岗村的人气飙升。

村民关正银回忆起这段往事,依然激动不已,“那太好了,大家都愿意跟着沈书记干好工作,谁不想过好日子?谁想打架?自己打!”

第二,意外死亡

沈浩意外死亡,经公安部门现场勘验初步判断为猝死,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

官方新闻总是回避沈浩的死因。根据各种资料,沈浩的死因有三种版本:一种是因饮酒猝死;二是沈浩心脏不太好,过劳死;第三,由于工作压力过大。

同事:沈浩心脏不好。

据当地村民介绍,5日上午,沈浩接待了三批前来洽谈投资的商人,喝了不少酒。大多数网民将沈浩的死归因于“喝酒”,并强烈批评“在酒桌上做事”的现象。

名为“花店画廊”的网友直指现实:“这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每年死在酒桌上的战友一波又一波。工作就是喝酒,喝酒就是工作,现在谈事情,最后的决定权在酒桌上。」

然而,小岗村党委副书记赵家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今年4月,沈浩参加了一次体检。体检结束后,他向同事透露自己心脏不太好。”赵佳龙透露,沈浩一直忙于日常工作,没有注意到体检结果。

三、专家:社会应该反思。

另外,去年沈浩曾经说过,在小岗村工作,社会关注度高,压力确实比较大。沈浩认为,小刚应该充分利用“品牌资源”争取外援,但不应该依靠政治资源“吃老本”。

虽然沈浩的死因尚未确定,但据媒体报道,沈浩的猝死可能与过度劳累有关。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盈不禁感叹:“这个社会应该反思!」

沈浩平时工作很忙,有时甚至不吃晚饭。对此,党国盈表示,村干部的工作主要是创造一个环境,创造一个平台,让老百姓接触市场投资者,而不是把一切都交给村干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于2009年6月6日凌晨去世。胡锦涛在批示中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他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为什么一个基层农村干部会得到总书记这么多的关注?

2009年6月6日凌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去世。得知消息后,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为什么一个基层农村干部会得到总书记这么多的关注?记者走进小岗村,聆听一位党员出身的村干部为民努力的感人故事...

2009年的冬天。小岗村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日前,小岗村67位农民一夜之间盖满红手印的“请愿书”交到了上级组织和他们的家属手中——请归还沈浩同志的骨灰。一个高大的黑色墓碑竖立起来,上面写着:“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1978初冬,小岗村十八位英雄冒着“坐牢、砍头”的危险,按下了他们的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现在,那份“生死契约”一直静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31年后,淳朴的小岗村再次庄严地按下红手印,请回一个普通村干部的忠诚灵魂。

4.2006年,98个红手印让沈浩继续执政。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一个多月来,沈浩两次走访了全村108户,摸清了小刚的家底。

修路——沈浩来到小岗村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修路那天,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三个多月后,路修好了。算账后一共省了20万,村里劳动力每人多赚了1万。

不久,沈浩做了另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属于村集体的20多间房子,被几户人家占着,多年无人敢要。沈浩不怕困难,敢碰硬,钉子户终于拔了。

2005年秋,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会上,胡锦涛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指明了建设新农村的方向。沈浩努力寻找,从书本中寻找思路,从实践中学习榜样,心里渐渐清晰: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村级产业。建立了优质养殖示范区,引进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小岗钢结构厂等企业也已投产,启动了村民农家乐旅游服务...沈浩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开通了直达合肥的长途汽车线路,开创了安徽省从一个村庄向省会城市发送班车的先例。2006年春节前,26户住房困难的农户全部住进了16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

三年任期即将到来。2006年秋天,村民们拿着一封有98个红手印的信找到了省委组织部和财政厅。“小岗村的人舍不得他,小岗村需要他,不能没有沈浩……”最后,沈浩选择留下来。

5.2009年秋,留下186个红手印,成为致富向导。

2008年9月30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胡锦涛来到小岗村。当得知沈浩是村民留下来准备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鼓励沈浩说:“群众支持你,就是对你最大的褒奖!”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来到小岗,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动力。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需要不断创新。”沈浩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小刚不仅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2009年6月8日,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于聪蔬菜产业、瑶海、天下碗签订了四份投资订单。GLG集团想在小岗村建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工程马上就要开工了,地面必须平整。时间只有五天,最大的问题是迁坟。4月12日,村“两委”开会,挨家挨户动员。4月14日,村干部带头锯树移坟。第二天,村民都搬了,最大的一家搬了12祖坟。

所有204个祖坟都在预定时间内被移走。“大包干”的带头人、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说:“沈浩在小岗村的6年,是村里发展最快的6年,也是大家受益最多的6年。”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元,是2003年的2.87倍,比全县农民高出2000多元。

沈浩还有一个更深远的抱负:完成小岗村的新农村建设计划;农业、工商、物业管理、文化传媒等各大分公司下属的小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运营;小岗村要三年才能上市...

