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幼儿园与孩子分离的焦虑,快乐地开始“园宝”生活?
一转眼,小树苗已经上幼儿园一个月了。难得的是他们第一个月全职,从不迟到。从两岁开始,我就进了幼儿园。这是她第三次“入园履新”。回顾这一年曲折的录取经历,发现自己很幸运。正是因为这种特别长时间的入园调整,我和孩子找到了应对幼儿园分班焦虑的合适方法:“园宝”不是一天练出来的,需要提前准备才能打消焦虑。
1,选园:带孩子提前适应学校环境。
很多家庭提前半年就开始考察幼儿园了。具体到选园的标准,各家根据自身情况而定。我的经验是:无论家庭决策因素是什么,考察园区环境时最好带上孩子,让他们提前感受和适应新环境,这对消除他们以后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很有帮助。
小树苗刚满两岁的时候,赶上奶奶回老家处理事情。我和父亲上班无人照看,我第一次给她选了个托儿所。参观苗圃环境的时候,我带着树苗。是一家早教中心的日托班,专门接收18个月到3岁左右,学龄前,家里缺乏照顾的孩子。里面的设施都是为这些超低的年轻朋友准备的,近1000平米的大平楼。两岁,就像进了一个游乐场。在里面玩了很久,她还是不满意。她也很适应一些生活设施,和老师互动也很好。看这情况,我可以放心的给她报名了。后来的幼儿园生活证明,这种提前入园的经历对缓解她的分离焦虑很有帮助。一周左右,2岁的小树苗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遗憾的是,这段照顾期只持续了一个月。奶奶从老家回来,心疼孩子太小。北方冬天冷的时候,她没有再送孩子上学。但是这次上课的经历显然给小树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以至于在他们停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经常在户外活动中指着上课的路说,上学去,上学去。
经过一年的家庭备货,我们在5438年6月+2月遇到了去年同样的类似问题。虽然此时小树苗已经三岁了,但是因为学龄不足,我带着她去了她一直念念不忘的早教中心。但是经过半天的体验,我发现无论是那些游乐设施,还是幼儿园的一些小朋友,她在里面看起来都很大,很不协调。所以我最终为她报名参加了蒙特梭利幼儿园。当时因为疫情防控,没有体检和新冠肺炎筛查的孩子是不能入园的。报名的时候提前三四天把衣服和行李带回家。当我准备签字的时候,发现这些衣服和书包成了她了解新幼儿园的媒介。抱着对上学无止境的热情,小个子背着一个大书包兴奋地在房子里走来走去...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六点半就自己起床了,所以他必须背着书包一路蹦蹦跳跳...只是这一次他进了公园,没多久...1月中旬,疫情波及幼儿园,寒假结束。
今年春天开学前,家里考虑到老人接送孩子方便,为了小树苗只好换幼儿园。对于已经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适应挑战。所以在转园之前,我带她去了新幼儿园三次,让她熟悉环境,在里面玩一会儿,熟悉教室,卫生间等生活设施。在这样协调的心理建设下,小树苗这次非常顺利地适应了新幼儿园的生活。来学校一个月了,却一直没有一点上学的心情。就那么几次,睁着大眼睛天真地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要来新学校?”那所旧学校关门了吗?“我能看出她的小心思,感情和对老学校的怀念。所以我也想顺便提醒一下: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减少孩子入园选园的曲折。
2.适合园篇:提前帮助孩子提高生活和社交能力。
小树苗之前两次入学,都表现出分离焦虑,属于“后来者”的类型。最初的两三天,我非常兴奋。你在学校挥手了吗?新鲜感过去后,就开始抗拒了!不起床,不穿衣服,不上学...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突然从一个熟悉的家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几个陌生的大人,身边突然多了这么多陌生的孩子,这种挑战足以带给他们紧张、恐惧和无助;吃饭,睡觉,喝水,上厕所,上课,玩游戏...生活自理能力和集体生活的束缚感和规律感,对于习惯了在家无拘无束,随时可以得到家人帮助的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集体环境下,无论是发现自己能行的荣耀,还是发现自己不行的挫败感,都会被放大无数倍。
所以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让他们感到害怕和不舒服的根源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面对分离焦虑,我发现做这些事情是很有效的:
第一次上幼儿园,每天晚上放学,小树苗都会拉着我的手,让我陪她去学园玩一会儿。我渐渐发现,这种课后和家人在一起的放松时间,对她提高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度和好感度很有帮助。所以当她第二次第三次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急着放学带她回家。而是配合她,在校园周围玩一会儿。公共绿色健身中心,社区超市...虽然小,但对一个孩子来说,也有值得探索的地方。以学校为基点,从家到学校,这两个空间成了她的游乐场,每天上下学也成了非常规律的玩耍活动,无形中减轻了她上学的压力。
