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早教0-3岁早教
儿子3岁9个月。最近感觉他的数学能力有了突破。具体表现为:他能倒数10以内的数;灵活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基本运算;10以上的加减可以借助实物计算。
作为一个母亲,我当然欣喜若狂!他能从一个软软的小生物用脑子算出来,变成这么活泼的光头男孩,真是不可思议!
我儿子让我周末和他一起玩纸牌游戏。以前玩的时候会刻意回避算术卡,觉得对他来说太难了。
这次玩的时候,出了一道“5+4=?”的算术题。我读出来,想看看儿子的反应。没想到,他伸出一只手数了五个手指,然后又伸出另一只手数了四个手指。然后他笨拙地举起一个没用的大拇指,从头数起所有的手指。它实际上是经过计算的,而且是正确的。
我当时特别惊讶,心想我从来没教过他加减法,也没想到他会在这个阶段计算。幼儿园教学的进展只是指数5以内的一个数字。所以不涉及加减法。
突然窃喜,因为幼儿园中班会有10以内的加减法。现在看来,这种作业永远不会成为儿子的障碍和问题。那时候我大概也不用歇斯底里的陪我写作业了。
仔细回想,儿子现在能达到的数学能力,其实就靠一个方法和技巧:计数。
米奇智力启蒙中的游戏
论儿童数学启蒙——问答计数
回想数学对儿子的启蒙,我做的最多最随意的事就是数数。
数数也比较随意,不系统,不刻意。而且计数基本都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进行的。比如玩汽车的时候,我会问儿子:
“你有几辆车?”
“能给我一辆车吗?”
“你还剩几辆车?”
玩积木的时候,我会说:
“我需要三个绿色的长方形。你能帮我拿着它们吗?”
“我这一排没有第一排长,但不知道还缺几个。你能帮我吗?”
当我玩超级闪电侠的时候,我会告诉他:
“我麻烦大了,需要四架飞机帮忙。”
“今天有五架飞机在执行任务,两架已经飞走了。我有几架飞机?”
玩游戏时,他感兴趣的是用这种直接问答的方式数数、数物体、指数字。这种方式可以让数字和事物对应起来,形成儿童对数的概念,而不是抽象的量。
除此之外,我还给儿子买了米老鼠的益智书,蒙特梭利的早教游戏书,还有一些注意力训练书,里面有很多关于数数的训练。
但是,书只是我的游戏道具。我会对儿子说:“我们一起去找这一页上的鸟吧!”“然后我们会把里面所有的鸟都圈起来,我会假装说:“有多少只鸟?我都不会数数。“我儿子会非常仔细地数,然后告诉我他的结果。
这孩子很愿意帮忙。通过求助,他可以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力量,他也更愿意在内在动力的驱动下掌握自己的力量。家长可以借此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
学数书有很多数对应物的场景,比玩游戏丰富。有时,我们会数树上有多少片叶子,唐老鸭有多少根手指,米奇的篮子里有多少个球。
米奇智力启蒙中的游戏
计算的启示与应用——情境游戏
加法从来没有刻意教过,我平时使用的方式还是游戏。比如玩车的时候,他有三个,我有两个,我就把车放在一起,问他:“我们的车有几个车位?”?“两辆车有几个轮子?”
玩积木的时候,我会说:“我需要五个方块,但是我只有一个。谁能帮我补五个?”
虽然没有刻意的教导,但无形中让他一直使用加减法,通过计数灵活运用算术原理。他不知道,但他会用。
吃是可以的,比如草莓和葡萄。我会数他吃了几个水果,问他碗里还剩几个。对于大水果,我会把它切成块,问他吃了几块,还剩几块。在这个过程中,他边吃边玩,不经意间练习了数数和加减法。
我会一直问下去。比如刚问完,他回答完之后又吃了一块,我会再问。刚开始的时候,哪怕只剩两三块,他也会从头指着数,慢慢的基本上数到三以内就不数了,一看就知道了。
不仅在家,出门的时候也可以帮孩子练习数数。比如儿子一起走台阶、拍球、跳跃、捡树叶或石头,都会边做边数。
这样反复数,现在儿子5以内的加减法基本都很灵活,偶尔需要手指的帮助。10以内的加法,用手指就能算准。
我对这个结果很满意。我儿子对加减法的应用完全基于计数。他靠的不是记忆,不是背诵后的灵活运用,而是直接运用的结果。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训练中米奇的智力启蒙与游戏
论数学的启蒙
儿子数学启蒙的过程,更像是在学习数数的过程中掌握基本原理,自学推导简单公式。
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负担。以计数为基础,无需刻意记忆,就能掌握加减运算,甚至乘除法的内容,甚至数列。
数学启蒙和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
在我的印象中,背乘法表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数学的一种记忆方法,经过反复背诵,熟练运用。
而孩子学习基础数学确实需要一种灵活的思维。例如,计数偶数,2,4,6,8...这是对2的倍数的学习,也是对等差数列的学习。
乘法的一切都基于加法。相应地,除法也可以基于减法来理解。数列等问题也可以在加减乘除的基础上理解。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数奇数、偶数、跳数等等。你也可以跳过2,3,5等等,你会发现这就是你一直在背的乘法表。
所以,还是那句话,练习数数是基础,就像英语中26个字母是基础一样。家长可以用相关书籍和绘本作为游戏道具,让孩子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