2009年秋天,第二个三年任期又要到了。要留下来,小岗村的乡亲们让他操心。想走了,离家6年,太久了...90岁的老母亲让沈浩照顾。在第一次决定留下来后,把女儿沈送到她的家乡萧县上寄宿学校,这让很担心。他的妻子王晓琴盼望着夫妻早日团聚,不同意沈浩留下来。沈浩耐心地安慰道:“让我再干三年,让大家都富裕起来。”“沈书记!去还是留?”红手印还是红手印!186小岗人要留着有钱的导游。2009年冬天,67个红手印永远地留下了第一书记。

在去世前的10多天,沈浩告诉人们,他的胸部最近总是有点不舒服,有一天他会做b超检查。“心累,口干舌燥,身体虚弱,特别累……”这些话频繁出现在沈浩的日记中。

2009年6月5日,沈浩陪同三批客人参观了小岗。中午,喝点清淡的。下午3点,累了几天的沈浩说:“我要回去睡觉了。”然而,这一觉,他再也没有醒来。“让沈留下来吧!”小岗人这次下定决心了。成千上万的人告别了沈浩的最后一程。就在葬礼前几天,一份一夜之间覆盖着小岗村67位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交到了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归还沈浩同志的骨灰。

小岗村的男女老少向他们的书记沈浩问好。72岁的“大袋”首领颜拖着病重的身体,请家人帮忙。他想见沈浩最后一面:“沈书记很好,做得很好。我会来给他送行的。”“孩子,我们带你回家……”“大合同”的领导人严锦昌记得在一次会议上问道,“沈浩,跟我们说实话。年底还会留吗?”“只要大家欢迎我,我愿意一辈子留在小岗!”一句话成为预言,却在瞬间应验。

信仰就像一座山,但真情是不会变的。“红手印”证明了你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六、“豹中出豹”

小岗村几十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在哪里?只是根子在干部,没有真正好的领导。所以要敢于执行,不怕邪气。——沈浩日记2005.6438+0.6438+0

沈浩给村民的印象是不硬朗,“蔫”,但当地有句话叫“蔫出豹子”,老实人干大事,很辛苦。

小岗村最难的不是村里的路,而是连接凤阳县城的路。修路前,从县城到小岗有20多公里,颠簸了近两个小时。下雨天更难行走。修这么长的路,没有几千万是拿不下来的,所以修路成了当地的“老虎”。

沈浩决心打败这只老虎。他终于抓住了一个好机会,赢得了上级的支持。京沪铁路正好从他们身边经过,火车不得不停下来修路架桥。凤阳县委书记马回忆,为此多次进京。为了说服交通部和铁道部,他还带了几个大合同的领导来做“活名片”。时隔半年,铁道部终于下发通知。高速公路高架桥封闭时,京沪铁路停运40分钟。2004年底,中央政府发布文件,宣布将增加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资。沈浩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为全村122户村民盖起了二层新房。“老机关”沈浩正在悄悄改变自己——在同事、计财处办公室副主任蒋永红眼里,沈浩喜欢“拿她家的钱”——一天到晚盘算着在计财处玩东西。每次回到大厅,他都缠着服务中心主任,他得到的几乎都是办公室的淘汰品,包括桌椅、垃圾桶、茶叶、一次性纸杯...

一个同事曾经路过小刚去看了看。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在大厅里沉默沉闷的同事,在小岗村却“精神抖擞”,仿佛农夫来到了熟悉的农田——沈浩随意在村子里走来走去,遇到村民就会大声说话(方言、聊天),熟练地把点燃的香烟夹在嘴和牙齿之间,一边抽烟;走访人家,当家里的女人匆匆搬椅子的时候,他已经拍拍门槛上的灰尘,坐了下来。

对于仍然健在的12位领导人,沈浩尽了一切努力。村里有个养猪场,他让擅长养猪的严金昌当场主;阎学长家要搞运输,他去帮忙跑客运站牌照,无息贷款;小岗建新区,他给退了20间房的领导优惠用地;他甚至好言相劝“出轨”,强迫两个矛盾的领导一起吃喝。这一“奇观”让凤阳县领导大吃一惊。“沈浩,你能行的!”作家文袁玉娥说:“沈浩来小岗是对的,这里是他施展才华的福地。”