小树苗第二次上幼儿园,就遇到这个问题。排斥的不是上学,而是起床。因为大人睡得晚,所以孩子经常是每晚11后睡觉,早上9点半起床。她突然来学校,早上七点半就被叫起来,睡眠被打断很容易哭。因为起床的问题,她在第二幼儿园上学经常迟到。所以第三次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学前半个月,我和爸爸就开始齐心协力调整作息时间。第一,我们调整自己,不再熬夜,不再贪睡。九点半以后,我们开始做睡前准备,调暗10的灯光,给她营造睡眠环境,帮她把作息时间调整到和学校生活同步的基调,让她第三次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月早上起床都没有任何麻烦。
很多去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认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以很快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但如果是为了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让孩子更轻松愉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还是赞同家长在入园前就做好前期准备,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缺乏自理能力,因为不适和朋友间攀比的挫败感,很容易导致孩子刚上学就厌学。相反,较强的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在小萝卜头中脱颖而出,得到表扬和赞美,也容易激发一个孩子对集体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因为小树苗从小就受益于我们对她自理能力的关注和培养,她从两岁开始就在同龄人中表现出色,所以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相对于自理能力和智力,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往往被很多家长忽视。除了交通方便,同一个小区经常和她一起玩的另外两个孩子也是第三次选择了这家幼儿园,这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熟悉的朋友每天一起上学,也能减少刚开学的孩子的紧张和不适。虽然和其他两个孩子相比,她是个“老司机”,但是和好朋友一起上学,对她适应新校区的转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小树苗一起上学时开朗淡定的表现,也帮助另外两个孩子迅速稳定了刚上学时的紧张情绪。
幼儿园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另一个培养是结交新朋友的能力:如何勇敢的表达自己,接纳他人,学会与其他孩子相处,甚至赢得老师的喜欢。这些社交能力,其实都是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要帮助孩子一点一滴的建立和准备。
3.劝导:家长首先要做好心理建设。
据说幼儿园的孩子有三个层次的分离焦虑:抗拒、哭闹、拒绝入园;再深一点,失望,孤立,封闭;严重的,因为心理情绪导致身体不适,感冒,咳嗽,发烧...第一,大部分家长可以应付表面的;“不行,这个时候要硬着心肠,坚持下去。”第二层次靠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引导;到了三楼,大部分家长很容易妥协:生病了,要请假。观察前几天,观察后几天,一个星期一下子就过去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会让孩子用更长的时间去适应幼儿园,长此以往,还会给他们一个非常不好的心理暗示:“如果我生病了,我可以不去上学……”所以我的做法是:面对宝宝的病,要大胆谨慎。如果只是小伤,不会影响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尽量送他们上学,尽量不要请太久的病假。帮助孩子在开学期间稳定生活节奏和规律。
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与学校相关的绘本和情境练习,是引导孩子爱上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另一个好方法。开学前和开学时多读些类似的绘本给她听。比如小树苗上学的第一个月,我们经常给她读《妞妞找朋友》:家里的玩具玩腻了。猫狗虽然可以做妞妞一段时间的玩伴,但不能和她成为好朋友。幼儿园是一个交好朋友的地方,妞妞在这里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吃饭睡觉玩游戏...
孩子从幼儿园回家,晚上和她玩过家家游戏。鉴于他们模仿能力强,让他们当老师,我们当学生,模仿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事实上,这不仅能让孩子们分享生活的快乐和信心,还能让我们从他们的情景演练中看出他们的学校生活是否充实,是否得到了良好的照顾。
总结一下:虽然是人生的第一道门槛,但是面对宝宝幼儿园分离的焦虑,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孩子三岁上学,而我们之前还有三年多,足够我们认真准备,提前做好功课,和孩子一起开始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