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红色经典的革命烈士故事?

1,瑞金沙洲坝杨阿姨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后,家里少了一个工人,里外都要她操心。

1933七月的一个傍晚,杨阿姨给菜园浇完水,回家打水做饭。她刚拿起杆子,却发现水箱满了。大妈纳闷:前天水箱满了,昨天水箱满了,今天水箱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今天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我没选。”

她越想越觉得惊讶。她跑到地里问代耕队长:“我家的水缸每天都是满的。你派人给我家打水了吗?”

“不会吧,”队长戴庚也是一惊,不解地问道。“有这种事吗?”就在这时候,上家的二姨也提着菜篮子过来了,说:“是啊,我家的水缸也干了,会满的,快溢出来了。我不知道谁在做好事。”

戴庚队长把帽子扣在头上,笑着说:“毛主席提倡调查。你要调查!”

杨大妈和二姨觉得这话有道理,商量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阿姨擦桌子,洗衣服。到了下午,满满一缸水用完了。她故意不挑不干活,早早捡了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同一个阿姨一起捡。他们撕扯着鞋子的线头,穿上鞋底和鞋面,用四只耳朵听着动静,用两双眼睛看着四面八方,边缝边搞“调查”。可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动静,他们很纳闷。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杆高的时候,杨大妈突然听到房子后门在响,然后听到水桶钩子碰撞的声音。他们互相惊讶地看了一眼,异口同声地喊道:“这次我抓到了!””他站起来跑进屋里。

杨阿姨刚进门,差点撞上一个提着水桶的男人。她抬起头,看到这个人高大魁梧,穿着一身红军的制服,对着她和二姨微笑。看着他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熟悉,但她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二姑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啊,这不是毛主席嘛!”

二姨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妈赶紧端来一碗茶,说:“毛主席,您来沙洲坝以后,处处关心人民。我们该怎么感谢你呢?”

毛主席一边喝茶,一边和两位红军家属聊天,问他们:生活困难吗?你对农垦队耕种的田地满意吗?房子漏雨吗?列宁小学的孩子过得好吗?总说天快黑了,毛主席又要挑水了,只好把水缸灌满。杨阿姨忍不住了,只好同意了。

毛主席为杨大妈和二姨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2.5月25日下午,1948,董存瑞的六连正在对龙华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一样横扫过来,把士兵压在一个土坡下,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龙华中学东北角一座横跨干涸河道的桥上喷出的六团火焰。狡猾的敌人在桥上建造了一个巧妙伪装的碉堡,阻止了我军的冲锋。

此时,董存瑞和战友们已经向连长有据可查,要求炸掉这座桥式碉堡。但是轰炸机都失败了。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又站了起来。“你已经完成了几次爆破任务……”副连长话还没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

龙华此刻还未解放,如何完成任务?”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还有,一定要注意隐蔽。”董存瑞握紧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你是不会回来的!"

董存瑞拿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黑暗城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来越紧,子弹带着尖锐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冷静机智的董存瑞还在爬来爬去。当敌人的机枪收紧时,他一动不动地躺着。敌人的机枪一停,他就像苍蝇一样向前跳了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向他扑来,他的腿受了伤,血流不止。但他还是带着炸药冲到了桥下。

这座桥离地一人多高,两边都是砖石,没有沟,没有边,哪里都没有放炸药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就炸不了碉堡,也找不到什么东西代替河床上的火药支撑。怎么做?董存瑞急得攥紧了拳头。

这时,身后传来一声巨响,总攻时间到了。大批军队涌入。桥碉堡上的砖块被一个个推开,子弹像倾盆大雨一样射向冲锋队。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炸掉碉堡,否则会有更多的同志倒下,整个战役都会受到影响。

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向左倾斜,站在桥中央,左手高举炸药包,紧紧贴在桥型掩体上,右手猛地拉动导火索,笔直地站着,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像。我听见董存瑞大声喊:“为了新中国,去!”突然,一声巨响,大地震动了。敌人的桥型碉堡被炸成碎片。