七、“种草干部”和“种树干部”

我一直觉得小岗村是块金字招牌,20多年都没开发。这一次,我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另一个机会...——沈浩日记2006+02.38+0。

小岗村和南街村、华西村和大寨村都在“中国十大村”之列,但沈浩并不开心。他曾对文说,“论经济实力,小岗在全国大概会排在150之后。”有人曾把派出的干部比作两类:一类是“种草”干部,但求立竿见影;一是为干部“种树”,着眼长远发展。沈浩一直考虑通过“种树”来改变具有改革基因的小岗村——“记住,最好的改革方式是深化改革”。

2006年,沈浩带着全能承包的带头人去了大寨、南街、华西。回来后,他很兴奋地和几个领导商量,仿照南街模式,办一个“农业合作农场”,即全村土地集体所有,规模化经营,农民年底享受分红。

一年后,沈浩任期结束,被评为全省优秀调度干部,被省财政厅提拔为副处级。几个大合同的领导以手印的形式向省委组织部申请离开沈浩。严鸿昌是始作俑者。他说,这是符合民心的。“沈浩是第一个能给小岗村带来这么多好处,赢得80%村民支持的人。”沈浩留了下来,他的妻子王晓琴很生气。她回忆说:“他知道我很生气,想劝我。回省财政厅就是个副处,在小岗当一把手。这太令人兴奋了!”下一届,沈浩开始排除招商引资的讨论,要办企业,不仅要办,还要做成区域中心,全国中心。“不能让小岗这块金字招牌白白浪费了。”他在日记中写道。

沈浩正越来越频繁地忙于对外招商引资。这种处级村官,在中国的基层干部中,避免不了“干酒引凤”的场面规则。

沈浩能喝很多,但他的真诚和渴望更难拒绝。

每次去参加商务谈判,沈浩总是穿西装打领带,从不迟到。一天晚上六点,对方临时和他约在距离小岗村10公里的地方,七点见面。当时,沈浩正在吃饭,匆匆吃了几口,就开车走了,提前两分钟出现在商家面前。当晚,双方达成合作意向。

截至2009年,在美国生产高端甜菊糖和燕麦片的GLG集团已落户小岗,计划投资6543.8+0.5亿元。广东也和玉菜界的小刚签了协议;此外,全国村官培训中心及配套酒店也在洽谈中。

八、死亡前的最后一个月

我用我的黄金岁月为小岗村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事情让我觉得更难以忍受,但我愿意承受...——沈浩日记2009+00。

去世前一个月,沈浩陷入了他来到小岗以来最大的危机。GLG征用小岗4300亩土地,每亩一次性补助12400元。土地征用和祖坟搬迁必须在十天内完成。一些村民有疑问,他们纷纷询问沈浩。有的甚至睡在地里,不让推土机通过。

据一些村民回忆,沈浩挨家挨户做工作,声音嘶哑地喊着企业一定要优先解决小岗人的就业问题,争取小岗在企业中获得股份,为村民谋取利益。”当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就算沈书记做不到,我们也舍不得。他多辛苦啊!”一位村民说。

那段时间,沈浩曾在日记中用超大字体写道:“我为小岗村度过了我的黄金岁月,做出了我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事让我感到焦虑,但我愿意承受……”村民关说,支部书记不是神仙,不是万能的。他哭了好几次,哭完又去上班了。在他去世前的最后一个月,“他的头一直紧紧地垮着。

征地和祖坟搬迁如期完成,GLG向沈浩承诺,企业全面启动后,优先招聘小岗人,尤其是失地农民;同意将上市公司30%的股份分配给小刚。

征地风波后,沈浩第二任期即将结束,签约领导再次集体按手印挽留沈浩。这次按的手印数上升到186。

村民们看得出来,沈浩也想留下来,但来自家人的压力非常大。65438年10月6日,他带着妻子王晓琴去看望小刚,兴致勃勃地向她介绍说:“你看!这是我修的路,还有广场和村委会。那空地以后就是大企业了!”但是王晓琴没有看它,甚至没有下车。她理解丈夫的意思。“只要我放开他,他就会得寸进尺说服我让他留下。”每次通电话,王晓琴都会听到丈夫高兴地“吹嘘”他在小岗过得有多好,但她听得出来。这不是她想看到的“进步”,在过去的三年里,沈浩在家的时间不到20天。今天是星期几?

