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的工作量有多大?

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犹豫要不要养孩子是有原因的。经济投入不算,先算算他需要的时间。

如果你完全按照育婴书的说明去做,你会发现至少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全职妈妈或全职爸爸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专家认为,即使是三个月大的孩子,也需要早期教育:需要认字,读一些五颜六色的卡片;需要运动,被大人拉着,拉着手,翻个身,做所谓的健美操;需要充电,听听莫扎特的音乐,给他们读读李白的诗,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需要娱乐,就得当一段时间的马戏小丑,只为博一笑。除了这些活动,还需要哄他们睡觉,每天吃六顿饭,每次半小时。

随着孩子的长大,等待哺乳的时间缩短,新的工作又出现了。你得弯下腰,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跑,还要时刻提防他们因为走路不稳而摔倒或打翻。对于习惯了大城市精彩生活的人来说,孩子的出现是一场人生革命,酒吧、KTV、饭局、电影等本该让成年人感到舒服的娱乐也会带来负罪感。因为你在娱乐的时候,会担心孩子会不会被剥夺娱乐。

一般来说,养孩子的工作知识含量低,24小时工作,经常上夜班,内容单调,没有报酬。

二十多岁的年轻父母,往往还没长大就把这个工作传给了父母。三十多岁的人,因为怕自己的小爱因斯坦养成猪八戒,愿意牺牲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但这很容易引发新的夫妻矛盾:今天我管,明天就轮到你了,对吧?或者引发新的家庭冲突: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会因为失去了抚养孙辈的主导作用而感到羞辱。

其实在中国工作的中产阶级应该觉得很幸运,找阿姨的成本比较低,爷爷奶奶也经常志愿来这里工作。后者虽然容易导致家庭矛盾,但单纯从工作量来说,他们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也许40岁是一个比较适合养孩子的年龄,工作趋于稳定,机会没有30岁那么多,生活丰富缺乏新意。这个时候给自己找一份带孩子的兼职,比做慈善更容易心花怒放。只是生理上,这个年龄被认为是生孩子的不好时机。

有些人40岁了还在犹豫。一位孩子十岁的女经理告诉我:“养孩子永远不会有心理准备。我的经验是,综合利弊,生孩子和不生孩子差不多。”她计算的基础应该是这项工作的投入产出比。

但是很多人的计算结果和她不一样。美国一项关于幸福的调查显示,已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有孩子的家庭比没有孩子的家庭更容易感到幸福。纯粹用经济学的投入和产出来衡量养育孩子的工作将是愚蠢的,就像用金钱的多少来推断幸福一样。

花这么多时间和投入去关心一个和自己有关的小生命,看着她一天天长大,这就是最大的奇迹。这和工作爱情一样,属于人生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