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哪里?

——原标题:2019中国母婴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趋势。中国母婴产业发展历程分析

上世纪90年代,母婴用品专卖店非常稀少,人们对母婴用品只有模糊的概念,比如奶粉、纸尿裤。中国的母婴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2000年开始的随后十年,母婴产品、母婴经济等概念逐渐流行,线下零售渠道逐渐成熟,线上母婴社区、线下品牌网上商城模式开始广泛应用;

2010年后,母婴行业进入黄金期,电商网购成为母婴消费的主要场景,垂直细分的母婴电商、工具、社区app逐渐兴起;

2015以来,母婴行业逐渐成熟,未来线下消费会逐渐开放。差异化运营、精细化运营将成为母婴平台发展的主旋律。

母婴行业贯穿整个怀孕周期和婴幼儿的成长周期。可根据消费群体进一步分为孕妇用品、孕妇服务、婴儿用品、婴儿服务等,重点关注准妈妈(孕妇)、孕妇、产后新妈妈、婴幼儿的衣食住行、娱乐等相关产品或服务。

2018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

近年来,生育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升级,推动了母婴市场的快速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母婴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16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到2017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增至2622亿元。截至2018年底,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突破3万亿元,达到3107亿元。预测2019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6073亿元左右。

2010-2019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

未来中国母婴用品市场将超过5万亿。

中国的母婴产品市场增长迅速。2010年中国母婴用品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万亿元。到2015年,中国母婴用品市场交易规模已经上升到2.3万亿元,从201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预计新的人口红利、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80/90

在新生代妈妈商品消费意愿的带动下,中国母婴商品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初步预计2018年中国母婴商品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左右,2016年。

年份到2018

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2%。据预测,2019年中国母婴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54万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29%。另据预测,2023年中国母婴产品市场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达到约5.05万亿元。

2010-2023年中国母婴用品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

中国婴幼儿奶粉未来市场规模2000亿。

2016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为1225亿元,同比增长6.43%。截至2017年底,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已达135亿元,初步预计2018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达到约1505亿元。预测2065.438+0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达到6543.8+063亿元。据预测,2022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27%,预测2023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1580亿元。

2065 438+06-2023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

未来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

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13年,我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1532万元。2015年,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截至2017年底,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已增至435.87亿元。初步预计2018年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将达到484.73亿元。据预测,2019年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将达到598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42%,预测2023年我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达到约1025亿元。

2065 438+03-2023年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编制。

中国母婴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行业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目前婴儿用品的消费者以“智能消费”为特征。消费者认可国外产品的质量,喜欢购买知名度高的品牌产品,这对于我国婴童用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婴童用品市场,童装、棉纺产品、食品、奶粉占据较大比重,多围绕吃、穿、用展开,但相对而言,教育娱乐的份额相对较小。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教娱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极高。从目前中国母婴市场的发展来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产集中度普遍不高;中低档产品多,高档高科技产品少;制造加工能力强,但R&D和设计能力弱,贴牌生产多,自主品牌少。中国婴童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2.婴儿用品质量问题严重。

我国母婴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不高,质量安全是主要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童车童车合格率低,主要问题是防护罩、设计结构、安全保护装置不合格,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二是童装平均合格率不高,存在PH值、甲醛超标、染色牢度不够等问题。三是玩具产品质量不合格,存在危险毛球、毛刺、活动间隙过大、包装标识不规范等问题。四是配方米粉、奶粉等添加剂超标,部分小规模生产企业存在微生物指标超标或未按标准足额添加营养强化剂和微生物元素等问题。五是纸尿裤实际质量不达标,产品因微生物指标超标,透气性差,难以对婴幼儿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3.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需要改善和加强。

严格来说,中国母婴用品行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受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一些小企业和大量家庭作坊式企业在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私自生产;有的厂家不执行国家标准,产品出厂前检验不严格,其他违规现象频发;甚至有少数不法分子随意制假售假,带来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母婴用品行业的良好形象,极大地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总的来说,行业整体存在一些问题,进入门槛低,市场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企业发展良莠不齐。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秩序建设,为婴童用品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母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

近年来,国家全面二胎政策的出台,在拉动出生人口增长方面成效显著。中国2016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其中二孩及以上占45%以上;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23万人,二胎新生儿比例增加到51.3%,人数达到883万人,比新生儿多一个。这一政策的出台引发的二孩婴儿潮的到来,将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不仅直接推动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还将带动婴儿食品、婴儿玩具、婴儿服装等特殊婴儿用品市场的发展。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婴童用品行业的发展必将更加迅猛。

2.母婴儿童消费市场越来越成熟。

随着新一代母婴的诞生,价格不再是购买婴儿饮料的决定因素,妈妈和宝宝对产品本身的关注度要远远高于品牌和价格。一方面,母婴行业的需求是刚性的,具有一定的非理性特征。再加上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转型升级,当前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变低了。另一方面,目前80后、90后的宝宝妈妈已经进入婴儿潮,逐渐成为母婴产品的消费主力。随着他们育儿观念的进步和经济条件的提高,品质、实用性和品牌美誉度已经成为用户购买母婴产品时最关键的考虑因素。他们更愿意为质量更好、更实用的产品买单,良好的品牌口碑也代表着消费者对品牌和商品的认可。以上因素都促进了母婴消费市场的成熟,也将促进婴童用品行业的快速发展。

3.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随着母婴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选择难度,渠道对消费者的影响越来越大。国内母婴商品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下和线上两大类。线下渠道主要有母婴连锁店、百货商场、日用超市。线上渠道除了品牌自主开发的网店和海淘,主要有社区电商、综合电商和垂直电商。近年来,国内各地区母婴市场格局逐渐衍生出新的发展趋势,产业资源开始向零售商手中集中。渠道为王,终端制胜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和品牌的知识。随着行业的发展,线上线下渠道逐渐相互延伸,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零售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