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至十二月的民间童谣

1-12月的民间童谣如下:

1,正月十五;

2.2月,服用荆浙胃丸;

3.三月清籽;

4、4月份播种幼苗;

5、五月端午粽子;

6.六月热粉丝;

7.七月中旬长谷子;

8.八月十五杀鸭;

9.九月重阳阳谷子;

10,十月小雪穿大衣;

11,沙皇冬月冷

12,腊月除夕吃饺子。

童谣是给孩子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音韵,通常口头流传。很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成语逐渐加工流传,或者以后来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世界各国各民族各种文化都有童谣的记载。比如中国的圣紫晶和英国的《一闪一闪小星星》。

扩展数据:

童谣内容选择的三个基准:

1.童谣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自然,内容简单,思想朴素。

童谣随着婴儿摇篮旁母亲的歌声走进孩子的生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从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吟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很浅显,容易让孩子理解,或者只是简单地集中描述和叙述事件,或者用简单有趣的童谣展现平凡的事物。比如叶盛的童谣《娃娃》:“娃娃,不听,喂她,不肯张嘴。”在天真烂漫中,表达了孩子对周围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时,孩子在吟诵这首童谣的时候会立刻把自己和吃联系起来,知道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童谣的内容富有想象力,趣味性强;全曲篇幅短小,结构统一。

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一,仅限于口口相传。所以童谣的篇幅要短小精悍,结构要简单不复杂。常见的童谣一般只有四六八个短句,当然也有更长的。从每句话的字数来看,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和杂字。三句、五句、七句是基本句型。短小简单,自然好学好唱。比如全叔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护庄稼,我们都爱!”仅用19字,既描绘了青蛙鸣叫的田野画面,又给孩子讲了一个常识,简短、简单、易背、易记。

3.童谣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韵致,朗朗上口。

童谣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因此要求其作品适合吟诵并能配合游戏过程,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孩子是好动的,正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具有音乐感、节奏清晰、生动活泼的儿童童谣,能唤起儿童的美感和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情。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童谣,无论是世界上哪个民族的童谣,都具有押韵搭配、节奏明快、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