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榜样?

“十一”期间参加了东京藤田幼儿园的分享会,平时参加中科院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研究生课程。看了这么多的儿童教育课程,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中国家长都有一个不幸福的童年,所以他们在拼命研究世界各地的各种教育理念,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那么多的教育理念,再牛逼的教育理念,也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说:文字!传球!身体!教!

但是,好像没有多少家长记得这四个字。

我这一代的父母拼命给他们的孩子买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甚至一块肥皂和一瓶沐浴露。而且我们努力学习,学习育儿教育,每年花几万块钱送他们去早教中心的亲子游泳馆。我也曾经是这样的母亲。我买了一箱又一箱的玩具,每一个都更豪华,更大,但大多数孩子玩了几天就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我发现他喜欢玩我的手机。

为什么?因为手机会发光?因为手机看起来好玩?有声光的玩具哪个不比手机好玩?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陪他的时候,总是坐在他旁边玩手机;喂奶时,一手拿着奶瓶,一手玩手机;我哄他睡觉的时候,他趴在我肩膀上,我一手抱着他,一手玩着他的手机。八个月了,他一直看我玩方砖之类的东西,自然就产生了兴趣。他喜欢所有人的手机,包括电梯里陌生人的手机。当他看到它们时,他想伸手去拿。

我在想,如果从他出生开始我就一直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书,他现在还会喜欢翻看绘本吗?我准备了满满一书柜各种朋友送的绘本和昂贵的童书。我从来没有打开过。从美国买了一百多块钱的布书。我以为他会喜欢,只是翻了几下就扔在角落里了。没有什么比得上他每次看到我手机的兴奋,手指不教的挠屏幕。

我突然意识到,孩子的模仿能力超乎我的想象。我一直认为他太年轻,太早接受任何教育。他向我展示了从出生开始的每一步发展和变化。一切都太快了。

晚上分享会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人说蒙台梭利很牛逼,有人说华德福尊重人才,有人说国际学校是最好的选择,有人说公立学校的基础教育最扎实。但是,虽然所有的教育专家都说家庭教育最重要,但是好像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家庭很幸福,没有问题,学校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回想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对我性格成长有直接影响的都是来自我的家庭。我几乎不记得是哪个老师打了我,把我打成什么样子。

比如家里人说我唱歌跑调,我从五六岁就不唱了。比如,我的亲戚总是在聚会上取笑我,让我难堪,我现在很难参加集体活动。

我觉得完美的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三个人一个家庭的完美幸福,更是言传身教。比如我经常上的儿童教育的各种课程,老师留作业的话,90%的人都是互相抄袭(我也是),或者买课晚起不上课(我也是)。父母如此,孩子能不抄袭吗?每天有多少家长学习?孩子能喜欢读书吗?父母闲着没事看电视,买买买。他们凭什么要求孩子学习?一想到这个我就不寒而栗!

我一直记得我老板的一件小事。

我的老板是一个特别霸道的人。第一次见到他,我觉得很害怕,像个黑社会。我是他的助手,所以我帮他做一些工作是很自然的。但是每次,他都很客气,很有礼貌的对我说谢谢。一旦他说谢谢,我就会发抖。我在想,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让他这么客气。那不是我的工作吗?为了什么?有一次我不忍心对他说:“老板,不用谢。很亲切。很吓人。”老板说:“我是孩子,我要做个榜样。”后来我再也没有拒绝过他说谢谢,虽然我还是不习惯。

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那时候我还没有孩子,但这提醒了我什么叫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不装模作样,不在孩子面前变得与众不同。以身作则是一种习惯,一种日常行为,一种人们看得见却不刻意为之的东西。如果你失去了成年后的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尽可能把自己改回来。不是一时,而是永远。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不妨先在自我观察中审视一下自己,然后再反思孩子的问题。也许一切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