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岁上北大,18月获得博士学位。她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女校长叫戴云。她不仅长相甜美,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在很多人眼里,她就像一个从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的女人。
戴云的人生就像一场开幕式,非常精彩。很多人觉得戴云很有天赋。事实上,如果你回顾一下她的成长经历,你会发现戴云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是普通的。
戴云的父母一直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她,所以戴云很小的时候就住在奶奶家,一直是奶奶照顾。戴云的奶奶根本不识字,不识字,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成长,导致戴云4岁的时候还不会写名字。
好在戴云的妈妈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毅然放下手中的工作教孩子认字,但由于起步晚,孩子对学习兴趣极低,所以教她认字费了很大的劲。
的确,一般孩子4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阅读甚至背诵唐诗了,但是戴云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一开始就比其他孩子晚很多,这也让戴云无从下手。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既然她起步这么晚,怎么可能超越那些天才,成为学校里的佼佼者呢?没有父母的教育,她做不到这一点。
原来她4岁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把各种书放在家里,每天和孩子一起读。虽然戴云一开始不识字,但她对充满彩色图片的书非常感兴趣,即使不识字也愿意看。戴云妈妈看中了这一点,引导孩子学习。
渐渐地,戴云其实学会了很多单词。基本上她可以自己在家看书,甚至看到有趣的地方会主动告诉父母。
没过多久,戴云的妈妈就把戴云送进了幼儿园。虽然年纪小,但她妈妈的理由很简单:妹妹也入学了,戴云家里没有玩伴,干脆把她们都送去学校。
在学校里,戴云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落伍,而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上学后,戴云很快跟上了其他孩子的步伐,语文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戴韵并不是天才,她之所以能像歌手一样不断进步,和她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必要太刻意。现在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绩,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补课班,试图让孩子变得更好,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虽然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他们的学习兴趣却受到了抑制。对孩子的教育一定不能太死板,太刻意。戴云的妈妈从小就没时间教育戴云。戴云一直住在没文化的外婆家,但回归后只陪孩子看书,不逼孩子读书。
以身作则影响孩子的家长,不会强迫孩子做事,而是潜移默化的引导,比如在家里放很多书,让孩子对书产生兴趣。当孩子对书产生了兴趣,就开始带孩子一起阅读,渐渐的孩子也会喜欢上阅读。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让孩子自发学习。戴云入学后,妈妈没有给孩子上过补课,更没有强迫孩子学不喜欢学的东西。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和探索,同时鼓励他们尝试自己的想法,让他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这也培养了戴云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书籍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窗,让她认识世界的丰富,开阔孩子的视野,帮助孩子打好语言和文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