6年来,她唯一一次激动,是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丈夫和总书记站在一起。很多时候,她总是在女儿面前“臭”他。“如果不好好学习,考上名校,以后只能像你爸爸一样。”沈浩尴尬地笑了笑,说:“你不懂……”她的女儿王诜的父亲是奇怪和不友好的,她不明白她的父亲是如何在小岗村如此有能力和受欢迎。爸爸很少回家陪她,却带她饶有兴致地看革命烈士纪念馆;爸爸去美国旅游,给她买了一双耐克鞋,结果是39码。

还有一次,父亲去萧县一所寄宿制中学看望她。他上班迟到,他的女儿总是不高兴。突然,这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在草坪上笨拙地翻了几个跟头。

沈浩的死是突然的。2009年10月5日,165438+沈浩接待了三批前来考察合作的客人,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才休息。回去后就睡了,没再起来。

在整理丈夫的日记时,王晓琴发现了丈夫的许多“秘密”——沈浩被打了几次,但他从未告诉过她。他跟她说的永远是“你老公怎么能干”;沈浩为该村垫付费用23万余元,至今未报销;沈浩为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支付了几千块医药费,并修缮了他的房子。沈浩多次给村里的困难户寄钱,一次就是600,1000...

这让前来取遗物的妻子感到心疼和难过。“他连自己都不要了,整个人都融入了小刚。”就在沈浩死前不久,她下了一道“死命令”,所以她这辈子就要留在小岗,再也不回来了!丈夫笑着说,好吧。

总之,他真的没回来。

九、沈浩的另一边

采访沈浩的妻子王晓琴最让我吃惊。以前在小岗村,我看到和谈论的都是沈浩的善良和伟大。在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后,村民关三次落泪,说“一切都好,没有留下仇人”,现在他走了。“村里空了,他心里也空了”。

在合肥对王晓琴的一次集体采访中,这位直言不讳、直接的女人在所有记者面前抱怨她的丈夫——六年了,他多久才能回家一次?尤其是最近三年,回家不到20天。

他心里能守住岗,我们母女为什么不能守住?

在小刚被人爱,做得好有什么用?还不是农村干部?

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这么好的家庭环境,舒适的生活,不缺钱,他决定在那个黑暗的地方生活六年!

王晓琴的批评不合逻辑,他想起来就一直哭。坐在这里的记者,包括我,也被感染了,不停地擦眼睛。在她骂了沈浩之后,当记者提问时,前两分钟没有人回来提问。

当时被这一幕感染后,一种混合着意外、同情甚至有点厌恶的复杂情绪在我心中激荡。这绝不是典型的“典型人物”的妻子形象——温柔、包容、隐忍、善解人意。王晓琴不能完全理解沈浩对小刚的奉献和理想。

那么,小刚之外的“完美”沈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会执着于妻子认为太卑微而不敢提及的理想?

私下里,我提出去她家,王晓琴欣然同意。

沈浩的家在合肥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她带我上楼去看沈浩的书房。这是家里最大的房间,门是两个相对的。房间的设计非常独特。从右到左依次是书柜、书桌、床、浴缸,一直到天花板。

“这都是沈浩自己设计的,”王晓琴说。“他曾经是一个生活品味很高的人。到了小岗,又成了农民。”坦率地说,我真的很惊讶“城市人”沈浩的味道。在村民眼里,“乡下人”沈浩拍拍门槛上的土,直接坐在地上;又饿又渴,我拿起桌上吃了一半的碗和杯子,匆匆忙忙地往嘴里塞;村里人递给我两元一包的烟,总是开心地抽一支,一根接一根,边抽边聊,从来不掉下来,像小岗人一样...

王晓琴掀开床罩,给我看下面的床垫和电热毯。我在沈浩小刚的宿舍做了同样的事情。它下面没有电热毯。

我告诉她,她又开始哭了。“我过去生活很苦,但现在很舒服。我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是,沈浩从富人变成穷人怎么可能像从穷人变成富人那样容易呢?而且,我觉得他已经完全融化在……”我看着这个很真实的中年妇女,毫无意义地想到了风靡全国的电视剧《潜伏》。起初,余则成为了情人投奔了* * *制作方,却被分配与一个完全意气相投的陌生女人假扮夫妻十几年,与上司、同事、情报、“老婆”周旋,奢华的生活与诱惑,斗志不可动摇,理想远大。

将沈浩与余则成相提并论确实有些道理,而将它与王晓琴的《翠屏》联系起来就更不尊重了。然而,沈浩和余则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自己选择的职业和信仰的忠诚。他们周围戏剧性的对比和冲突丰富并凸显了他们内心信念的力量和坚定。

要成为这样的人,你得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