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知识
早期教育需要与年龄相适应
早教的形式多种多样,专业机构的辅导教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要家庭、社会专业机构、幼儿园的帮助,而父母往往是宝宝最好的早教老师,这也是很多国家都在提倡亲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亲子早教最重要的一点是适龄早教,这远不是一个混龄早教中心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家长的亲身参与,与孩子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和家的温暖中体验育儿教育的快乐,同时也能轻松学习到适合学校的文化知识。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岁:在快乐的亲子互动中,带领宝宝探索世界,认识自我,锻炼宝宝体质,促进语言发展。
2-3岁: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宝宝阅读的兴趣,强调亲子互动。
3-4岁:鼓励孩子探索自然和周围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5岁:注重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感受传统文化,增强艺术表现力,增进亲子感情。
5-6岁:注意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锻炼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早期教育的注意事项
早教不是越早越好,越早越好。
父母都有期待孩子成功,女儿成功的心理,却常常忽略?太糟糕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一夜成名。于是,早教之风越来越强,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但是,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灌输,盲目推进,会让孩子厌学,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
早教不是专科教育。
还有一些家长把早教等同于特殊教育,认为学的越多越好,所以盲目跟风。众所周知,特长教育必须等到孩子的兴趣被发现。当孩子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急于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起到反作用。
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有些家长认为早教就是简单的找个老师给孩子上课,提前学习知识。这是一个极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爱为先,以养育为主,育教结合,注重性格修养和潜能开发的早期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乐观的品质,而不是单纯的积累知识和文化。
早教不只是让孩子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