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育的关系
在早期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只培养不教学”或“过度教育”、“教育与教育分离”等问题。“只育不教”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认为婴幼儿除了吃饱穿暖什么都不知道,教育就是未来;“过度教育”是对现代早期教育概念的误解,它将婴儿的学习与较大儿童的学习进行比较,并简单地扩展教育和培训。“教养分离”是对婴幼儿身体和心理关系的无知,意味着养育和教导各行其是,生活照料和教育训练各行其是。
我们认为“教”对应心理发展,“育”对应身体发展。在幼儿园中,“教”与“育”的关系分别通过关心老师和保育员的行为体现出来,说明“教”与“育”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老师和保育员各负其责。
但幼儿园教育的形式并不适用于托幼机构,因为生命的前三年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也是最大程度面临生存挑战的阶段。所以,对于0-3岁的婴儿来说,“育”是第一位的,“教”也要从出生开始,但“教”是依附于“育”的过程,体现了“教”与“育”
但身体发展并不能保证心理发展,因为心理发展的保证是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养育”,必然会引导心理发展;“养育”的过程自然包含着“教导”的因素,对婴儿吃喝耶戈的生命关怀充满了教导的内容。因此,我们提倡“教育优先,教育融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注重“教育”与“教育”的互动。一方面使“养育”中包含的无意的“教导”成为有意识的,另一方面减少了独立于“养育”的专门的“教导”。
具体来说,就是在养育过程中渗透认知、语言、行动、社会发展的内容;关注父母教养方式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重视育儿行为对婴儿行为发展的影响。