3.《八女投江》是中国* * *制片人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与日军浴血奋战到底,永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自尽的英雄事迹。

1938年夏,日本关东军集结伪蒙古人和满人,在松花江下游发动“三江讨伐”。东北抗联四、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西进,屡遭日军追击拦截,牺牲了不少抗联战士。

5438年6月+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1师一支100多人的队伍被伍肆浑河封锁。第五军女兵队共有八名女战士,分别是:冷云(原名)、、杨、、黄桂清、、、安顺富。

经过几天的突袭,士兵们又饿又累,于是老师决定在岸上休息一晚,明天早上过河。5438年6月+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很冷了。在河边扎营后,部队生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璐发现河边有篝火在闪烁,向日军守军报告抗联战士正在河边休息。午夜过后,日军熊本上校集结了1000多名日军和伪军包围抗联战士。

天亮了,抗联兵发现了日军,冲了出来。冷云很平静,命令7名女兵躺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向大部队逼近。这时,情况非常危急。在这里,冷云决一死战,果断组织女战士从背后攻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顿时慌了,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他们还击。大部队趁机突出日军的包围圈。

冲出来的战友们终于听到他们齐声喊道——“赶紧出来!把枪拿在手上,把战争打到底!”日军得知他们只有8名女兵,更加猖狂,大喊:“投降!”皇军不会亏待女人的!“大部队发现还有8名女兵没有冲出日军包围圈时,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但由于日军火力强大,均告失败。

被包围的八个女兵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时击毁了枪Z,手挽手涉入冰冷的乌顺河,书写了“八个女人投河自尽”的壮丽篇章。

八名女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八婆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司令周保忠得知“八个女人投河自尽”的消息后,当即写下“将来伍肆河畔牡丹江畔,也要有一个英雄的女人”。

解放后,中国* * *制作方拍摄了一部以“八婆投江”为主题的电影《中华儿女》,女主角们的高尚气节强烈感染了千千千千万万的中国人。9月7日,1986,为纪念八位女烈士而建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她题词:“八女不朽”。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自建立以来,一直处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下,红军和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极其困难。毛泽东在六月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说:“现在有五千人有冬衣,但仍缺布。天这么冷,很多战士还是穿了两层单衣。还好,我已经习惯了吃苦。而且大家都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特别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线毯。生活中,每人每天只有五毛钱的油盐柴火,吃的是没油没盐的粗红米和南瓜汤。晚上,他靠稻草取暖,没有被子。毛专员上井冈山的那年冬天,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茨坪开办服装厂。用土豪的棉布和布料制作自己的军装。

一天,部队发新棉衣,毛专员把新棉衣带回八角楼。他走到地主谢怀富面前说:你家五口人,没有棉衣。请把这件棉衣穿上!谢怀富看到毛委员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在寒冷的冬夜只披了一条线毯,又经常工作到深夜,就拒绝接受新棉衣。在毛主席多次做谢怀富工作的情况下,谢怀富穿上了新棉衣。

毛专员就这样和人民同甘共苦,战胜了寒冬,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5.“牛还在山上吃草,牧民却不知去向?”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感人故事,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来解开这个谜吧!

原名颜,河北平山县南滚北乡龙沟村人。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严二小。1941 9月16日,第二小学正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300多日军进攻南边的滚龙沟。当日本人暴力持刀逼迫二小为他们带路时,二小很清楚,晋察冀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都躲在四周的山里。

他机智地带领魔鬼们绕过三岛海沟,从早上9点一直到下午3点。在二道泉山顶,他突然抱住一个鬼子,和他搏斗,想和他一起跳下悬崖,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捅了胸口。这时,埋伏在丁蕉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进攻,一举消灭了这个敌人。

生活在两个世界的西北外勤总队记者房兵采访此事,结合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符节合作演唱了歌曲《二小放牛》,发表在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1942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入小学课本,第二小学成了千千成千上万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唱两个小牛仔》,重温那个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战小英雄的同时,不忘国耻,为振兴国家而努力。

人民网-毛泽东和虹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